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偷柁”和刘罗锅巧解“败家石”,皆因乾隆有个特殊癖好?
迪丽瓦拉
2024-11-01 08:46:23
0

原标题:乾隆“偷柁”和刘罗锅巧解“败家石”,皆因乾隆有个特殊癖好?

乾隆年间,国家富人非常多,国库存银大体都保持在七千万两,有花不完的银子。乾隆皇帝本人文化素养非常高,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盛世的背景下,他大兴土木,北京的三山五园主要是他这一时期完成的。

由于修建“成癖”,见到有用的东西他总忘不了派上大用场,为此闹出不少他与刘罗锅的故事。乾隆偷“柁”和刘罗锅巧解“败家石”是其中突出的二则。

说是有一年春天,乾隆在宠臣和珅、刘墉的陪同下去西山游玩,经过大慧寺时,便想进寺看看。因为乾隆曾在大觉寺带发修行过,寺里的和尚们都认识他。当乾隆来到后,和尚们都立即到寺迎接。乾隆随着方丈穿大殿,入后殿,步步登高,来到后殿。

晚膳后,君臣三人又随方丈去各殿观看,欣赏明代的建筑艺术。在天王殿,乾隆看见有根楠木非常粗壮,而且笔直耸入云间,心中非常喜欢,不由得连连称赞:“好柁!好柁!

第二天天刚亮,乾隆君臣三人就匆匆走了,老方丈预感楠木柁可能会被征用,因而当乾隆等走后,即命小和尚请来工匠,做了个大铁箍,要给楠木柁套上。小和尚们都不理解,好好的柁上什么箍呢?

眼见师傅满脸严肃,不停地催大家快干,就没有敢问。整整忙了一天,总算把大铁箍上好了。直到这时,才见老方丈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加倍给了工匠的工钱,就连每个和尚也都多赏了点饭。

果然不出老方丈所料。第三大一大早,就听到门外有人说叫:“圣旨到!”老方丈连忙跪下接旨。就听宣旨太监道:“天朝要修乾清宫,征用木料,寺中天王殿楠木柁正好适用。令你等即日拆除,明日送到宫中!”

原来,和珅见乾隆直夸那根柁了,回官后便对乾隆说:“万岁修乾清宫,若用此柁,实乃宫殿千秋,江山万代!”这自然是乾隆心里想说又不便明说的话。现在借着和珅的话,就下了征用大觉寺楠木柁的圣旨。

听完圣旨,和尚们都很害怕:拆了寺庙,佛爷是要怪罪的,不拆又是违抗圣旨,如何是好?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只听老方丈慢慢说道:“大人,有一事请回明皇上,此柁料虽好,但因年长日久,已经断裂,去年刚加了个铁箍子,不能再用。上次皇上来时,未能仔细观看,请大人明察。”那太监随方丈来到天王殿,见那架大柁果然被一个大铁箍紧紧地箍着,只好回去禀报了乾隆。

乾隆听后不大相信,就找到刘墉问道:“那天你看见柁子上有铁箍了吗?“

刘墉连忙答道:“臣看见那柁上确实有铁箍。”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谁知您贵为天子,怎么会在心里打人家和尚的算盘呢?

乾隆弄了个满脸通红,只好把和珅臭骂了一通。

乾嘉年间确曾囚修造内宫拆用佛殿材。时间在嘉庆初年,修交泰殿用正殿梁木,即为拆隆福寺佛殿楠木。据朝鲜使者、书状官洪乐游在嘉庆三年上报给其国王的闻见单中称:“(交泰殿)正殿之梁木用楠木,长可九丈,故遍求不得,惟隆福寺佛殿材是楠木,尺数可当,故毁撤佛殿,取其材以建正殿。而计其工役,则今年五六月可以完工。隆福寺则更以他材从后更造云”。

当时正是乾隆作太上皇时期,民间因此演绎出以上故事,情理相符。只是这次隆福寺并没有保住自己的“楠木柁”,而是乖乖地将佛殿材送给皇上作了宫殿材。至于刘墉是否劝阻过,不得而知。

当时在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有一块雕刻海浪纹饰的大石座,上面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正面刻着乾隆皇帝的御笔“青芝岫”三字,它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恰似立在当院的一架屏风。

相传这块石头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县的深山中所采。因为他爱石成癖,故他的海淀勺园里收集陈列着许多奇峰怪石。当他在山发现这块大青石后非常喜欢,就决定运回勺园。可是这块石;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只有采用修涵道的办法。

于是他雇了许多民工,先修一条大道,再在道旁打一连串水,等到数九寒冬,再提水泼路,冻成一条冰道。等到石头运到乡,他的财力就消耗完了,不得不把它丢弃在路旁,故人们又这块大青石叫作“败家石”。

有一年春天,乾隆祭西陵回来路过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青石,就问随行的大臣刘墉:“这块大青石为何弃置路旁?”刘墉本来风趣,眼见皇上看中这块山石,便风趣地说:“这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大石洞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所以就蹲在良不走了。”

这本是一句游戏的话,不料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只有皇帝才配享用,越发来了兴趣,立即传下圣旨,让文武官员下轿下马前去参拜灵石,还限期把败家石运到清漪园。

当时,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大青石太大,只有拆门运进院里。不料消息被皇太后听说了,认为败家石本来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岂不是更不吉利吗?于是她马上出面阻止。乾隆虽不敢违背老娘的命令,但看着这块灵石扔在门外也不甘心。于是他就找来刘墉出主意。

刘墉脑子转了两转,便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对乾隆说:“这块大青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帝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江山永固,只有放在乐寿堂前才最为合适;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

乾隆听完这番话,兴奋异常,立即将刘墉的话原原本本向皇太后说了一遍。皇太后听后转忧为喜,转而要求快点把大青石运进乐寿堂来。

结果,乾隆称心如意,立即赐名“青芝岫”,并挥笔写下了“神瑛”、“毓秀”四个大字。还命大员们题字写诗以为纪念。这块大青石从此就名满天下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与元朝相比,清朝...
原创 徐... 共和国的第一位大将是粟裕,他因出色的军功在1955年被选为大将。尽管在革命的资历上,粟裕将军可能不如...
原创 古... 从近代历史来看,缅甸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区差不多都被被日本人占领,所以中...
原创 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皇帝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掌握着不可动摇的权力和荣耀。在这条通向帝...
宋代私家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撰。是现存最早的、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
原创 单... 死亡并不可怕,被人遗忘才最可怕。 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4年末,韩国单人家庭(单人户)数量首...
原创 西... 1936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汇合,长征正式结束。随即,在军委的批准下,红军与红四方面...
原创 二... 1949年初,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然而,二野在...
原创 红...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国际政坛上备受推崇的黄金搭档,长期以来,周恩来都在毛泽东的辅佐下工作。然而,历史上曾...
原创 当... 在抗战前后,日本知识分子之间流传着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元朝和满清都能依靠汉人军头来治理中国,因...
原创 汉...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深刻总结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国家安定的时候,文臣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原创 宁... 俄乌冲突与俄罗斯远东的命运 很多人已经了解了俄乌冲突的本质,但在这场冲突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同...
原创 近... 波兰曾是一个横跨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庞大国家,领土辽阔,政治与军事力量强大,曾经在欧洲中部占据重要地位。...
原创 我... “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这是几乎所有帝王们永恒的追求。纵观历史上的众多皇帝,虽然他们地位显赫,...
原创 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国家的名称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
原创 他... 1955年,萧克将军被评定为上将,位居57位上将之首。虽然上将头衔象征着萧克在战争中的杰出贡献,然而...
原创 石... 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权,而是一个由多种族、多势力组成的复杂联邦体制。羯族本身就...
原创 第...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清末民初时期的各大军阀势力终于被完全打垮了。那些曾经强大的军阀部队,要么被解散、缩...
原创 后... 自从武则天登上女皇帝的宝座后,唐朝的皇室女性们纷纷开始产生了新的野心。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抱着一丝渴望...
原创 朝... 朝鲜战争的序幕:李昖、申砬与日军的对决 在日本大规模侵略朝鲜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17日,水军将领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