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三句诗太过狂妄,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将全天下人都得罪了
迪丽瓦拉
2024-11-01 09:45:23
0

原标题:李白这三句诗太过狂妄,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将全天下人都得罪了

旧时长安,无数文人在那繁华的街头打马而过,挥笔洒墨,诉尽春秋,看遍繁华。唐朝是个传奇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传奇的诗人,李白是唐代文坛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星星。

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深受老庄风格影响,所写诗句飘逸潇洒、豪迈奔放,尽显潇洒本色。他的无数诗句流芳千古,极其耐人寻味,其中有三句诗,可以说将全天下的人都得罪了。

蹉跎岁月

要谈李白的诗,不如先来讲讲其生平。

李白出生地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四川,有人说是甘肃,至今无定论。他生长于武则天时代,少年时已能做许多诗赋,并且得到社会名流赏识,显现其过人天赋,是个天才。

除作诗外,他还通剑术,喜欢侠道。这一点,从他那气势逼人的《侠客行》就可以看出来。二十岁左右时,李白开始在全国各地游玩,结识许多名士,增长了不少阅历和见识。

早年间的李白还没有那般洒脱,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是有的,功名利禄他也是求的,但因为家庭的缘故,他无法参加科举,只好去通过各种途径结识权贵,以接近长安,谋求官职。他的婚姻,都是为自己的仕途服务的。

李白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达长安,拿着自己所写的文章面见唐玄宗,玄宗却不甚看重他,不过还是令李白供奉翰林,在身边当侍从。

我们说,理想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李白怀着远大的理想,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大作为,但他入官场后,发现现实和他所想的大相径庭。

官场多的是黑暗和不公,种种都让李白所厌恶,而以他骄傲、叛逆、追求自由的个性,也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李白最终受人诽谤污蔑,唐玄宗听信谗言,渐渐疏远了他,最后赐给他一点盘缠,让他离开长安。

受此挫折,也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世态的炎凉,李白从此远离世俗,游荡在山水间,赋诗抒发情怀。他素来爱酒,许多诗篇都是醉时所作,笔法多端,摇曳生姿。

晚年的李白颠沛流离,生活一度过得相当窘迫,但他一向以潇洒姿态行走于世间,无多少牵挂。平生与酒结缘,最后竟也因酒而死,因为醉酒而投入水中想要捞那月亮的影子,最终溺死,年华定格于六十一岁,一颗文坛的巨星,就此陨落。

李白的生命不算长,但他留下的诗篇,他傲人的成就,是普通人活几辈子都无法比拟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也借记述梦里所见来批判黑暗的现实,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此诗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气势磅礴,不可一世的千古名句。

李白有其傲骨,不愿与一些权贵同流合污,他在长安只停留了一年多,政治抱负的梦想就幻灭成碎片。

李白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当居宰相之位,但他的前头始终有处处不如他,但依傍家族权势就可爬上高位高枕无忧的贵族子弟。想要更上一层,就要掐媚权贵,李白不愿这样做,他宁可不要高官厚禄,也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让自己不得开心。

而他所说的权贵,不是那些有高文化的人,而是指在皇帝身边靠着阿谀奉承就能一手遮天的宦官,这是李白最厌恶的。

李白不肯为世俗所屈服,离开长安后,以愤懑写下此荡气回肠的诗篇,抒发不平之气,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赤裸裸地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蔑视,更表示了权贵们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态度决绝,更表明了时间和他一样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这倒是把当时有权有势的宦官、世家贵族甚至皇帝都给得罪了。敢于这样说的人不多,这才是李白这位大诗人的潇洒不羁所在。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句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也是一首想象瑰丽奇特的诗,以磅礴的语句描写庐山的景色,是赞颂庐山好景的千古绝唱。

这句话用了孔子的典故。孔子曾去楚国,想要游说楚王,途中遇见楚国的狂人陆通,陆通唱着歌从孔子身边经过,歌里的意思是劝阻孔子不要做官。孔子想要与其交谈,但陆通此狂人丝毫不理睬孔子,根本不愿下车。

陆通是不满朝政,放荡不羁之人,李白与陆通相比,表示了自己对政治场的失望,也表达了自己要像楚国狂人一样在山水间过隐居生活的理想。

但他这一诗句,讽刺了孔子一心沉迷做官,在许多人看来,这可是对圣人孔子的不尊重。中国古代一向以儒学为主导思想,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更是被万千人尊为圣人,尊为信仰,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李白偏向道家,算不上是儒生,对于孔子虽然尊敬,但是没有一般人那样敬畏,所以敢于拿孔子来调侃。

李白本身并没有恶意,但一些儒生看了这句诗总不免多想。在唐朝后期以及宋朝时,因为儒学进一步被推崇,还一度出现尊杜贬李的思潮(杜甫是儒生)。因此,李白这句诗虽只是调侃,但是也得罪了当时占大多数的儒生。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则出自《上李邕》。李白二十四岁时曾被李邕邀请至宴席,在宴席上,李白不拘小节,言辞张扬,不被李邕所喜,李邕于是以委婉的说法训斥了李白这个年少轻狂的才子一顿。

李白自然察觉得到,临别时写了著名的《上李邕》一诗赠送,其中首句就高调地以大鹏开篇自比,句句犀利,毫不客气,大概意思就是说,不要轻视我年少啊。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就是说人们听见自己的豪言壮语都冷笑不已,“时人”用来暗讽李邕也是个凡夫俗子,可谓是骂人不带脏字。而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而李邕就是大鹏乘借的风,李白表明,即使没有李邕这“风”,自己在政坛也能大放异彩,其狂傲之情不可一世。

这句诗表面上虽然只是讽刺李邕,但“时人”一词已表现了李白对天下世俗之人都不屑一顾,这已经得罪天下人了。

潇洒奔放如李白,正直孤傲如李白,诗人余光中用这样的句子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确,他的诗可以说占了唐代文学的半壁江山,代表的,是中国故事的最高境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背水一战,要么反击,要么灭亡。秦王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抉择。许多历史学...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父子同心、并肩...
原创 襄... 襄樊之战的失败,几乎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的第一张牌一样。 这一战失...
原创 得... 关羽在麦城被东吴大将潘璋所杀,享年五十八岁。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而蜀汉...
原创 刘... 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死后刘备为他报仇,最后被一个年轻人烧得痛快,这件事不仅影响了...
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 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方寸铜元里的共和印记在中国近代钱币史上,中华民国双旗币十文是极具代表性的品种。这...
原创 成...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一直是备受争议和热议的焦点人物。他不仅被誉为蒙古帝国的奠基者...
原创 左... 在晚清时期,紫禁城的深宫大院里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涉及到太监,有时甚至搞得宫里鸡犬不...
原创 小... 8月15日,这一天对于亚洲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70多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
原创 《...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央视版的《三国演义》...
原创 原...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之一,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家喻户晓。但成吉思汗同时...
原创 隋... 隋唐交替的历史充满了动荡与冲突,其中有三个人物不容忽视:杨玄感、李密和李渊。他们都出身于贵族家庭,正...
原创 三... 在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不安,许多人开始了各自的奋斗历程,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
原创 明... 在中国的历史中,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特定的安葬地点,以供后人祭奠和纪念。明朝的皇帝们大多数都被安葬在闻...
原创 钟... 钟会是否是大魏的忠臣,这个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议。虽然历史上有不同的解读,但关于他是否有谋反的行为,至今...
原创 袁... 公元199年,东汉末期的中国,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战火不断,四分五裂的局势使得国家的生存岌岌可危。就...
原创 盘... 俗话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谚语深刻地提醒我们,即使在某些事情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的...
原创 太... 1864年6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城,已经在湘军的围困下度过了整整两年。随着城内粮草几乎耗尽,局...
原创 吕... 俗话说:“临终遗言,往往是心底的真话”。吕布临终时所说的六个字,如果当时有人重视,或许三国的历史会发...
原创 《... 蜀汉除了著名的五虎将之外,还有许多实力不容小觑的武将,比如关平、魏延、李严、姜维、傅佥、关兴、张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