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战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从生物流对抗走向了钢铁洪流的对抗,在部落时代的时候,最开始大家都比较笨,你一拳我一拳的,后来才拿起了石头与木棒,直到青铜器与铁器时代出现,战争才彻底改变了它的模样,发展成熟后,不仅是步兵,就连骑兵也是带甲冲锋。
骑兵种类之分,轻骑与重骑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最早对骑兵的记载是起于春秋,最早出现骑兵这个兵种,时代是在夏商周,在殷商的废墟当中,我们就有考古学家曾经挖掘出了一个一人一马的骑兵坑,并且坑中还附带了简易的装甲,这说明当时就已经开始有正规化的骑兵部队了,不过可能是由于中原地区马匹不多,当时我们还没有跟草原上的部落接洽,所以限制骑兵发展的最大限制就是,没马。
后来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草原上的部落就已经跟中原地区是打打停停,双方的接洽变多了,物资也有互相交流买卖的,或者是打仗的战利品等等,战马大量流入中原,骑兵部队开始腾飞,而由于各国的制铁制铜技术并不算发达,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就是轻骑兵。
轻骑兵在骑兵种类当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好用的一种,它本身具备着无与伦比的机动性,是战场上一股神秘莫测,能够包抄与左右突袭的力量,拥有了一支轻骑兵编队之后,我们在战场上可以选择的战术就瞬间变得多种多样了起来,由于速度与敏捷性,骑兵们可以更容易快速地改变自己的战阵,从而来应对实时变化的战场形势,对敌人造成尽可能大的打击,更好的保护己方人员。
而且如果是受到过专业骑射训练的骑兵部队,这种骑射部队能够让敌人痛不欲生,达到敌退我扰,敌追我跑的顶级骚扰效果,这一旦开始放风筝战术,普通的步兵是真的很难受,追又追不上,跑又跑不掉,躲也不好躲,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运用骑射部队的中原国家是赵国,当时赵武灵王跟草原部落多次作战后,汲取了对方作战方式的优点,同样也将这种骚扰流骑射部队纳入了军队体系,并且提出了口号胡服骑射救中原。
轻骑在2000年的封建历史上是是绝对的主角,基本上每一次战争都有着轻骑兵的身影,它们广泛活跃在战场各个角落,时常在突袭战中取得巨大胜利,时常为白热状态的决战一锤定音,并且流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说赵子龙一骑救主,关二爷千里走单骑。
重骑兵的优点与缺点
介绍完了轻骑兵,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重骑兵,重骑兵跟轻骑兵的区别,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这个重字,确实,重骑兵的单骑重量远高于轻骑兵,它们一人一马都要携带更多的装甲力量,基本上做到马上半身全面盔甲覆盖,覆盖面积甚至包括眼睛,只留下一小条缝观察路面,骑兵自己同样如此,全身覆甲率将近100%,头盔同样保护了眼睛,所以重骑兵在冲锋的时候,对左右两边的状况其实根本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前方的东西,就好像人跟马都是只能看前方的瞎子。
如果仔细来说的话,重骑兵的这个设定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正面战场上,重骑兵其实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冲锋冲锋再冲锋,而很显然,选定好路线之后,冲锋的路径为了尽可能地增大冲击力,自然是直线,是不断处于加速度的状态,不存在转弯的可能性,所以自然就不需要看左右了。
重骑兵在战场上就是极其可怕的冲阵杀器,对进攻方来说是撕裂敌人阵型的不二之选,当敌人步兵布阵原地待命时,全身都是钢甲的重骑兵以百米加速度冲过来,基本上可以撕开一个很大的口子。
而且这么反复来回冲几次,影响的不仅仅是战阵被冲破,更是士气的溃散与长官的命令因战场撕裂无法下达底层,古代战场上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已经是处于被屠杀的情况了,所以这就是古代正面战场的王者选手重骑兵。
但重骑兵也是有缺点的,基本上它的适用性很低,泛用度远远小于轻骑兵,除了机动性被拉下外,重骑兵不适用山地战、攻城战、防守战等等,当然了,一旦到了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重骑兵立马就翻身做主人,以一当百不在话下,在平原地区,一整队重骑兵冲过来给你造成的压迫力简直就是末日降临。
三国骑兵之王
下面我们讲点战场骑兵的历史记载,在三国时期,曹操有一支非常著名的部队叫做虎豹骑,这个名号在当时还是挺骇人的,因为敌人听到虎豹骑这个名号,还以为他们骑的是老虎跟豹子,当然不是,他们同样骑的是马。
在具体的历史当中,对虎豹骑的记载并不多,并且有很多处缺失,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虎豹骑是曹操手里的王牌部队,因为历来担任过这支部队领队的,都是曹操最信任的家族子弟,他们分别是曹真、曹纯与曹休,除了曹家将军,从来没有其他人当过这支部队的将领,由此可见,曹操对这支精锐部队非常重视,完全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
至于虎豹骑的战斗里有这样的一个描述,提到虎豹骑的普通士兵都是百里挑一,在普通的部队编制当中可以当一个小队长的人,来了我虎豹骑,都只能乖乖地去当士兵,当然了,虎豹骑的士兵福利待遇也很好地位极高,普通小将军都不敢得罪,不过这样百里挑一的一支精锐部队,想要建成当然是很艰难的,而且哪来这么多精锐,所以这也导致了虎豹骑的总体编制人数很少,具体的虎豹骑数量大约是三千人。
尽管只有3000人,但虎豹骑曾经在长坂坡之战击溃刘备,也曾在北方战场大放异彩,杀退了无数匈奴鲜卑人,建安23年,曹操在下汴破张飞,同样是曹休虎豹骑冲阵的功劳,真可谓是虎骑一冲,大地震颤。
据悉,虎豹骑其实际上是分为两支不同的部队,一支是虎骑,一支是豹骑,其中虎骑是顶级重骑,豹骑是顶级轻骑兵,二者相互协作,在战场上可谓是无往而不利,然而有趣的是,虎豹骑的历史记载在基本上都是在曹操时期,曹操死后,虎豹骑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为什么这样强大的一支骑兵部队,曹丕与曹植并没有将其延续下来,甚至还废除了虎豹骑呢?
虎豹骑的消失之谜
关于虎豹骑的消失,或许要牵扯到持续不断的连年作战,之前我们有提到虎豹骑的人员编制很少,一共也就不到3000人,而且这三千人必须是精锐。长期战争就是打消耗,在不断的消耗过程当中,虎豹骑的数量肯定是持续减少,然而精锐又不是这么好找的,在其它部队当将军当的好好的,没有足够的号召力,他们也不会主动要求去虎豹骑当先锋冲阵。
本来虎豹骑如果被保护得好,减员速度慢,那么慢慢补充还能保持编制,但后来曹老板在赤壁大战一败涂地,虎豹骑同样也损失惨重,数量太少,导致长期不成编制的虎豹骑自然也只能被放弃了。
当然,就算虎豹骑被全灭,如果它的战场价值足够优秀的话,其实后面的曹丕他们还是能够再搞一个虎豹骑2.0版本出来的,重点还是大家不想搞虎豹骑了,因为多场战争都证明了虎豹骑的优越性,但是精良的铠甲养护与骑兵选拔,都导致了虎豹骑成本极高。
简单说,虎豹骑很强,但它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部队,不夸张地说,养3000虎豹骑的成本,甚至可能达到了10万普通步兵的成本,大家实在养不起它了,所以虎豹骑才会彻底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