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磐人攻打合县,梧帝放弃逃跑,和安国官员共守合县。
看懂丹阳王和梧帝合拟国书的原因,才知大结局里,一直和他互斗的章相为什么会输。
01
杨盈给即将奔赴合县战场的李同光,送来了梧国联盟的国书。
国书上言到:
北磐人弯刀铁蹄之下,无分男女老幼,俱是屈死亡魂。是以,我大梧愿与贵国舍旧怨,立新盟,以举国之力联手抗敌。
在这份国书上,?加盖了梧帝与丹阳王的双玺,这也表明了丹阳王对北磐入侵的态度是和梧帝一样的:以守护百姓和平为主,与安国联手抗敌。?
?
而杨盈为了让刚当上摄政王的李同光,尽快获得安国各方势力的认同,以安国储妃梧国公主的身份,自请嫁给李同光。
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想帮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哥哥们,守住他们最爱的大梧。
同样抱有“止戈和平”心愿的李同光,自然接受了安国的鼎力相助以及杨盈的联姻。
为了同一个目标,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
02
在梧帝合县遇袭身亡后,得知消息的章相,第一时间去了丹阳王府,想利用梧帝的死除掉丹阳王,自己好把持朝纲。
然而,萧妍劫持了章相的家人及时赶到,从他的刀下救了丹阳王。
萧妍得知自己怀的大概率是个公主,就提前为自己的以后计划。
她让一直互斗的丹阳王和章相在朝堂之上,对派兵增援合县的问题发表看法,来看看谁更顾全大局,深得民心。
丹阳王主张增援联合抗战,守护两国的百姓,梧帝已经为此血战而亡,就算为了两国之前结盟的兄弟之情,以及杨盈的联姻之谊,梧国也应该出手援助。
可是章相却主张守势为佳,对北磐入侵梧国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国库空虚、没有经费作战,此时的梧国应借机保存实力,以谋后路。
后来章相更是把梧帝的死推到丹阳王身上,好在萧姸的脑子也确实足够清醒。
大敌当前,丹阳王明明有机会暗杀梧帝,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萧姸信任丹阳王的人品,于是当众推举他继位新帝,并拿出圣祖遗训,让章相无话可说。
纵然萧姸支持丹阳王,存有自己的私心,想用俩人的旧情保自己母女善终。
但是,
丹阳王有能力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把百姓的安危放在首位,才是他深得民心的关键,萧姸只不过是顺应民意。
03
梧帝临死之前,把两道遗令交给了宁远舟。
一道是传位于丹阳王,另一道则是传位于皇子,命章相为首辅大臣监国。
而这两道遗令最终公布哪一道,全权交给了宁远舟选择。
宁远舟在进入梧国后,从民众的议论中听到了丹阳王和章相在朝堂的争论,他才决定公开那道传位丹阳王的遗令。
北磐大敌当前,章相不想着怎么抵抗外敌,却还在谋划怎么除掉丹阳王。国都将不在了,还在争那个高高在上的权位。这两个人的私心和大义,高下立显。
丹阳王自从和梧帝合拟国书联安抗敌以来,就已经熄了称帝的野心。他“心系百姓”,这就是宁远舟选择支持他的原因。
章相半生为权柄汲汲营营,却在最后一刻输在了大局观上。
丹阳王的上位,正是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