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最大的昏君,因为他,曾是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国彻底走向毁灭
迪丽瓦拉
2025-07-19 19:32:32
0

前言

他曾经是那么地富有抱负,要让国家焕然一新;他曾经那么地英明神武,要使帝国再次威震四方。然而大唐帝国的覆灭,似乎又与这个多舛命运的君主分不开。当朝野上下将德宗批判为昏君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人生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的皇帝,究竟应受到怎样的评价?

登基之初的改革与雄心

公元780年,38岁的德宗登上了帝位。此时的唐朝,刚刚度过安史之乱的浩劫,国力严重削弱,政局动荡,各路藩镇坐大,中央集权几近崩溃的边缘。三十年如一日的战火与血雨,让这个曾经极盛一时的帝国濒临灭亡。

然而,年轻的德宗并未被这残破的局面击败。他性格刚毅,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振兴大唐,恢复国家的富强稳定。太平已离开这个帝国太久太久,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的历史重任。在臣子们的拥戴下,德宗正式加冕为帝,取名“建中”为年号,寓意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登基之初,德宗便着手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他认为改革的根本,在于任人唯贤、廉政为先。因此他罢黜了许多奸佞小人,改以能臣贤士掌权。

同时推行新政,调整赋税,力求减轻百姓负担。这些新政得民心,很快便显示成效,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贤相的辅佐下,德宗也严惩贪官污吏,力图让朝堂清明。一时间,朝野之间风气为之一新,百姓称颂这个明君英主啊!

要知道,德宗继位时的政局可以说是万分艰难。乱世当前,民不聊生,叛军蜂起,四面楚歌啊!这样的局面放在任何君主面前都是严峻的挑战。然而德宗政绩卓著,仅三年之间就让国家如此转危为安,实属难能可贵。

在他精心布局、广纳贤才的治理下,国库渐渐充实,民心渐趋稳定。战乱虽未彻底平定,却也逐步得到控制。正是借助了德宗这些英明果断的举措,唐朝王朝才得以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站稳脚跟,赢得了喘息之机。

如果德宗能一直保持当年那份心志,说不定大唐还会再现其鼎盛呢!然而,命运的齿轮似乎另有安排。就在德宗步入中年、渐入佳境之时,更大的风浪与他们隔着层薄薄的纸,悄然逼近......

振兴帝国的削藩之战

面对日益坐大的藩镇势力,德宗明白,要恢复中央的权威,必须解决藩镇这一心病。公元783年,德宗决心不再容忍藩镇割据,亲率大军征战四方,收复失地。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后世称之为“德宗削藩”。德宗深谙兵家,纵横沙场,每每以少胜多,所向披靡。

他先后击退淮西,平定浙东,陆续收复了十余个藩镇。一时间朝野为之振奋!这就是我大唐的皇帝!这就是我大唐的军队!然而削藩战争的胜利并不容易固守。各路藩镇宁死不屈,蜂拥反扑。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败走的路上自刎;浙东也在新任留后复又起兵反唐......德宗在几场硬仗后体力不支,不得不暂时回京。

可就在此时,半路杀出一只藩镇联军,直接围攻京城!与藩镇内奸勾结在内,他们的袭击出乎意料之外,防守空虚的长安顷刻陷落。在大臣的保护下,德宗仓皇出奔奉天。这一路上,他经历了外患的焦虑,大臣的离散,子民的冷眼。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不过,我们也要客观地说,削藩战争的失败,并不完全是德宗的失误。毕竟藩镇勢大力强,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期内歼灭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德宗不过是因为过分自信,而忽略了战争的变数。当那变数爆发时,即便是英明神武如他,也难逃失算的命运。

总之,这场著名的削藩战争,是德宗一生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德宗由盛转衰,也代表着唐朝由巅峰走向没落。当皇帝飘落异乡时,他心中又会是怎样的滋味?运筹帷幄之中,又将酝酿怎样的新作为呢?

重返长安与统治乱象

公元784年春天,在大臣的辅助下,德宗重返长安,重新稳固了政权。然而经历变故的德宗性情已变,再无当年的雄心壮志。他不再相信自己能控制住整个帝国,也放弃了削藩政策。任由各地藩镇为非作歹,自己则正常溺于后宫佳丽之中,甚至沉迷酒色,荒废朝政。

这位意气风发的中年皇帝,经历了太多太多。他曾两次被迫离开帝都,流离失所;眼睁睁地朝野崩离,国破家亡;亲历生死苦难,朋友逝去。这些命运的变故与创伤,终于磨灭了他的斗志,麻痹了他的心志。

顷刻间,德宗由当年的风华正茂,沦为颓唐怠政之主......长安城内,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官场腐败,社会风气一泻千里。而皇宫深处,传出的荒淫声响,更是如同死亡的引擬。

与此同时,宦官和奸佞之徒盯上了权力中枢,开始暗中与德宗争权。朝堂之上原本就是各派系明争暗斗,现在宦官插手掺和,愈演愈烈。他们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一时间朝堂之上阴谋诡计遍地开花,满朝文武被牵扯进旋涡之中。而疲于应对这些是非的德宗已经无心去管这些乱象。他整日不出宫禁,与美人们笙歌对酌。直到国破家亡之际,才明白大势已去。

我们不得不说,这一切都太让人扼腕、太叫人痛心了。德宗本是英主中的楷模,然而主权者终究难逃命运折磨,人性也终有堕落的一天。最终这位君王沦落到连自己的国家也不再在乎,任由它四分五裂。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令人唏嘘!

最终沦为昏庸与预示衰败

到了晚年,德宗的德性堪称昏庸。他不再关心国家大事,整日留连花丛酒池,情有独钟。政治上放任奸佞当道,任由他们为所欲为以博取欢心;对内患视若无睹,任由民生凋敝,国力衰退。

朝野之间,也早已名存实亡,各路藩镇主和外敌都在蠢蠢欲动。唐帝国本来就岌岌可危,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危机四伏。人们眼看着这个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帝国即将灭亡,却无能为力。德宗已然暮气沉沉,他的朝堂早已腐朽不堪。

虽然文武百官奋起抵抗内忧外患,然而主心不服,臣心难附,大乱于是不可避免地来临。贞元十三年,藩镇与宦官终于大打出手。一波又一波的军队杀入长安城,将这片红尘中的繁华夷为平地。在无尽的争斗与流血中,德宗病逝;其子昏庸的宪宗也难逃灭顶之灾。

结语

如今想来,这就是一个帝国即将陨落的前兆。当德宗走完他荒淫无道、墨守成规的一生时,大唐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正是这个曾改天换地的皇帝,最终却葬送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德宗对大唐的影响终究是恶大于德,这一点不容置疑。然而,纵观其命运的起起伏伏,我们是否也能找出一些值得我们审视、思考、甚至怜悯之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官制的细微之处,隐藏着一位官职——“领侍卫内大臣”,这个官职的名字仿佛承载着一种神秘而庄...
原创 地...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地道战》,纵横交错的地道,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愚笨如猪的日本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原创 秦... 秦始皇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位皇帝,他13岁时即王位,先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了权臣...
原创 鲁... 有个网友留言评论说:【还是-蓝-鸟:以前曾看到个文章,作者怀疑内山是特高课的那啥。】那么内山完造到底...
原创 王... 王阳明原名王云,后来改名王守仁,“阳明先生”是他的“号”。王阳明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家人按照现...
原创 史... 前言 历史,有哪些人如宿命一般,站在了时代的高峰,向他人展示自己杰出的战略视野与战术应用能力,治国的...
原创 刘... 想必大家都知道刘伯温,他是继诸葛亮自后,我中华大地上有一个有一个奇才。世人纷纷流传着他的传说,说他上...
原创 上... 唐朝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其政治才能无疑是非凡的,而说起武则天,又必须提到了其心腹上官...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蜀汉作为一个小国,却能与魏、吴两大国抗衡,这与蜀汉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蜀汉...
原创 世... 对于雇佣兵大家的印象应该是他们都是些为利益而活的人。他们就是一群价格合适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人,这群人...
原创 比... 一提到北宋最显赫的武将世家,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杨家。 杨业是赵宋手下的著名将领,他在亲兵全部战死之...
原创 张... 说起张申府这个名字,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他是谁,殊不知,他曾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地位和陈独秀、李大钊等...
原创 关... 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都能知道这些都是关羽的战绩,别看...
原创 汉... 文/编辑丨青天御史 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内容、增加阅读体验,感谢...
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 ... 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资料照片)。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原创 此... 沙陀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南部,蒲类海东部,名为“沙陀”...
原创 有... 在历史的交汇点,有一些瞬间,如同引导整个故事走向的指引。今日,我们将深度挖掘红军长征时伟人毛泽东的关...
瓷器的新老断代与辩假识真之三-... 瓷器的新老断代与辩假识真之三-三断代—第3.3 王湘文 18661890738 3.3 器形与纹饰在...
原创 如...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于东巡回归的路上,临死时下诏传位给扶苏。然而赵高伙同李斯,为了个人利益,假传圣旨,...
马王堆发掘50周年 看T形帛画... 一轮弯月、一只作跳跃状的兔子、一只口衔仙草的蟾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上,充满自然气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