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故事之:郑国日渐富有,周王室日渐衰落,宣王御驾亲征
迪丽瓦拉
2025-07-20 11:04:03
0

导语:郑桓公仍然实行的是“工商食官”政策。商人仍处于奴隶地位,是在监视看管下经商的,总监就是世子掘突,其盈利全部收归国有,商奴们没有资产,也没有自由。

郑桓公经商有许多有利条件。

西周西京,也就是镐京,自周厉王起,就逐渐衰落了,后来又出现了“国人暴动”,生产力发展缓慢,产品越来越缺。周宣王执政之后,又连年发动战争,国库空虚,百姓更加贫困。相比之下,东都洛阳王城和成周,则是西周末年最富饶的地方。郑国的封民几乎全来自洛阳王城和成周,让他们到洛阳王城和成周贩卖货物,老马识途,非常方便。

当年国人暴动,残暴的昏君周厉王被赶到了彘地,太子姬静躲进了召公府中,王子姬友则被周公带到了洛阳王城和成周保护了起来。名为保护,实际上则是为了稳定洛阳王城、成周的大局,乃至中原各诸侯国的人心。

周武王消灭了商朝之后,让召公选定国都,召公测定洛阳为天下的中心。于是,武王计划将国都建在洛阳,让天下诸侯国朝贡的距离相等,以显示王恩的公正无私。当时王城的地址已经选好,但没来得及营建,武王就病逝了。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成王即位,成王年龄很小,由其四叔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信不过周公,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营建洛阳王城的计划就搁浅了。

周公东征三年,平叛大功告成,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为了防止殷商顽民(原殷商贵族)继续作乱,在原计划建立周王城的地方,又往东移了三十里,先修建了一座城池,取名

成周

。将原殷商顽民都迁入成周,周公留下八师军队,约两万人,监视殷商顽民

。然后,又让各诸侯国出资出人,将洛阳王城也修建了起来,取名

洛邑,也叫王城,作为西周的东都。

西京(镐京)专供周天子处理政务之用,东都(洛邑)专供周天子接待诸侯国朝贡之用

。因为朝贡最能向天下诸侯炫耀周天子的至尊地位,所以,洛阳王城的规模与豪华和镐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相距三十余里,矗立着两座高大辉煌的周城,更加显示了周王室的天威和气派。当然,对于殷商顽民而言,无形中更增加了震慑威力。

周厉王被逐,又传言太子姬静被起义者处决,这在成周和中原各诸侯国中引起了骚动,都怀疑周王室从此完蛋了。特别是迁往成周的殷商后裔,更是蠢蠢欲动,想趁机举事,重建商朝。中原各诸侯国也都想趁机脱离周王室,不再朝贡。周公明白,此时成周殷商顽民如果发动叛乱,各诸侯国人心浮动,一定不会全力勤王。为此,周公将王子友从镐京接到了洛阳王城和成周。这个办法果然灵验,殷商顽民见周王室还后继有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传闻中太子静已被起义所处决,那么,王子友的地位就更加显得特殊,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将来很可能就是周王室的继承人--未来的周王了。这对稳定洛阳王城,成周的大局,乃至整个中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洛阳王城、成周的贵族对其无不尊敬。王子友在洛阳王城、成周一住就是一、二十年,直到宣王当政,镐京局面稳定之后,才被召回镐京听命。

所以王子友无论是在洛阳王城和成周,还是在西都镐京,都结交了许多达官贵族。西周工商业又被贵族和官府所垄断,郑桓公若想经商,那真是再方便不过了。

当时关中生产骏马、牛羊,这里的毛驴也很有名气。中原各国连年征战不止,又急缺战马。所以,郑桓公将本国每年收成的小麦、谷物换成骏马、毛驴、牛皮、羊皮、药材等关中特产,让世子掘突带上自己的书信,把货物运到洛阳王城、成周去销售,转手倒卖给那里的贵族官府,然后,带回中原的宝器等各种土特产,拿到镐京去销售。郑桓公的书信非常管用,他的货物无论是运到洛阳王城和成周,还是运到镐京,都全部被收购,运到多少,被收购多少,从没有积压过。

郑国经商的消息很快在关中传开,许多贵族和官府都纷纷把货物送到郑国去出售,郑国成了关中货物的集散地,这又让郑桓公节省了许多运费。郑国就这样,一来二往,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郑国的财富也像驴打滚似的,连年翻番。

郑国越富,越显得地盘狭小。渭河平原从咸阳到潼关长达八百余里,世子掘突恨不得把它全部据为己有。但桓公则常常告诫他:“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寸土都不能多占,如果让周王室看出我们有野心,那就前功尽弃了。”

世子掘突满腹郁闷,又毫无办法,只好长叹一声说:“当初我们的封国若能远离京畿,不在周天子的眼皮之下该有多好呢!”

郑桓公劝他说:“既成事实,再说也白搭。常言说,知足者常乐,我们还是知点足吧!”

有一次,掘突从中原贩回一批战车,做工既精细,又坚固,沿途人们看了,大家都赞不绝口。哪知运回郑国,郑桓公见了大为光火。破口大骂:“你真是昏了头了!怎么会想到贩卖这种东西呢!”

世子掘突说:“王室连年跟犬戎交战,这些战车一定能卖上大价钱。”

“不行,赶快给我送回去!”

“为什么?”

“你知道吗?树大招风。诸侯国分封到京畿之中是很少见的。我们能得到这块宝地,忌恨的人一定很多。你将战车运回郑国,一旦传到周王耳中,如果再有人添油加醋地在周王面前进谗言陷害我们,到那时,只怕我们有口难辩,举家性命都难保了。”

世子掘突想想,父君的话不无道理,只好说:“好吧,过几天我再送回洛阳王城、成周得了。从此以后,再不贩运兵器军械之物了。”

“不行!你连夜给我送回去。”

"这样我们也太亏本了。哪如等我再收购一批货物,将车装满运回洛阳王城、成周划算。”

郑桓公坚决不同意,说:“不行。等到天亮,这些战车被人看到,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满城风雨。到那时,只怕后悔都来不及了。不如这样,你现在就到我们的库房里看看,有多少货,装多少货,装满装不满,五更之前都要出发回洛阳王城、成周去。”

世子掘突见父命难违,叫来商奴赶快装车。库房货物还真不少,几乎把所有的车都装满了。五更之前,掘突又带领众商奴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送走世子掘突,郑桓公也没多停留,带上随从,坐上车往镐京朝拜周王去了。

郑国的国库越来越充裕,但周天子的国库却越来越空虚。

周宣王即位之初,当时戎狄、獗狁、蛮夷等少数民族不断扰边内侵。周宣王为了保境安民,派兵征讨,举国上下,无不拥护,打了不少胜仗,周宣王也因此被誉为“中兴贤王”。但战争毕竟不是好事情,既劳民,又伤财,周王室的国库就是在战争中耗空的。按理,周宣王安定边境之后,就该大力发展生产,充实国库,使国家重新富强起来。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继续炫耀武功,甚至梦想从少数民族那里掠夺财物,以补充国库。他连年无休止地发动战争,弄得国家一天比一天贫穷,百姓家破人亡,饿殍遍地。

郑桓公入朝之后,反复对周宣王宣讲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但周宜王就是听不进去。

周宣王派遣使者前往犬戎,催促戎主朝贡。使臣回来报告:“戎主抗命,拒绝朝贡。”

周宣王听了大怒,便要发兵征讨。郑桓公、太宰仲山甫、大宗伯召虎、上大夫杜伯,以及申侯、尹吉甫等一班老臣都出班劝阻,说:"只要犬戎不来扰边,我们自不必主动出击。当前要紧地是发展生产,安定国内,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国富民强了,戎狄、獗狁、蛮夷自然会主动来投降,年年朝贡不绝。到那时,如果谁敢抗命不朝,我们再派重兵前去征讨也不为迟。"

周宣王见这般老臣都不愿意出征,非常恼火,说:“你们个个胆小如鼠,怕那戎狄,朕却不怕。你们不愿替朕卖力,朕决定御驾亲征,打个胜仗,显示显示朕的天威,让举国上下知道,朕被誉为“中兴贤王’当之无愧。”

桓公听说周宣王打算御驾亲征,急忙劝道:“御驾亲征是万万行不得的。天子至尊,哪能轻举妄动。如果天子决意要征讨犬戎,臣愿代劳。”

宣王不许,说:“以前,都是你们代王出征,你们个个都立过许多军功。朕虽被尊为‘中兴贤王’,却没亲自打过一仗。朕决定亲自打一胜仗,然后诏告天下,来证明朕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兴贤王。

桓公不愿让天子前去冒险,于是再次劝道:“臣以王弟身份阻谏:两国交兵,凶险叵测,胜负谁都难以预料,天王万万不可御驾亲征。”

周宣王听不进去,反而以为桓公嫉妒自己打了胜仗,功劳会盖过他。所以,不但不听,反而发威道:“朕以天子至尊,御驾亲征,威加四海,戎狄自然闻风丧胆,这有什么不好?”

“戎狄性比豺狼,自古难以驯化,只要他不扰境内侵,历代君王都不轻易对其用兵。如果他扰境内侵,也只派将士出征,天子都不轻举妄动。何况我周室人才济济,王朝卿土,方伯诸侯,有那么多人可以派遣,并非万不得已,何劳天子御驾亲征呢?”

周宣王固执己见,听不进去桓公劝告,说:“朕这次偏偏要显示显示天子的神威。朕以为御驾亲征好处有三:其一,可以威服戎狄、狁、蛮夷这些不化民族,使他们从此不敢扰边内侵,确保国境稳定久安;其二,可以在诸侯中重树天子威严,使其按时朝贡,以充实国库;其三,最终实现国泰民安,达到周王室真正中兴大治,使朕以一代明君永垂青史。”

桓公反驳道:“臣的看法恰恰相反。臣以为御驾亲征弊端有五:其一,这种做法则是轻万乘之尊,蹈不测之险,让万民替天子提心吊胆;其二,戎狄、獗狁、蛮夷会以为周王室大将匮乏,反而开启犬戎等蛮夷民族轻视中国之心;其三,天王御驾亲征,是对诸侯、方伯不信任的表现,从此以后,诸侯、方伯勤王之心将会被淡化;其四,万一王师败绩,天子威风扫地,其后果不堪设想;其五,败了又无法报仇雪耻,岂不贻笑天下?”

"胡说八道!”天王听了大怒。“你分明是瞧不起朕,想独贪大功于一己。朕偏偏要打个大胜仗让你瞧瞧,等我班师回朝时再治你大不敬之罪!”

桓公无可奈何,只好说:“既然天王之意已决,臣愿随征护驾。”

周宣王偏偏不让,说:“还有许多朝政要处理,你替朕监国处理朝政好了。"

桓公只好留下,周宣王亲率三军浩浩荡荡直奔西戎而去。桓公送到郊外,与周宣王告别时,泪如雨下。

周宣王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扎下营寨,准备和犬戎决一死战。哪知犬戎趁王师扎营未稳,率轻骑连夜偷袭周宣王大营,诸将没有防备,又因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更无法辨清敌人,自相残杀,死伤不计其数。

周宣王从睡梦中惊醒,尚未找到宝剑,犬戎主帅已率领人马冲入中军大帐。大夫赵奄父急忙冲上前去,且战且退,杀开一条血路,才救出周宣王一条性命。及清点人马,三军损失殆尽。

桓公闻报,急忙率军星夜兼程赶来,将周宣王接回朝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王耀武其人,是国军将领中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王耀武积极帮老蒋打内战,是中共和人民的敌人,是阻...
原创 制... 1936年3月,红81师对淋淋洼两个制高点发起进攻,久攻不下。师长组成了敢死队,准备再次发起进攻,还...
原创 美... 美国的战争史 提到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相信大部分人立马就会想到美国,这一切主要还是源于在世界大环境保...
原创 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大片的戈壁和沙漠,气候炎热难耐,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其...
原创 苏... 早前的苏联也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只不过由于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不同,这让苏联在盟友上明显少于美国。因此...
原创 轻... 人类的战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从生物流对抗走向了钢铁洪流的对抗,在部落时代的时候,最开始大...
康熙帝神秘谢幕揭秘了清朝权力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月,69 岁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
原创 太... 这是一场围绕权势的姑侄之争。无论是三太子和后来的皇帝李隆基,还是能顶“半边天”的武则天的二公主太平公...
原创 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仅仅6年的时间大约有1.3亿人在此浩劫中丧生。在罪恶的战争中,...
原创 如... 作者:A马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而其中一些关键节点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
原创 1... 渡江船行斩荆棘,手中长剑星月赶。冷风无惧任君还,千秋笔墨沥肝胆。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1907年的山东百...
良渚博物院x新蕾出版社:少儿专... 良渚古城外围,居然有最早的水利系统! 良渚人盖房子,用的是自己的“钢筋混凝土”。 他们的一个粮仓里,...
原创 项... 世上,有一种坏,叫蔫坏。 平日里像个好人,事发了,才能看出来。 人们常叹,看它白白净净的,没想到会干...
原创 除... 子婴,即秦三世,大秦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史书中关于子...
原创 回... 前言 武山隶属甘肃天水市 ,古称 “宁远” 县,古代为羌部族活动的地区,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
原创 爱... 满清王朝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活了200多年,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从满清朝建立之后就开始带...
原创 铁... 铁流千里!1969年,福州军区第28军,为何移防山西? 1937年7月,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齐鲁大...
原创 2...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周王为了抵御南方蛮族的威胁,也是为了继续往南开疆拓土,在汉水北岸分封了许多姬姓...
原创 如... 穿越历史的迷雾:揭秘第三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命运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过去,不禁感叹历史的轮...
原创 成... 1967年3月由伟人钦点,广州军区副司令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彭总被押回北京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