关于明代中叶刘六、杨虎起义,由人数不多的“响马贼”发展而来
迪丽瓦拉
2024-11-01 07:40:03
0

原标题:关于明代中叶刘六、杨虎起义,由人数不多的“响马贼”发展而来

引言

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都称为刘六、刘七大起义。这个名称,我们认为是不很妥当的。以刘六、刘七来命名,也就是把他们两人看成这次起义的领导者。但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无法磨灭的。

明武宗正德六年,河地区爆发了由杨虎、刘三(刘惠)、刘六(刘宠)、刘七(刘宸)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纵横大河江淮南北,遍及六省,攻破数以百计的城邑,迫使首府北京几度戒严。它对明朝统治的打击十分沉重,用明代官方记载的话来说,“乃百十年来所未有”。明朝政府“竭天下之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了下去。但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无法磨灭的。

但是,只要稍微仔细考察一下这次起义的过程,就会发现,明代中叶河北农民起义军始终是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活动的。这两个部分互相呼应,有时也联合作战,但彼此始终保持着独立性。刘六、刘七只是其中一部分的领导者。另一部分的领导者原是杨虎,杨虎死后是刘惠和赵链。单单用刘六、刘七来命名这次起义,显然不能反映这个基本的事实。刘六、刘七和杨虎等人,原来都是河北霸州一带拦路行劫的“响马贼”,还曾接受招安,为官府捕“贼”。

由人数不多的“响马贼”发展转变成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体上可以正德六年二月为分界线。从正德六年二月起,就分两支活动。“杨虎、李龙(一作李隆)初起山东”,“刘六、刘七一起,另起河北”。具体来说,二三月间,“刘六等贼众复从北直隶地方流劫至河南信阳州,拒散官兵,将指挥马振、指挥陈镇等杀死,转向湖广等处打劫。”而当时杨虎一部则“聚在山东地方,大肆攻劫杀虏”。四月间,杨虎部“流入直隶大名府及河南彰德、卫辉等处劫掠”,后又“流山西泽、潞、太原、平阳等处劫掠。”

到了五月,刘六一部“复从湖广回还,流劫宿州、灵壁、太安、武定等州县地方。”六月间,两支队伍都回到霸州一带,联合作战。从二月到六月两部会合以前,刘六、刘七从河北、河南到湖广,再由湖广经南直隶、山东回到河北,杨虎则由山东经河北、河南到山西,又由山西回到河北。三、四个月时间内,各自奔驰转战数千里,彼此虽然在客观上起了互相呼应的作用,但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从六月到八月,双方联合作战,在河北、山东广大地区内,来回流动。攻取州县。在此期间,两支队伍的首领们“各置酒会,聚商说:我们这些人马,便也难成大事。不若先从本县起手,然后编历天下,招集数万人马,以建国扶贤为名,须要下个毒手,人才归顺。若不从的,逢州破州,逢县灭县。先要得了河北、河南,后到南京,见有空位,那时节看你们拜相封侯,全家都享富贵,却不是好。”这番商议,实际上成了这两支队伍的共同政治纲领。但是,在组织上,并没有采取统一的措施,而是继续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

八月间,起义队伍又开始了大规模的流动作哉。杨虎一部先包围沧州,接着刘六、刘七一部又来会合,一起围攻沧州,但未能攻克,于是转移他处。自此以后,二军又分别行动,再没有会合在一起。刘六、刘七一部主要在山东、河北一带活动。杨虎一部,则由山东西部,入南直隶,转入河南。十一月,杨虎战死,赵链等改推刘惠为首。这支起义军从此主要在河南活动。明朝政府也就分别将刘六、刘七一支称为“山东北直隶贼,”将刘惠、赵链一支称为“河南贼”。

到了正德七年(一五一二),明朝政府因京军无用,便征调大批能征惯战的边军,进行围剿,形势已对起义军不利。在这样情况下,“河南杨虎余党遗书,欲来合群。六、七等欲与共犯南京。”但是,这次再次会师的计划没有来得及实现,河南起义军就失败了。有的同志说:“这次农民起义,最初奉杨虎为首,后来刘惠为首。刘惠与刘六、刘七分别在东西战场作战,而刘六、刘七的名字在后代特别被人知道,就是因为二刘在近畿作战,几次威胁京师,使统治者也为之胆寒。而且始终领导这次起义,所以无论在民间口传以及统治阶级的官书中,刘六刘七的名字,是常被提到的。”

这段话有好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所谓这次起义“最初奉杨虎为首,后来刘惠为首”,是不对的。如前所述,他们两人只是一支起义队伍的领袖,不能算做全部起义队伍的领袖,正像不能把另一支队伍的领袖刘六、刘七看成整个起义队伍的领袖一样。其次,如果确实如所说杨虎、刘惠是先后领袖的话,为什么不以他们两人的名字来为这次起义命名,反要以刘六、刘七来作代表命名呢?

作者的意思似乎是因为刘六、刘七一支队伍对明朝威胁较大,影响较广。其实这也是不确实的。杨虎、刘惠一支队伍,“横行中原,势出刘六等上”。最盛时,曾达十三万余人。而刘六、刘七一支队伍,有的估计“不及一万”,有的估计约二万余人。实力远不及前者。从明朝政府来说,也没有认为刘六、刘七一支比刘惠一支对自己威胁更大,相反,却认为“其奸计出刘六之上。”因此,单单突出刘六、刘七,显然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把这次农民起义称为“河北盗”。我们觉得,这次农民起义发源于河北,称之为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也可以用起义军两支队伍的领袖来命名,那末,应该包括两支队伍的领袖在内,称之为刘六、刘七、杨虎、刘惠大起义,或简称之为刘六、杨虎大起义。关于刘六、刘七和杨虎等人在起义以前的活动,各书记载颇有差异。有的说他们为州县“收捕有功”,后因官府勒索过甚,愤而“相聚劫掠”,后又曾“自首”,不久“复叛。

有的说他们原是与官府有勾结的坐地分赃的“大盗”的部属,后“大盗”因故被捕,他们设法营救,但官府勒索巨款,“计无所出”,挺而走险。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尽管记载多种多样,但有些情况是一致的,那便是他们几个既当过“响马”,又曾为官府出力,与官府(包括宫廷中的太监)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他们在当“响马”时“初不攻城杀人,惟掠衣粮自给”,不过是一种失去了土地的游民无产者的破坏活动,“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反倒用打劫到的财物去孝敬太监和将相,以求得到他们的庇护。这不能算做农民的起义斗争。

起义队伍的多数首领和基干力量,都是原来的“响马盗”。这是这次起义的一个特点。在当“响马”时,刘六、刘七和杨虎的人马,都是为数很少的。刘六、刘七一伙原来八人,“后至二十六人。”最多时“不过六、七十人。”杨虎一伙,亦“不过二、三十人。”但在他们开始武装斗争之后,“所至诸穷民响应之,旬日众数千人”。正德六年二月明朝政府派遣马中锡督师时,“刘六、杨虎军,众号五千”。六月间,杨虎由山西返回河北,与刘六,刘七相会时,已经有“众数万”了。

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起义军,参加起义军,相反,对官军则十分痛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山东居民,凡贼过之处,则乐于供给,粮草器仗,皆因于民。弃家从乱者,比比而是。官军所过之地,即闭门逃避。箠楚驱逼,犹不肯前,悬赏召募,亦鲜赴者。”“盖今盗贼所过,乡落莫不椎牛供具,甚至为之持门屏以遮矢石,为响导以攻州县。”

结语

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起义军,参加起义军,相反,对官军则十分痛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义军在短短两、三个月内,从数十人发展成为数万人,取得一连串的胜利,造成巨大的影响,关键在于“穷民”的支持和拥护。没有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客观形势,没有“穷民”的拥护和支持,小股的“响马”不可能发展成为农民起义。它对明朝统治的打击十分沉重,用明代官方记载的话来说,“乃百十年来所未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前面我们讲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儒家思想向现代化转型的结果,那后来为什么,日本还是走上...
原创 刘... 前言 元末明初,朱元璋成功平定群雄,开创了大明朝的辉煌。 这不仅归功于他的英勇与智慧,还离不开那些为...
原创 杨... 历史八卦:十六院夫人传奇再探 在历史的长河中,隋朝的一个名为“十六院夫人”的传说,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
原创 刘... 人性的复杂性在刘青山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一生仿佛是一个寓言,揭示着权力、欲望和道德的纷...
原创 孝... 引言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清史稿》 在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对于皇太极...
原创 想... 前言:从大凉山的彝族地方现状引发的思考 碗筷不洗罚款十元、餐具摆放不整齐,按情节轻重罚款、蹲地吃饭罚...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明白,中国自从19世纪开始就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殖民,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之下,中...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在三国演义中基本上就是一个背景板加上笑谈一样的存在,人人都认为他是“扶不起的刘阿...
原创 战...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战争,这个词汇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的刀光剑影还是现代的炮火...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位非常有名的皇帝。有皇帝当然有皇后,都说好的皇帝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优秀的皇后,...
原创 朱... 拒绝打猎的汤和:智慧之选 历史长河中,不乏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其中之一是朱元璋要求大臣们一同打猎熊...
原创 封... 封神有太多不解之谜,例如:陆压道人到底什么身份?度厄真人既然与石矶娘娘为友,怎么又出借定风珠给阐教?...
原创 李... 【李渊与李世民的复杂父子情仇】千古传世的李渊和李世民,唐朝开国皇帝和太子,他们之间的父子情仇扑朔迷离...
原创 波... 引言:波多野家族的起源和传奇 波多野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武士家族之一,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平安...
原创 晚... 在大家的印象中,晚清的女子都长相丑陋不堪,但是,这是因为当时慈禧太后的照片,给大家带来的误解,还有一...
原创 清... 人的身份有贵贱之分,在古代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清朝的时候,公主这个位置,在外人眼里看来,是荣华富...
原创 大... 文:青柠 图:网络 01 电视剧《大秦赋》中嬴政在顺利收回王权,又摆平了一干嬴姓宗室后,终于开始实...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是中国婚姻制度产生矛盾与变革的时代。一方面,它还存留者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遗污,另一方面,自...
原创 宣... ?仁寿宫内,太子杨广拦住宣华夫人,嬉笑着说道:“夫人还很年轻,父皇一旦驾崩,我会替你着想的。”说着就...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清朝看法普遍趋于负面,甚至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