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和祢衡,这两个人之死都是很有意思的——杨修因为跟主公耍了点小聪明,结果被曹操下令斩首;而祢衡骂了曹操骂刘表,骂了刘表骂黄祖,最后被大老粗黄祖推出去杀了。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费解:
祢衡明明把领导、包括领导身边的人(荀彧、荀攸等一众大臣)骂的狗血淋头,却能被曹操礼送出境;杨修只不过是玩了点小计谋,抖了几回机灵,怎么就被曹操给干掉了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细细梳理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1.两人所触及的问题不同
祢衡何许人也?狂士。杨修何许人也?谋士。
何为狂士?在政治家眼里,不过是“精神病人”的文雅点的说法而已。而祢衡表现得,恐怕比一般的躁狂症患者更加激烈。无论是曹操、刘表还是黄祖,对他都还算客气,他却人人都骂;荀彧、孔融对他爱护有加,他也绝不放过。这样的人,可比今日的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般人对喷子,如果喷的过分了可能会想揍他;但是政治家不同。只要你不攻击我的政治纲领,喷几句也无妨。而作为优秀的政治家,曹操就更懂得这一点。所以,当祢衡把他骂的不耐烦的时候,他也不过是礼送出境而已,没必要脏了刀子。
但是杨修不同。很多人都以为杨修之死是因为耍小聪明,其实非也。耍小聪明虽然不讨喜,但也不至于死。他真正的问题在于干涉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储事件。
历朝历代,大凡干预帝王家庭立储事宜的臣子,基本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帝王本人的严谴,杀头掉脑袋也是家常便饭。而杨修,就是犯了这个逆鳞。
2.两人的背景不同
如果只是干涉立储,那么杨修也不一定必死。这时候,他自己的背景就成了拖累他的那一根稻草了。
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这个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豪族之一,在东汉就号称五世三公,比袁绍他们家都牛。而正是因为这么牛的家庭的人干涉了立储,曹操才不得不动手。
曹操一生都在防备士族干预朝政,尤其是杨家这种根基极其深厚的家族。因为他很担心自己辛辛苦苦闯出来的天地,会被这些靠着门阀和姻亲爬上来的家伙们所霸占。因此,无论是杨修还是之前的崔琰,都必须得死。
而祢衡,就实在无足挂齿了。祢衡虽然是名士,但其实也是个寒士,毫无家族根基可言。对于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对不起杨修,又把你拿出来鞭尸了),杀了固然快意,但不杀也无所谓,何必要动刀子呢?
3.曹操自身的处境和帝位
祢衡骂曹操的时候,大约是在建安初年。彼时的曹操刚刚完成“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壮举,把皇帝弄到许昌来安家落户。此时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千里之外,都满布着他的对手和想看他笑话的人。在这个时候,年方四十的曹操杀谁都要慎重。因为一旦不慎,就有可能引发舆论的群嘲甚至更大规模的混乱。
那么身为名士的祢衡最不缺的是什么呢?就是名气。如果动了他,会给自己带来多少舆论上的压力?这些都是根基还不稳的曹操需要考虑的。
而杨修之死发生于219年,距离曹操之死还有一年。这一年的曹操,已经是行将就木的东汉王朝的丞相、魏王了。这个时候的曹操,虽然已经是耳顺之年,却再也不必听任何人的话了。
朝廷里,基本都是自己的人,莫敢不从;敌人,也只剩下自己这一生都拿不下来的刘备和孙权。既然如此,权力也就不受制约了。谁惹我不高兴、谁让我不痛快、谁犯了我的忌讳,我便杀谁!
所以,杨修之死,看似冤枉,其实也不算冤枉。他只是在错误的时间,稀里糊涂抹了一把老虎屁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