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祸害银子修颐和园,我是为祖宗守家业,李鸿章支持,怪谁?
迪丽瓦拉
2024-11-01 08:45:50
0

原标题:慈禧:祸害银子修颐和园,我是为祖宗守家业,李鸿章支持,怪谁?

撰文|日小尧茗居#颐和园#

慈禧太后好不容易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这能全怪老太太吗?李鸿章是北洋大臣,他不知道哪头轻重吗?

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有人想说不敢说,都在拍马屁,等慈禧老佛爷西去了,把所有的不是都推到这个老女人的身上有失公允。

实际上这事儿要说作为一国之君的光绪皇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做不了主,就得溜须拍马,还要拉上那个不顾国家安危的李鸿章。

要说这李鸿章也是够窝囊的,他虽然是晚清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离开慈禧他就等于没有根基一样,尤其在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20多年间,李鸿章权倾一时,内政、外交,几乎没有他不掺和的事。

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曾指出:

大清这“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清史稿》本传也说他:

“独立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李鸿章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我们从近代大儒梁启超先生以及清王朝记载的《清史稿》中看出个李鸿章实乃清王朝真正的墙头草和稀泥之人。

如果仔细分析,慈禧太后的内心活动不难看出,她对于修缮颐和园并非死磕到底,只是有些人一味的迎合和吹捧才使这个老太太不顾国家安危,蹬鼻子上脸。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想到自己的生日快到了,对于如何过生日,她想到了颐和园,钱怎么办,她才想到了李鸿章。

于是她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不但能快乐的过个生日,还能作消夏游乐地。

试想一下,当时李鸿章是主宰清王朝命脉的重臣,他只能不知道自家的裤兜里还有多少钱吗?他当时是否在这个问题上与这位慈禧太后老太太劝谏过?

通过海军这个衙门去筹措,为何要找北洋大臣李鸿章所管辖的海军衙门来筹措这笔银子,李鸿章就有主动迎合慈禧太后之嫌疑!

那些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皇亲国戚们难道就这样由着一个老太太的性子去胡闹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清王朝从乾隆皇帝执政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开始腐烂了。

为何慈禧太后能选择这里呢?要说这个惹祸的颐和园,首先得从乾隆爷那个时候说起,否则怎会说从他这开始腐烂呢?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被称之为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以圆明园为中心所建的四大园林,所以被乾隆皇帝称之为“清漪园”是也。

乾隆皇帝修这座园林,喜欢清朝历史的朋友们会看明白,他就是在消费他父亲的前朝的“雍正”皇帝给他留下那富足的家底。

在乾隆九年(1744),乾隆主持修缮完圆明园后,乾隆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在这篇文章中,他踌躇满志地夸耀圆明园:

自朕从此之后就不再修建新的御苑了,同时也告诫后世子孙:应该满足于已经有的这份遗产,而不要再劳民伤财、另建其他园林。

1755年3月,乾隆皇帝颁布了一条看似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的上谕:

把北京西北郊的瓮山改名为“万寿山”,把瓮山旁边的西湖改称“昆明湖”。

从这条上谕中暗示朝野,乾隆皇帝已经又在精心筹划园林工程。仅时隔6年,乾隆便公然自食其言,开始修建这庞大的清漪园。

乾隆皇帝在撰写的《万寿山清漪园记》中有一个荒唐的答案,那就是修建清漪园是为了治水,为了天下苍生百姓造福。

除了美其名曰治水以外,在乾隆皇帝在另外一篇文章《万寿山昆明湖记》中有一个最大的理由,那就是为他的母亲祝寿。

天下没有人反对乾隆皇帝对他母亲的一片孝心,可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太后母亲一座庞大而耗费巨资修建的“清漪园”这样的园林似乎过度奢侈而又有些霸道。

根据历史查证,乾隆皇帝他的这位生母皇太后钮祜禄氏在雍正朝并没有显赫的地位,可是母以子贵,谁让她儿子竟然一步登天做了皇帝。

清漪园于1750年开始动工,于1764年完工,占地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的皇家园林区。

到了咸丰十年的1860年,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的1888年,就说到了慈禧太后重新修建以后改称为颐和园。

而此刻以后的清王朝政治风云已经进入黑暗阶段,但是李鸿章却一直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显赫位子上能稳坐不移。

李鸿章自然有他自己的秘诀,这就是他为了讨好慈禧这个老太太的欢心,自己却宁愿“忍辱负重”,他还哪管得到国计民生,至于自己名声,在他认为一文不值。

对于个人的得失李鸿章就是认准一条道,那就是讨得慈禧欢心,任凭天下人嬉笑怒骂,“好官我自为之”。他自嘲地说道:要接受朝野百官及天下百姓之气。

看来天下竟然有如此无耻之人,为了活着的名声,不顾死后的骂名,跪在一个老太太面前甘当马前卒,真正辱没了祖宗的脸面。

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各有说辞,对于慈禧太后动用海军军费修缮圆明园的时候,全国骂声一片。

关于这些呼声,慈禧太后也有耳闻,但是慈禧太后这个老女人却有她的另一套无厘头的说辞:

祖宗留下的家业不能就这样败在我的手里,我得替祖宗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否则将来我怎么有脸面在地下面对先帝?

银子是李鸿章大人筹措的,这说明李大人对爱新觉罗氏家族怀抱着一个忠心。他没眼睁睁地看着这份家业败光,算他有孝心。

慈禧太后直接把这千古罪名的锅甩到了左右逢源的李鸿章头上了!

实际上看李鸿章做事和做人就如同当今反腐败隐藏的大老虎一样,“双面人”扣在他头上再恰当不过了!

他时不时地和同僚说:西太后挪用军费、大兴土木修造颐和园的工程“再不停工,大乱必生”。他这样的说辞无非是想给自己找回面子,都知道他在说瞎话。

李鸿章往慈禧身上推脱责任,说得一套又一套:

也只是在“圣明屏逐佥壬,停止园工,从谏转圜”之后,李鸿章在背地里放的“马后炮”,根本于政局无补。

更何况,说慈禧太后挪用的海军军费,可银子是怎么流出去的?还不就是在李鸿章他管辖的海军经费中拨给的,说慈禧太后败家,那也是通过李鸿章败的。

本人觉得拿颐和园说慈禧太后的不是有失公允,为何把责任都推到慈禧太后一个老太太身上?

泱泱大中华,人才济济,让一个老太太左右几十年,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的朝野上下竟无人直陈利弊,难道不感到可耻吗?

慈禧说得也对,说我修缮颐和园是祸害银子,那是人家祖宗的家业,想修就修,想建就建,至于祸害银子这一说不能全怪洒家身上,李鸿章李大人门儿清。

———————————————————

我是百家号作者:日小尧茗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的一处荒坡上,一位戴着眼镜的文弱书生迎着晨光席地而坐,从容哼唱《国际歌...
原创 他... 1969年5月,阎仲川被调任为总参谋部副总长兼作战部长,之前他曾担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对于许多人来说,...
原创 杨... 每个朝代的崛起,都象征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始。开国的帝王,通常都有着非凡的历史贡献和广受称赞的功业...
原创 关... 关羽不仅武艺高强,性格也非常傲气,因此在三国时期的众多猛将中,能够被他看得起的少之又少。那么,究竟是...
原创 此... 提到常败将军,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可笑,因为如果一个将领总是打败仗,那说明他根本没有能力。然而,在三国...
【三国冰河时代】吴队真能吊锤热... 先上暴论:还在纠结蜀队群队?征服赛季吴队直接解锁 “二代觉醒挂”!花一半钱打穿全赛季,氪佬不浪费资源...
原创 林... 林肯总统最初并不打算通过战争解决南北分裂的问题,但最终他却通过一场持续四年的内战,向美国人民甚至世界...
原创 “...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页面右上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更方便地与我们互动和...
原创 如... 如果清朝没有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如果袁世凯没有选择自立为帝, 如果马寅初教授,尽管有八个儿女,却提...
原创 3... 归来塞北侍宫闱,隋氏嫔嫱满目非。大漫劳申讽谏,内庭封事有徐妃。这段话仿佛是对萧皇后一生的写照。千百年...
河南非遗如何闯出一条出海路丨顶... 顶端新闻记者 孟月 昔日,丝绸、茶叶、瓷器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如今,马面裙走红海外、彝绣服饰...
阜阳市北城小学:一面墙的教育传... 最近,阜阳市北城小学的“校史长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面青灰砖墙承载着从宋代书院到现代校园的历史故事,...
原创 周... 1938年春,武汉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内,周恩来将一份档案交到25岁的王曼霞手中。档案的主人名叫陈尔晋—...
原创 血... 1946年9月,陈毅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建议将山野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并由统一指挥。然而,合并后的两...
原创 从... 关于史湘云在史家是否受重视,这是一个在《红楼梦》读者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表面上,有许多细节显示史湘云...
原创 “... “休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然而,作为一种更为规范和明确的休假方式,实际上它的雏形可以追溯...
原创 九... 1971年913事件后,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忧心忡忡,时常对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二炮可是个重灾区,我真怕...
河北赵氏属于哪一脉系? 亲爱的家人们,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深入探讨赵姓在河北地区的两大显赫家族——涿郡赵氏和常山真定赵氏。...
原创 爹... 著名学者陈寅格曾说过:凡一字之释义皆为一部文化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字词的深...
原创 四... 1949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军队体制的改革,并推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东北野战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