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景隆和古王打开城门,迎朱棣大军入城,最终二人的结局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7-20 02:32:24
0

前言

南京城门缓缓打开,李景隆面对朱棣大军,却选择了迎接。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成就了朱棣称帝的历史盛举。然而,李景隆这位历史中的关键角色,其结局又是如何的呢?这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将我们带入了明代朝争之中的权谋、忠诚与背叛的风云时刻。

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景隆的决策,揭示其在历史旋涡中的个人命运和对朱棣称帝事业的影响。这是一个关于权谋、选择和历史分岔口的故事,李景隆的一步之举,可能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格局。随着历史的细节逐渐揭晓,我们将见证这位关键角色在历史长河中的宿命交错。

虎父无犬子:李景隆的跌宕人生

“李景隆乃虎父无犬子,曾功勋赫赫、深得建文帝信任。奈何最后关头反倒联手谷王打开城门,助纣为虐?"

李景隆生于明初,其父李文忠乃明太祖麾下大将,曾追随朱元璋率领起义军转战各地,占领了中原、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农民起义军。李文忠在数十场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明太祖赏识。

一次出征,部下们见李文忠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杀伐果断,竟有若虎犹如其父,遂合称“虎父”。李景隆生而聪慧,又从小跟随左右,也被称作“虎子”。

建文初年,朱允炆即位,为防藩镇叛乱,大力削藩。周王朱橚、齐王朱樉率先举旗造反,建文帝派遣时任中央军帅的李景隆前去征讨。李景隆深谙父亲用兵守则,训练有素,很快平定了两次叛乱,斩杀僭号者,擒拿奸细内奸。建文帝见李景隆果决威武,深得民心,遂大加赞赏,更加信任倚重。

而当1400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引发靖难之变时,建文帝心腹重臣无人可使,第一时间便派遣李景隆率领500000大军前往征讨燕军。朝野众人无不看好老办公善战的李景隆,相信靖难之乱指日可解。

岂知兵马未交,李景隆连连败北,兵临城下方知燕军号称北方八万神骑的为胡骑莽牛重型锐利。初战丢失十之七八,不易再战。此时朝中早有借题发挥之辈,纷纷弹劾李景隆兵折太重,营帅失职害兵害将。

建文帝面对群臣这等舆论压力,一时间竟有“能疑必疑”之意,心中也起疑问李景隆是否蓄意而为?然自知此时更换中流砥柱之臣欠妥,只得挺将信将地继续实施李景隆北征功臣之任。

朱橞:宗室诸王之首谷王

“一位英明领袖,一位忠心耿耿的叔父辈大臣。本该上下同心,共济国难。奈何最终却成了害群之马,令我主失国闻遭厄!”谷王朱橞亦生于朱元璋麾下。其母马氏深宫佳丽,生得玉骨冰肌、国色天姿,深受明太祖宠爱。

马氏虽为后宫妃嫔,然性情淡泊寡欲,无实权较为得宠,这样生下的王子可免细作生母攀附权势之嫌。朱橞生而英俊聪慧,多谋善断,自幼便深谙军国大事,为父所器重。

朱棣起兵之初,谷王劝他三思。朱棣不听,部队打到靠近南京时,谷王前往北平迎接大军,设宴款待。作为兄弟中最有远见的,谷王再劝朱棣:(1)不要太狠,建文已经让人心去了大半,(2)留下一线生机于建文,以方便日后转圜。奈何红了眼的棣公子已然难收住锐气。最终谷王亲自赴金陵城下迎接大军。

明初诸叛乱平定后,朱橞镇守南京,与燕王朱棣情同骨肉。燕王每每遇到困境,都向朱橞求助。两人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

建文帝即位后,朱橞颇有作为。他曾劝建文帝不可过分削藩,免得推己及人,株连太甚。建文初年听从谷王计策,略施怀柔政策。然削藩如割肉般痛苦,建文帝能忍多时终究忍无可忍。再后谷王亦再三劝建文与朱棣离间渐远,奈何建文帝已无心与北方之王交好。

这时的建文帝正值壮年,雄心勃勃,大有一统江山、移风易俗之志,视燕王如眼中钉。此时谷王密谋北上劝阻,被建文帝拦阻,力劝勿去送死。尽管谷王与燕王情同兄弟,却也只得听从建文帝安排镇守南京。

金川门之变:谷王与李景隆的惊天背叛

“二位心腹大臣,一位宗室亲王。难道就因为私利,便肯背弃君主,踏上不归路?"1402年冬,燕军直逼南京。形势危急之时,建文帝军心涣散,仅余20余万守军。此时此刻,能否成功守城,全赖谷王与李景隆二人指挥有方。

可二人偏偏在这关键时刻,突然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建文帝仓皇出逃,最终下落不明。而燕王得以顺利入主金陵,历史轨迹遂发生巨变。究竟是什么促使二人做出此等惊天举动?权谋还是利益?抑或别的隐情?已无从稽考。

或许李景隆眼见大势已去,决定人生需要转折。亦或许谷王实在念及骨肉,不忍心弟最后关头栽跟头。更可能二人早在建文朝莫名其妙的猜忌中已然心寒,城门一开眼前一亮,这便是新生与出路。然一城陷,君亡国丧,二人此举必是引火烧身,害了自己害了他人。

果报:谷王与李景隆的悲惨下场

“投靠强敌,助纣为虐,罪该万死!朝野舆论,一边倒要求严惩二人以正国法。这下退无可退,投鼠忌器,只能自食其果。"

事后燕王登基为帝,是为永乐。永乐表面礼遇有加,却藏着剿杀二奸之心!此二人助自己取天下,却也助弑君篡位。若不早早除去,实为心腹大患、祸害无穷!

再加上朝野压力,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永乐最终削夺二人爵位、财产,软禁在家。又命人严密监视,生怕再生祸端。自此谷王与李景隆一蹶不振,无法翻身。

而后朝中权臣如申时行、华亲王等政敌,更是乐得其成。这可是扳倒朝中第一心腹大臣的绝好良机!遂一而再地向永乐进谗言,终于激得永乐命人连同亲属一起过问罪行,责令自裁。于是李景隆、谷王两族老少妇孺无一幸免,尽数被诛,妻离子散。

一场政治迫害,终其一生不能翻身,并株连全族。乃历史惨剧,实为哀伤!也可谓种瓜得瓜,锄禾得禾,人定胜天,终究逃不过自己留下的恶果。

结语:背叛者的昨日支离,今日囚徒

时至今日,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早已湮灭。建文帝失踪之谜永远难解;朱棣建立的王朝也早已灭亡。这场惨烈较量中的胜负存活者,早已命丧黄泉。

李景隆与谷王也已化为尘土。当年如果不为一时私利、权宜之计开放城门,或者建文朝运气稍好些,能挡下燕军猛攻,他们本可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而今看来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不足挂齿的过客,他的荣辱成败,于事无补。后人如若还记得这场背叛,那也不过是口耳相传的谈资罢了。当年建文朝那些猜忌权臣的昏庸无能,如今可谓昨日支离,早已湮灭。至于谷王和李景隆,想来不过被后人奚落为无耻囚徒,在历史长河中飘零淹没了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刷... 在观赏这些历史照片的时候,我们仿佛被带回了不同的时空,沉浸在那些旧日的场景中。每张照片都是历史的一部...
原创 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一位名字犹如一颗闪耀的璀璨星星般夺目。尽管他在革命的浪潮中算不上高层领导,然...
原创 原...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被后世尊称为岳爷爷。尤其是在带领军队打仗这方面,岳飞的能力非常出众,即使在整个中...
原创 1... 前言 郭汝瑰人称 “郭小鬼” 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种子” 他作为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
原创 长... 赵国英勇将领廉颇,智谋之士蔺相如,这两位才子才智出众,但却未能得到国家应有的珍视和推崇。他们一生励精...
原创 太... 前言 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是历史上一支不屈的队伍,不论哪一个阶段都有能人顶上。只是内部的混乱和弊端逐渐...
原创 光... 中国的近代是一部备受屈辱的历史,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列强的虎视眈眈,都给这个千年古国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
原创 年... 一、前言 在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历史的尘埃掩盖了多少权谋与血泪。 年羹尧,这个名字,如同一道划破夜空...
原创 张... 张茜有多美?1963年,她与周总理的一张合影给出了答案。那一年,41岁的张茜气质非凡,风韵犹存,身穿...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的知名度极高,蜀汉的第二任国君,他任蜀国皇帝时,一事无成,蜀国灭亡后又乐不思蜀...
原创 南...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开启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乱世,在这个历史轮回中,无数英雄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
原创 中...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群人物如同恒星般熠熠生辉,照亮了历史的夜空,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启示。 他们...
原创 司... 相信说起三国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其中的各种猛将也是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今天我们要来说说在三国中...
原创 常... 赵云,英勇善战,威震四方,被誉为常胜将军。然而,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却有两位武将让他心存忌惮。吕布...
原创 崇... 内阁在明朝中后期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阁臣的选择尤为重要。崇祯帝生性多疑,在位十七年间,频繁更换...
原创 英... 文|峰哥 引言 黑人在英国文化的历史之早甚至可以追溯至3世纪。 公元3世纪,古罗马帝国的北非士兵奉命...
弘吉喇部族之光:诃额仑夫人与成... 诃额仑:弘吉喇部族的瑰宝 作为弘吉喇部族的杰出女性,她不仅以美貌著称,更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
原创 嘉... 前言 古代的能人才子确实不少,而且我们常说的“神童”也在后世的流传中名声开来,但能称得上是一个“鬼才...
原创 历... 东晋末年,风云变幻,历史的厚重终于铺展开来。宫廷内外,谋权夺位的气息日益浓厚,时局动荡不安。曹家后人...
原创 正... 如果马谡听诸葛亮的当道扎营,就能挡住司马懿大军? 失空斩,那都是戏。 戏是什么?演给别人看的。 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