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领域,战国时代被许多热衷者誉为巅峰时代。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弩,传说中能够射程达到500-600步,相较于明朝时期使用的弩只能射50步,令人感到惋惜。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千年前的弩技术为何在明朝时期出现明显退化的质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前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主要依赖于《战国策》这一史料。然而,由于秦朝焚书坑儒的事件,许多典籍在那个时候都毁于一旦,留存至今的《战国策》实际上由当时的纵横家所撰写。这些纵横家以夸夸其谈、搞威逼利诱的权谋家而著称,因此他们所言的可信度并不高。
根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弩基本上都是原始的木弩,其射程和威力远远不能达到所谓的500步。很可能是纵横家夸大其词,再加上后世的传颂变成了战国弩射程500步的讹传。直到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青铜弩才得以出现。
实际上,古代并未特别重视弩这种冷兵器,弓箭仍然是主流。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明朝时期,尤其是在明朝初期,人们在长安(现今西安)发现了宋朝留下的“神臂弩”。经过研究后,明朝人成功复制了宋代的“神臂弩”,但发现其威力并不出众。因此,在明朝初期,弓箭仍然是远程兵器的主流,而弩这种东西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明朝时期,弩的射程被记录为50步,这可能是一个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字。同时,火器已经开始出现,其制造成本甚至比弩还要便宜。然而,明朝仍然是以熟练射击技巧为主的弓箭手的时代。直到明代中期,由于兵员数量短缺,募集到了大量新兵,弩才再次大规模被使用。这也是弩在古代史上最后一次被广泛运用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末的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所使用的火器射程也不到150米。如果战国弩的射程真的达到了500米,为何古代人会抛弃这样一个堪称大杀器的存在呢?这恐怕只是以讹传讹,传说中的弩射程500步很可能是夸大其词的结果。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弩的神奇之处很可能是被夸大的,纵横家们的描述并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弩逐渐失去主流地位,被更加高效的火器所取代。这种技术的演变并非明朝时期的退化,而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所导致的结果。我们需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古代科技的发展,避免过于理想化或贬低历史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