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3个皇后,一个比一个贤惠,但为什么下场一个却比一个惨?
迪丽瓦拉
2024-11-01 11:05:39
0

原标题:嘉靖的3个皇后,一个比一个贤惠,但为什么下场一个却比一个惨?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平民百姓到成人年龄都要结婚成家,娶妻生子,居于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能例外。只不过中国古人给皇帝赋予了更多的性权利,他可以在后宫安置众多的嫔妃,以供他一人之淫乐,作为他生孩子的工具。在这众多的嫔妃中,必得设一人来统领后宫、执掌内务,这就是皇帝的正妻——皇后。

嘉靖帝人承大统时15岁,转年就是16岁,按照明宫的习惯,他该结婚了,于是由昭圣张太后主持,为嘉靖帝进行了选婚。

一、孝洁皇后陈氏——被吓死的皇后

被选中作为皇后的是大名府元城县诸生陈万言的女儿,这就是嘉靖帝的第一位皇后,后来谥为孝洁皇后的陈氏。

嘉靖帝的大婚典礼是在他刚刚入宫不久一切都还没有头绪的情况下举行的。这时候的皇宫大内,切都是昭圣慈寿皇太后说了算,嘉靖帝的选婚自然是由她来主持,章圣蒋太后在名分上还不够资格。正德十六年年底,慈寿皇太后诰谕礼部:

“皇帝年及婚期,宜简贤淑以为之配。尔礼部其榜谕北京、直隶、南京、凤阳、淮安、徐州、河南、山东,于大小官员民庶善良之家,预先用心选求,务择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齐整女子,年十四、十五,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温恭、咸中礼度者,报名在官,待差去官员再行访选堪中者,有司以礼令其父母送至京。”

随着大礼争执的进展和张太后对蒋太后的裁抑,嘉靖帝开始对由慈寿皇太后为他选婚表示不满。嘉靖元年八月,预选的女子都已到京,就要入宫进行最后的简选时,司礼监宦官到内阁传达嘉靖帝的旨意,要求改传祖母寿安皇太后懿旨,大学士杨廷和认为不可,说:“传旨改从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

嘉靖帝没有办法,只好一直由昭圣慈寿皇太后来主持大婚选后事宜。在张太后定选之前,钦天监官员奏报说:“大名有佳气。”于是,张太后就把那选后用的青妙手帕、金玉跳脱等系到了陈氏的手臂之上,陪同陈氏中选的二位贵人一为文氏、一为张氏。

嘉靖元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成国公朱辅为正使、大学士杨廷和、毛纪为副使,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将陈氏迎入宫中,立为皇后。十月十六日,按照一后以二贵人陪升的规矩,又“遗武定侯郭勋、惠安伯张伟充正使,大学士杨廷和、蒋冕充副使,册封文氏为恭妃,张氏为顺妃。”

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封建统治者在名义上实行一夫一妻制,而实际上则是一夫多妻制,由此而导致帝王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影响到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陈皇后与嘉靖帝一起生活了7年,她的父亲一开始被授为都督同知,后来又赐第西安门外,极其壮丽。

再以后陈万言又被封为泰和伯,给予世券,颇得世宗照顾。但是,随着嘉靖帝对昭圣张太后怨恨的加深,也影响到他和陈皇后的感情,而陈皇后本人的嫉妒性格,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

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陈皇后已经怀孕几个月了。嘉靖帝虽然对张太后不满,但见陈皇后有了身孕,心中也是很高兴的,所以他下朝经常和陈皇后一起坐一坐。这一天,帝后二人正坐着闲话时,顺妃张氏和恭妃文氏前来上茶。近来由于皇后有孕,嘉靖帝不免经常召幸二妃,因此正在情浓之时。

二妃前来上茶,嘉靖帝看到二妃明眸皓齿、玉腕光洁,一双目光便凝视过去,待二妃放下茶碗,便扯过双手抚摸起来。陈皇后在旁边见此情景,一时妒上心头,把刚刚端起的茶碗重重地放下,起身就要离去。嘉靖帝见皇后如此无礼,顿时大怒,将陈皇后严厉斥责了一番。陈皇后被嘉靖帝的怒斥所惊吓,当天夜里就小产了,继而血崩不止,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当陈皇后病危之时,很想见母亲冀氏一而,陈万言为此上奏嘉靖帝,请求批准。但此时嘉靖帝怒气未消,不但不准冀氏入宫探望女儿,反而还将陈万言的奏疏宣示辅臣,说成是外戚想借探病为由窥视朝廷,可怜陈皇后因惊悸而堕胎,临死之前连亲人的面也见不上。更让人感到绝情的是,嘉靖帝还裁减陈皇后丧礼的规格,“帝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门,谥曰悼录,葬袄儿峪,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

到了嘉靖十五年,嘉靖帝怒气早已消释了,才在夏言的建议下,改陈皇后谥号为孝洁,隆庆元年迁葬永陵。

从嘉靖帝本身来看,正是他对昭圣张太后的怨恨愈益加深,才导致了他对陈皇后这不近情理的暴怒,这从他对张璁的谈话中即可看出。陈皇后去世两个月后,章圣蒋太后和辅臣们都敦促嘉靖帝早立皇后,嘉靖帝对张说:“前者初婚之期,皆是宫中久恶之妇所专主而为,日夜言(之)圣母,圣母未之察耳。今若又使与此事,则不如不必继立也。”嘉靖帝所说的“宫中久恶之妇”,就是指的慈寿张太后,他明确表示如再选后,则不许张太后参与,可见他对张太后怨恨之深。

二、废后张氏——一切来得莫名其妙

但是,尽管嘉靖帝不想让张太后参与,在名义上还是不能撇开张太后,他在给礼部的敕谕中还说:“累奉皇伯母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圣母章圣慈仁皇太后面谕……皇帝宜亟自择其可者册立之。”

于是,嘉靖帝一方面仰遵两宫皇太后之命,一方面俯纳群臣之忠,选定了顺妃张氏作为他的第二位皇后。因为这“顺妃张氏往奉圣母所简,册以为妃”,这当是张氏以贵人陪升时,由蒋太后给她系上青妙手帕和金玉跳脱等物的,所以嘉靖帝才对她情有独钟。而张氏也能“克尽礼道,性资端慎,淑德允谐”,因而得到嘉靖帝的欢心,终至被立为皇后。

张氏做了不到6年皇后,这期间正是嘉靖帝锐意更定祀典、抬高母亲地位的时期。嘉靖九年,世宗确定了两项大的兴革,一是举行皇后亲蚕礼,一是颁行蒋太后所作《女训》,对于世宗这些兴革,张皇后无不予以支持。

史称:

“张皇后在御数年,上方追古礼文之事,每岁皇后率从上分献宗庙,率诸嫔御行出郊亲蚕礼。九年,颁章圣太后《女训》于关下,上命诵习,自宫中始,翰林院更撰内则新书合歌二南,以兴天下之妇教。是时,皇后日率妃夫人听讲太后前。”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贤内助啊!可是到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初六,张皇后突然被废,那圣旨中说道:

“朕元配早失,以助祀不可无人,列御不可无统,进封张氏为皇后,礼遇特隆。乃多不顺不敬不逊,朕屡恩待。昨又侮肆不俊,易克承乾!今收其册宝,逮闲别所,其停天下笺贺如敕。”

是什么原因使嘉靖帝突然废掉张皇后,并且说她“不顺、不敬不逊,侮肆不悛”呢?

正史无文,当朝大臣们也无一人劝谏。原来,根源还在于昭圣张太后那里,明人朱国祯和沈德符在其所著的野史笔记中道出了原委。

朱国祯在天启年间曾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有多种史著流传,在其笔记《湧幢小品》中载道:

“余童子时,一老儒为言:张后之废,实由张延龄兄弟。世宗方以昭圣初年裁抑章圣愤甚,而延龄故多怨家,为人所评下狱。昭圣急,因上生子,谕来见致贺,上辞之。再谕再辞之。益惶急,托张后为言。后方有盛宠,乘夜宴,述太后意。而太后亦先遣人传上云:延龄事,将就罢。上已怒,谕阁臣谓太后云云,然尚未有以发。及闻后言,大怒,即褫冠服与杖,明日下令废黜。延龄竟坐死。”

朱国祯对此事进行了考证,认为日月正相合,他为此感叹说:“世宗以母后不顾燕婉之好,诚刚诚孝,而张后之不幸已甚。昭圣此时,其又何以为情?”

在皇权专制的条件下,一旦皇帝发起怒来,谁也不敢说话了,而张后此时就只好成为牺牲品,她被幽系别宫之后,于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三日悲惨地死去。

陈皇后的死,有因嘉靖帝怨恨张太后而迁怒于她的因素;张皇后的被废,直接就是由怨恨张太后引起的。从世宗对待自己两位皇后的行为之中,凛凛让人感到嘉靖皇帝那种刚愎、褊狭、乖戾的性格。

三、孝烈皇后方氏——坐视被烧死的悲惨

废掉张后刚刚两天,嘉靖帝又救谕礼部:“昨已闻于圣母,以德嫔方氏性资端慎,名冠九良,允副朕怀,未尝少怠,宜立为皇后。”同时宣布进僖嫔沈氏为宸妃,丽嫔阎氏为丽妃。正月十五日,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谒庙礼并颂诏天下,这就是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孝烈皇后方氏。

方皇后是江宁人,嘉靖九年被选入宫。当时世宗即位快十年了,可后宫却一直没有儿子,大学士张璁为此建议说:“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

嘉靖帝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南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广选秀女以充后宫,经过严格的挑选,有30名女子被选进宫中。到嘉靖十年三月,从新选秀女中挑选了九名册封为九嫔,其中方氏在九人中居首,封为德嫔。

当嘉靖帝废掉张后,想立方氏为皇后时,事先曾经征求礼部尚书夏言的意见,夏言已经明白世宗属意方氏,便趋奉说:“臣请为陛下贺,夫天圆而地方者也。”嘉靖帝闻言大喜,于是德嫔方氏成了新的皇后。

方氏被立为皇后以后,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在其后的几年中,宫中礼仪繁多,建筑频兴,谒陵谒庙,事情也是不少。嘉靖十七年蒋太后去世,料理丧事,安放蒋太后木主等一应祭祀着实忙乱了一阵。

方皇后以精练的才干处理了这诸多复杂的事务,很得嘉靖帝的信任。但是,她在一件事情上没有处理好,那就是嘉靖二十一年发生壬寅宫变时,她趁嘉靖帝受伤不能说话的机会,把皇帝宠爱的曹端妃给处死了,由此而招致嘉靖帝的不满,结果在嘉靖二十六年宫内失火时,方皇后被困火海,嘉靖帝坐视不救,竟使方皇后死于火中。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方皇后在刚被册立之后,着实被嘉靖帝宠爱了一阵,可是随着九嫔的增加,方皇后逐渐被冷落。在增加的这些嫔妃之中,以端妃曹氏受嘉靖帝宠爱最深。曹氏不仅容貌端庄秀丽,而且性格温柔、善解人意、能歌善舞,因此嘉靖帝去她宫中的次数最多。

曹端妃性情温顺,嘉靖帝每服用丹药后,就到她宫中来尽情发泄,有时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曹氏虽然能委曲求全而赢得嘉靖帝的欢心,但是由于世宗性格暴躁,她也难免受到责罚。

由于世宗的性格乖戾,时常对宫女打骂体罚。从而导致宫女的怨恨,这就有了后来的壬寅宫变。而由于牵扯到曹端妃宫中宫女,所以曹端妃被方皇后秘密处死。嘉靖帝清醒之后也对端妃之死发生怀疑,说:“端妃我所爱,宜无此心。”正是这一怀疑,导致了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后之死。

在方皇后挣扎于烈火之中时,嘉靖帝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一丝替曹端妃报仇的快感。但是当面对方皇后的遗体,需要处理丧事时,他又感到深深地懊悔,觉得皇后救了他的命,可他却不救皇后的命,心中不忍,便敕谕礼部说:“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冀同膺洪眷,相朕始终。不意逮游,痛切朕情,其以元后礼丧之。”看来,嘉靖帝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日俄战争与清朝的隐秘策略:表面中立,暗中扶日 在1904至1905年间,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的控制...
原创 清... 清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后代对清朝政权产生了不少偏见。特别是在清朝初期,统治者对...
辽上京遗址皇城内有新发现→ 10月23日,记者从辽上京考古队获悉,经过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辽上京考古队在遗址皇城内西南部新发现并...
原创 是... 导语: 吴三桂拒绝康熙皇帝的削藩旨意,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个人野心以及部下的强烈反抗情绪。表面...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上,使用“仁宗”庙号的皇帝通常被认为是宽厚仁爱、富有仁德的君主。共计四位皇帝曾使用这一庙号...
原创 俄... 曾几何时,俄罗斯的权贵阶层与最高权力者坐在同一张牌桌上,他们共享同一套游戏规则。那时,只要克宫发出一...
台湾青年:“台独”遮掩不了历史... 台湾学生林景茂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网记者 李智 摄 中国网10月25日讯(记者 李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原创 李...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来自北大教授钱理群的定义。按照他的说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通常具备高智商,...
珍贵画面!80年前台湾光复影像... 今天是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在日本宣布投降2个多月之后,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
原创 三...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又有了新的考古发现,迅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这些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出土了...
原创 为...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将领,也是五虎将之一。他的事迹众多,特别是在武力方面,几乎无人能敌。三国时期...
原创 已...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隐藏着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地方——锡金。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在1975年,它被...
原创 汉... 南朝的北伐(1) 刘裕,这位六朝时期的英雄人物,拥有着非凡的历史地位。他被后人评价为“华夏气的发舒...
原创 看... 孝庄,清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迁,培养并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对清朝...
原创 原... 蒙古铁骑在历史上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代表。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帝国横扫大江南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
原创 大... 1867年,曾国藩和他的幕僚赵烈文有过一场关于大清朝命运的对话。赵烈文当时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清...
原创 在... 吕蒙是东吴时期的著名将领,以胆识过人、武艺高强闻名。但在孙权的点拨下,他开始读书学习。几年后,当他再...
原创 蜀... 诸葛亮,是我们心目中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谋略和决策常常让人惊叹不已。最让...
原创 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创造了无数灿烂...
原创 三... 谈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很多人都会想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玩笑话在历史爱好者中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