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做皇帝的“宠臣”可不简单,在雍正朝更甚。
但如果真要我们说出来几个的话也不是没有,甚至雍正帝对于他的重视程度,是其他众朝臣一起联合起来都难以撼动的。
在雍正帝看来,他“忠心体国”。但乾隆帝与之看法恰恰相反,简单来说就是仗着有雍正帝撑腰,为官骄纵罢了。他就是“李卫”,其历史评价确实复杂,但他嚣张的同时,确实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为官清廉。
甚至不是科举出身的“李卫”,在古代历史中绝对是一抹亮色。
一、李卫的“胆量”
李卫,在历史上的功绩突出,但在自身能力问题上免不了的是被人诟病。
李卫身处清朝,但是他祖上也是有进入朝堂的,追溯到明朝,虽说担任的是锦衣卫,但也不乏是一个将才世家。
由此难免家里边会有点重武轻文,但也不是说在文一方面他们就不行了。因为就拿李卫来说,既作为家境还不错的子弟,应该圣贤书什么的都读遍了才对,但是他非但没读过,还大字认不得几个。
李卫这样的情况依靠什么进入仕途呢?很简单自然是“钱”了,毕竟家境富裕的他,这方面还是不差的。
如此在康熙时期李卫拿下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职位。说到这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李卫就是为了图个新鲜,毕竟大字不识也做不出什么功绩来的。
相反李卫不仅做出来了,两年后他的官职甚至还升了升,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李卫还是聪明的了。
李卫是不识字,但是他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啊。如此在其他人起草公文奏章时,李卫确实不行动。但只要他们给李卫读出来,李卫便会将不好的地方指出来,以做出修改。
一来二去,李卫往往占据的视角让人惊讶,因为很多时候他提出的问题都能直击要害,最后终以得到解决。由此其他人只能不得不佩服这天生的人才。
而且李卫虽然入仕前的生活不错,但也没有形成放荡的作风。成为了朝廷官员甚至是小吏的时候依旧能做到清廉更不畏权贵。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得是李卫在担任户部郎中的时候,这个职位也便是他入仕两年后升迁上去的。当时他手握银库的事务,显而易见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但是李卫能避开,甚至还给他人致命一击。
而且对方还是亲王,可见李卫的本事有多大。当时亲王在收缴白银时还要额外多收,即使李卫再三反对,他的官职自然还是赶不上亲王的,照做以后,别以为李卫制不住他,因为李卫的手段可谓是与其硬碰硬。
当李卫额外收缴后,其就直接在箱子上明明白白的写上了是由谁让收,并将亲王的名字贴上,可谓是直接将亲王的面子往地上踩,更声势浩大。
如此,这样能力强又廉洁的官员怎会不被看重,我们熟知的怡亲王胤祥是一个,雍正帝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二、上任后的功绩
纵观雍正时期出现的问题,雍正帝确实也需要这样胆大的人。从李卫在浙江上任的事情说起,贩卖私盐的情况严重,随之带动官盐、盐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雍正帝让李卫前去上任无疑就是让他去解决这一大麻烦。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没点胆子确实也很难做起来。
首先出自李卫之手的两大改革便直击了这一事宜的要害。其中先减轻盐商的负担是首要的,而后在严查私盐的情况上才是最麻烦的。
毕竟覆盖的范围广,牵扯的人员多,自然不是一件朝夕间就能解决的事情。
但是李卫却也不是怕麻烦的人,毕竟亲王他都不怕,更别说这些事情了。总之在李卫的努力下,这件困扰雍正帝的大难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并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总而言之,最后浙江可谓是焕然一新,李卫算是没有辜负雍正帝的信任,更为清王朝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在我们看来可能这份多出来的收益只会用在当地的服务上,其实随着李卫的治理措施越来越好,多余出来的部分李卫并没有收入自己的囊中,
而是更多的用在了城垣、水利等的建设上了,这么看来不管是在浙江还是在其他地方,李卫的贡献重大。
随之雍正帝看重是一方面,百姓的另眼相待又是一方面。毕竟就他为百姓谋利的情况看,显然是顺应了民心,更收获了民心。
三、李卫的“忠诚”
话说回雍正帝对李卫的重视度上,按照李卫的出身而言,想得到重用不易,但得到雍正帝的庇护更难。但是古代皇帝最需要的是什么,肯定是忠臣了。
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李卫都可以做到不徇私情,更别说在一些大的事情上了,显然这样的官员皇帝会宝贝很多。而且虽然说李卫不是什么科举出身,但是只要有才干顶着,雍正帝何乐而不为呢。
就如李卫在对待自己的亲戚上。按照李卫在朝中的权势,很多大臣更多的会有所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时通过将自己的家人、亲戚等亲近之人引入显然是最迅速的手段,但到了李卫这儿,不仅帮助没有反而公事公办下手段更狠。
当时他的堂弟在家乡当地尤为的放纵,甚至触碰到了礼法的底线,这也便让很多人所不容。风声大了自然也就会传到李卫的耳朵里,李卫没有不理睬,甚至可以说李卫知道后事情更加的严重了。
李卫不仅将他们送往了其他地方,更将他们圈禁了起来,很难说不是在“思过”,待到两年后他们才得以还乡。
可见,李卫该有的才干存在,需要对雍正帝甚至是对朝廷的忠心更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只要是雍正帝所想要传达的旨意,李卫都能很快的明白,真正做到了切实领悟和严格执行。
无形之中李卫对雍正帝越来越了解,就像是达到了“知己”的程度。这样一来,雍正帝与李卫走近,也能更好的加强自己的皇权。所以聪明的雍正帝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
李卫确实是宠臣不假,即便朝廷众大臣他都有所得罪,看在雍正的面子上,他们必然还得再礼让三分。相反李卫对皇权绝对忠诚,在这一基础上只会有雍正帝来为他“撑腰”。
结语
纵观李卫的一生,可以说雍正帝给到他的特殊照顾不少,但也是建立在他有能力的基础上的。如果说李卫的能力平平淡淡,恐怕雍正帝也很难重视起来。
作为肱股之臣,雍正帝也算是花费了大力气。即使其他官员看不惯又怎样,只要有雍正帝“撑腰”,有再多的不悦,恐怕也得忍着,或是说表面功夫得做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