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指的就是齐国田氏逐步掌握齐国政权,并于周安王时期通过魏文侯的代告,正式取代吕氏(姜姓),入主齐国的事件。与三家分晋不同,齐国并没有经历太大的争斗就十分平稳地完成了权力的过渡。而田氏能够如此容易地取代吕氏(姜姓),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又有三家分晋的例子在前
西周最后一代天子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嫡立庶,引起申后父亲申侯不满。于是,申侯联合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并将周幽王击杀在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随后申侯立申后之子,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建立,又称春秋战国时期。而正是由于周平王的东迁,导致西周的基业尽失,周天子也变成了摆设。
春秋时期,各路诸侯互相争霸,周天子虽权威渐失,但是诸侯霸主好歹还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共主。
春秋时期末,晋国的赵、韩、魏三家消灭智氏,并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而这一标志性事件,则代表了周王室彻底沦为摆设。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便是以此为开端,并且称“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正是因为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又有三家分晋的例子在前,所以田氏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取代吕氏(姜姓)。
精心策划,图谋已久
然而就算周天子权威丧失,田氏自身的实力不够也是难以取代吕氏(姜姓)的。因此田氏为了这一天也是策划了很久的。
一、取得底层百姓的支持
齐景公时期,齐国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片凄凉。而作为君主的齐景公不体恤民情,反而奢侈无度。田僖子认为这是一个笼络民心的好机会,于是借公事施私恩,实行新政,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好转,因此老百姓都十分拥戴他。
二、暗中削弱姜氏卿大夫的势力,以此孤立姜氏公族,控制内政
在齐国之内,吕氏(姜姓)是国君一脉,为主脉,而高氏和国氏等则为支脉,世代为齐国卿大夫。由这几家共同保证姜姓江山不落入旁人之手,正如周武王在分封之初分封了大量的姬姓之国一样,都是为了防止外人的篡位,毕竟自家人再怎么篡位,还是同个姓。
因此,想要取吕氏(姜姓)而代之,必须先铲除高氏和国氏等旁支势力。
首先,田氏先挑拨了大夫和高氏、国氏等旁支之间的关系。先对高氏和国氏说大夫们对这个国君不满意,想要造反,然后又对大夫们说,高氏、国氏想要除掉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两边就打了起来,高氏、国氏等旁支以失败告终,最后田氏立了自己想立的人为国君,并出任齐国国相,独揽齐国内政大权。
三、交好诸侯,赢得诸侯支持
晋定公时期,晋国的中行氏和范氏因反晋定公而向齐国借粮,理论上是不应该借给他们的,因为他们属于犯上作乱。可是为了交好这些新兴势力,以便在日后获得他们的支持,田氏异常坚持的借粮给他们,并退还从各国间侵吞的土地,以此获得诸多诸侯的好感。
四、打造田氏集团
古代的时候,一个家族兴旺与否,全看这个家族的人口。如果吕氏人丁兴旺,田氏哪里有机会取而代之。田成子十分懂得这个道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
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
意思就是田成子挑选了数百的女子进入后宫,并且由宾客随意出入,到了田成子死的时候,居然留下了七十多个男丁。
这些男丁长大了以后,全部分封到了齐国的各国角落,而此时的田氏已经几乎拥有了整个齐国。
最后一步,请魏文侯转而告之,求封诸侯
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这一步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在我看来却十分关键。
首先,魏文侯是三家分晋国之一,已经有过册封诸侯的经历。并且三家分晋国在初期属于利益共同体,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由魏文侯出面,那么周天子面对的就是赵、韩、魏三家的请求,成功几率高。
再者,魏文侯在位期间,素有贤明,国际地位高。同时,魏国是最先开始变法的,是战国时期第一位霸主,拥有碾压各个诸侯国的实力,更不用说只能偏居一隅的周王室了,由他出面求封诸侯,在武力和德行的双重压迫下,周天子很难拒绝。
因此,田氏请求魏文侯代封诸侯这一步,可以说非常秒。
云轩君说
田氏能够取代吕氏(姜姓),并顺利被封为诸侯。即离不开田氏数代人的谋划,也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魏文侯霸主的支持。
如果田氏在谋划的过程中,走错了一步,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无法取代吕氏(姜姓)。而如果当时周天子威严尚存,没有发生三家分晋的事情,田氏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代齐,毕竟三家分晋能够成功,即离不开魏国的霸主地位,也离不开魏文侯的贤明声望,更离不开赵、韩、魏三家的一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