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盘点中国历史上数次“自毁长城”冤案,悲剧一再重演究竟是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7-20 17:02:20
0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作者:雪月江城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春秋战国时代,为防御外敌入侵,诸侯国纷纷修筑烽火台,数不清的烽火台由城墙连成一片又一片,城高墙厚,成为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后来的历代王朝都苦心修筑长城,累计长度达到数万里的长度,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因此称为“万里长城”。

在古代战争中,曾经涌现出许多名将,他们有赫赫战功,他们青史留名,然而,他们却未必都能善终。像秦朝的王翦和唐朝的郭子仪这样明哲保身、颐养天年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兔死狗烹”,比如淮阴侯韩信。功臣死后,朝廷人才匮乏,进退两难,江河日下,甚至亡国灭种,这就衍生出另一个成语“

自毁长城

”。

关于“自毁长城”,首先要说的是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济的故事。

1.檀道济:自毁长城的由来

檀道济是东晋末年名将,南朝宋的开国功臣。早年他以穷苦出身投奔北府军,后来成为宋武帝刘裕的左膀右臂,在平定桓玄、攻灭后秦的战争中都有出色表现,他有勇有谋,是战场的“常胜将军”。

宋文帝是檀道济等人拥立的,他继位以后,发生谢晦反叛朝廷的事件,所以就派檀道济去平叛。檀道济率军风卷残云,迅速平叛,却因此遭到宋文帝的忌惮,担心他功高震主。于是在后来的“元嘉北伐”中,檀道济无法作为出帅出征,而是在宋军败退之际,临危受命救火,击退北魏。宋文帝由此更加猜忌,想除掉他。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宋文帝病重,担心自己死后檀道济一呼百应,纂权夺位。宋文帝的兄弟刘义康借机下召让檀道济入京,并迅速逮捕他。檀道济被捕时,双眼充满怒火,他大骂道:“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随后他连同所有儿子及亲信被杀。消息传到北魏那边,北魏将士们都额手相庆。

檀道济死后,宋文帝继续发起北伐,由于缺少名将坐镇,接连被北魏击溃,反倒丢失许多国土。宋文帝这时候才想起檀道济的好,悔之莫及。

2.秦赵决战:赵王迁杀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他军功卓著,深受爱戴,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国势衰微,几乎是由李牧一人在苦苦支撑。李牧早年在北方抵御匈奴,以弱胜强,歼灭匈奴十万精锐骑兵,威震天下。后来,赵国受到秦国大军的进攻,屡战屡败,只有将李牧调到前线对付秦国。

李牧在赵国士气受挫、敌强我弱的局面下,竟然一举击溃桓齮率领的秦军主力。秦王嬴政不甘心失败,又派出名将王翦。王翦不想与李牧进行两败俱伤的正面交锋,所以派奸细潜入赵国,重金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那里散布谗言,说李牧偷偷勾结秦军,准备叛国。

赵王迁昏庸愚钝,听信谣言,设计剥夺李牧的兵权,立即将他斩杀。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李牧死,赵国亡

3.安之之乱:唐玄宗杀封常清、高仙芝

我们知道,唐朝在唐玄宗时期达到巅峰,即“开元之治”;后来又因为“安史之乱”大祸,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其实,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本有人可以力挽狂澜,可他们却被唐玄宗杀死。

安禄山谋反之初,势如破竹,迅速占领等地,却被挡在天险潼关之外。此时镇守潼关的是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都是当世名将,虽然前面吃了些败仗,可是没有伤筋动骨。按照他们的判断,只要将安禄山堵在潼关,就可以重挫叛军的士气;与此同时,外地勤王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正率众赶来。唐军只要能坚守一阵子,肯定能取得胜利。

安禄山这边感到大事不妙,却不想很快传来好消息。原来,唐玄宗派去监军的

边令诚

是个奸吝小人,他与高仙芝有私人恩怨,所以到唐玄宗那边告状,说封常清、高仙芝盗用军粮、贪污赏赐,又说他们治军不力,肯定要大败。唐玄宗听信边令诚的话,杀死二人,派哥舒翰去取代他们;随后听信杨国忠的建议,逼着哥舒翰出关迎敌。

最终潼关被安禄山攻破,唐军临阵倒戈者不计其数,局势彻底失控,毁掉了唐朝盛世。

4.壮志难酬:宋高宗杀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武穆之死,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国家败亡之际,岳飞临危受命,率军挥师北伐,大破金兵。岳飞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先后收复中原地区的广袤土地,进军朱仙镇,想要乘胜追击,收复所有的故土。

然而宋高宗却畏惧金人,想要苟且偷安,不想再继续打仗。因此他与秦桧合计,用十二道“金字牌”要求岳飞退兵,使岳飞大军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被迫撤军。

此后宋金议和期间,为讨好金国,秦桧积极罗织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将他逮捕,后来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从此,宋朝再也无力北伐,偏安一隅。

5.被凌迟处死的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是文官出身,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但他看到国家危急,清兵虎视眈眈,所以主动要求到辽东前线去任职。在“关宁锦防线”,他受到朝廷重臣孙承宗的赏识,得以展露才华。

袁崇焕抗击清兵卓有成效,曾经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遭到魏忠贤的打压,所以他一度愤而辞职。崇祯皇帝登基以后,诛杀阉党,重新启用袁崇焕。

崇祯与袁崇焕有过一段“蜜月期”,皇帝雄心勃勃,大臣信誓旦旦,因此有“五年复辽”的宏伟蓝图。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大军来犯,袁崇焕沉着应对,击退了皇太极。

为打击明朝,皇太极巧施“

反间计

”,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暗中与清廷议和,有投降的意向。而明朝内部,都污蔑袁崇焕放纵清兵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要治他的罪。偏僻袁崇焕自己又有黑料,先前擅自诛杀毛文龙(抗清名将,经营大后方,经常给清兵添堵)。几件事情加起来,袁崇焕就遭到众多朝臣的弹劾,将他认定成一个大奸大恶的“卖国贼”,让崇祯皇帝震怒。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最终袁崇焕惨遭凌迟处死,传闻京城的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纷纷抢夺他的肉来食用。袁崇焕死后,明朝更加无力对抗清兵的进攻。

为何冤案不断?

除了上述的几个例子以外,还有北齐的高纬杀名将斛律光,明英宗冤杀名臣于谦等等冤案。这些“自毁长城”的反面教材,有些迅速给国家带来剧变,有些则影响深远。

综合来看,自毁长城的缘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名将或者大臣功高震主,受到皇帝的猜忌(有些嚣张跋扈,有些安守本分);二是被敌对势力的“反间计”所影响,被冤枉为乱臣贼子,所以惨遭杀戮。

权力迷失人的心智,每当皇帝感受到威胁,他就会想办法除掉这种威胁,他需要的是一个有力的借口;至于臣子有没有罪,想不想犯罪,这些都不重要。因此刘邦手下的韩信必死,勾践手下的文种必死;而赵孝成王非得驱逐廉颇,燕惠王非得驱逐乐毅。这是时势使然。

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全文完~)

江城读史

】静候您的关注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军阀混战的场景频频上演,倒戈叛变的情节屡见不鲜。然而,在1924年到1925年...
原创 靠... #历史开讲# 犹太人,欧罗巴人种,远祖亚伯拉罕,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
在三千年典籍中读懂中华文脉 展览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展览现场。 《山海经》。 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 ...
原创 以... 蚂蚁庄园2024年9月20日庄园小课堂知识问答的最新问题是以下哪件文物有“天下第一剑”之称?越王勾践...
南大“雪域寻音”团队 开展进藏... 今年7—8月,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师生组成的“雪域寻音”实践团队前往四川、重庆、陕西、贵州、浙江等...
原创 慈... 引言 清朝末年,在慈禧太后的一手操纵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早已摇摇欲坠。当时,老百姓早已民不聊生,...
原创 “... 公元1399年,大明帝国的天空阴云密布,一场由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变,彻底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在这...
云南一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首次“... 彝文、东巴文、方块瑶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种类丰富却鲜有人知,如今,随着云南古籍数字化提速,公众...
原创 从... 19藩属国、1316万平方公里领土,清朝是怎样走上巅峰,完成扩张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
原创 满... 生活在各个朝代的公主们,虽然都是皇帝的女儿,皇宫中的金枝玉叶,但是她们所处的环境和遭遇却是完全不同。...
又一史料文献公开!侵华日军七三... 在“九·一八”事变93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日本学者松野诚也联合发布了...
原创 为...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达的战争,在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轴心国发动以后,一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卷入...
原创 非... 文l张飞 编辑l张飞 前言 让我们从这样一个事实开始: 这个无处不在的短语几乎只适用于非洲:“前殖民...
原创 为... 每每提及我国的淡水资源都会让广大网民想起并叹息的名字一一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网友频频...
原创 原...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上元节。在唐朝,上元节是全国百姓的国庆节,更是情侣们浪漫相...
原创 “... “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
“中华第一塔”有多高? 揭秘“... 永宁寺塔作为北魏洛阳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
原创 他... 导语:他立过10次一等功,有56枚勋章,太爱闯祸只当了粮站站长 中国的历史发展上,有过许许多多的英雄...
原创 苏...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1878年8月27日—1928年4月25日,波罗的海德意志族人, 沙俄...
原创 清... 《偈颂一百零四首》曾言:“家丑岂容外泄,刚被儿孙告讦。”古往今来,我国便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