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到底谁吃了亏,谁占了便宜?
迪丽瓦拉
2024-11-01 11:04:04
0

原标题:澶渊之盟,到底谁吃了亏,谁占了便宜?

前言

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契丹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的十二月初四(公元1005年1月16日),宋朝使臣曹利用在澶州北城(今河南濮阳)城外契丹军营中,与萧太后及圣宗定议,以毎年纳岁币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的代价,双方和好,为兄弟之国。这就是“澶渊之盟”。

宋辽对峙的形势

这是宋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对它有许多议论。一般都说,宋人畏敌求和,应该批判。这种看法很对,宋朝老百姓也是这么看的,我们看方腊起义时的誓师词就可以知道了。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

从宋辽对峙的形势来看,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南北朝,双方谁也并不了谁,与其打来打去,不如和平共处。澶渊之盟后,两国的和平关系保持了一百十多年,这对大家都有好处,特别是对边境附近的人民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澶渊之盟是应该被肯定的。当然,我们并不因而肯定契丹的以战迫和,也不肯定宋朝的乞求和平。澶渊之盟以前,宋辽关系以对抗为主.特别是宋太宗。

雍三年(986年)北伐失败以后,契丹军经常进攻宋境,形势很紧张。宋朝虽有几个将领,打过胜仗,立过奇功,如尹继伦率领巡逻部队,奇袭耶律休哥的主力部队,获得大胜又如杨延昭守遂城,击退萧太后大军,都是突出的例子.然而那都是局部性的战斗,并不能改变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

契丹军的进伐

在宋真宗的初年,有两个震动很大的战役一次在成平二年至三年(9991000年),契丹军九月入境,到正月方才撤退,大队骑兵深入宋境几百里,甚至在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东南)境内渡过黄河,在淄(今山东博南)、齐(今山东济南)带掳掠一番而去。杨延昭守遂城,就在这个战役的初期。契丹军攻不下这座城,不过损失点兵力,仍旧可以长驱深入。

还有一次是成平六年(1003年),的定州望都(今属河北)之战,副都部署王继忠被俘。真宗对这件事感到很震惊,特地处分了几个不保护主帅、引兵先逃的将领。怎样才能抵御契丹的入侵?宋朝君臣几乎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这年夏天,真宗拟订了一份军事计划,把边防军的主力集结在定州;南面增的军队集结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定州以东的宁边军(今河北县)和南面的那州(今河北邢台),也各一军,作为次要的据点另外由能、田敏、杨延昭各率几千名骑兵(杨延昭部后来增至一万人),作为机动部队,伺便袭敌,或北入敌境,进行骚扰性的攻击。真宗的意思是:主力集中,不致被敌人吃掉,契丹军不管怎样深入,后方留着宋的主力和机动部队,最后不能不撤走,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势必使国土和人民饱受契丹铁骑的蹂躏。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和圣宗统率的大军,以萧挞凛为先锋,浩浩荡荡,攻入宋境。契丹军在边境同魏能、田敏等部只发生了点小接触,南进到保州,耀武扬威一番,便进西南面的定州,宋朝北面都部署王超手握重兵,不敢出战。

契丹军也不去打他,马上转移到定州东北的望都县阳城淀.接着,大踏步向东南方进军,攻瀛州(今河北河间)。瀛州并没有重兵,知州李廷巡检史普领的只是些州兵、民兵他们凭城固守,用石块巨木,把攀授上城的契丹兵打得纷纷跌落.萧太后亲自击鼓督战,打了十多天,只能弃之而去这座城池抗击的是契丹主力,战绩却与五年前杨延昭遂城防御战不相上下反之,祁州(今河北安国)却在萧挞凛的先锋部队攻击下失陷了,守兵大部分都投降。一勇一怯,结果大不相同。

契丹军直至北宋国门

十一月,契丹兵进通天雄军(即大名府)宋朝原任参知政事的王饮若,此时是防守天雄军的主帅北门首当敌冲,众将都不愿意守北门。王饮若主张用括阅的方法,谁拈到北门谁去,都钤辖孙全照反对拈,自愿前往,王饮若就把北门派给了他。

孙全照一向注意训练弩手,射人射马,都能洞穿重甲。他命令大开北门,放下吊桥,严阵以待,契丹兵见北门有备,去攻东门,攻了半天,便退下息到了晚上;契丹兵悄悄地绕过天雄军,向南进攻德清军(今河南清丰),王饮若听见契丹兵已经南下,派人领精兵追击,不料契丹人预料到这一着,在南下路上设有埋伏,追兵不防,被伏兵围住,幸而孙全照请得王若许可,率部出南门,杀散伏兵,出了这支部队,然而损失已经超过半数了契丹军攻陷德清军.十一月二十日,到达澶州北城城下。澶州当时正在黄河边上,北城在北岸,南城在南岸,五代时后梁和后唐夹河苦战,有好几年工夫,争的就是这个据点(当时叫做德胜北城、南城)。后梁的都城在开封,争德胜是“国门之战”的性质。北宋都城也在开封,契丹军进抵澶州,也意味着直“国门”,所以是事关存亡的严重事件。

在危机面前,宋朝朝廷怎么办?摆在面前的有三条路战、和、走

早在九月初得契丹军大举南下的消息时,朝中已有争论。执政大臣之中,江西新喻(今新余)人王饮若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蜀人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这两个都主张“走”。真宗问寇准,迁都是否可行。寇准从参知政事(副宰相)升为平章事(宰相)才一两个月,他是主战派。他明知主“走”派就在面前,故意佯装不知道是谁的主张,说:“谁替陛下想出这种主意,其罪可斩!今日只要车驾亲征,将士用命,敌人自然会得逃,如果他们不肯撤走,那么我们一面出奇制胜,打击敌人的气焰,面加强防守,使敌人捞不到便宜,师劳力竭,我们自然可操胜算.”真宗听了这番说活,才不听两人的话王饮心准,又心皇帝对自己有看法,才自告奋,到天雄军去做帅。

真宗不想走了,但是他实在缺少战的勇气这时忽然从对方的費中传来了和的消息,使他喜出望外原来上一年被停的王继忠降了契丹,被萧太后用为户部使。他劝萧太后与南朝讲和。萧太后对于多年的战争也感到厌,愿意讲和。所以这次一面进兵,一面派几名小校,把王继忠的密奏送交莫州(今河北任丘)守将,请他转送东京。真宗有了这个底,心里比较宽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执政大臣,又亲手写了诏书,命莫州守将交给来人,转交王继忠。到了十月里,王继忠的第二次密奏又送到了东京,要求从速派使者进行谈判。真宗便派曹利用带了给契丹皇帝的信和给王继忠的诏书,出发到契丹军队里去了。这还在契丹军进通天雄军以前。战争还在进行,和议已经开了场。

契丹与宋朝议和

双方对议和各有想法。宋朝希望保持现状。契丹却要求割让关南各地。关指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五代时石敬珊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周世宗柴荣收复了其中的、二州和契丹所置的宁州(在今河北青县境),并在收复的瓦桥关、益津关设置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县)。契丹认为雄、、瀛、莫等州原来是自己的地方,要求收回。宋朝则认为十六州向来是中原王朝管的地方,只苦于没有实力把它收回,至于把后周已经收复的各州,再割让给契丹,是万万不能容忍的。萧大后决定了讲和,还要进逼天雄军,甚至于进逼天雄军以南的州用意是靠兵威逼宋朝答应割地求和的条件。

真宗下定决心不再退寸

寇准知道了议和的事,仍旧坚持要真宗亲征,用意也在于表示宋朝有战的决心,有战的实力,使契丹放弃苛刻的条件。真宗到十月十日(1005年1月3日)才离开东京,这正是德清军失陷的同一天。真宗走到韦城县,离澶州还有百把里路,听见契丹兵继续南下的战报,群臣又有人主张南迁金陵。真宗召见准,问他怎么办。寇准说:“群臣胆小无知,同乡下老太婆一般见识。现在敌骑迫近,人心恐慌,陛下只能进尺,不可退寸。

河北各军日日夜夜盼望车驾来临,士气必将大振,如果车驾回头向南,那么军队瓦解,敌骑乘势来追,金陵也不可能跑到的。”真宗听了,才不想南迁。寇准还怕他下不了決心,又拉了殿前都指挥高琼,一同入内。高琼是员武将,是禁卫部队的指挥官,他分析随驾军士的心理,说这些人的父母妻子都在东京,决不肯抛弃家属,随驾南迁,势必沿路逃亡。他表示只要皇帝肯到澶州,将士都愿死战,契丹并不难破。寇准又乘机催皇帝动身。

真宗批黄旗,宋军士气大涨

十一月十六日,真宗到黄河南岸的州南。要不要过河?真宗还在躇。寇准劝之再三,高也再三地劝。执政大臣中的不好怪寇准,对高却用不着顾忌,喝他不准多言。高琼各道:“你靠文章做到大官,现在敌势狷,倒责备我高琼无礼,你何不诗一首,吓退敌人”他立即命卫土把御驾拉过来,把个皇帝请上了车。南北两城间有浮桥可通,真宗车到桥上,还要犹高举起挝来,朝夫的背上打去,骂道:“还不快走!到了此地,还犹豫做什么?”这几句话,真宗知道,害怕的是他自己,但是事已如此,只得硬了头皮,命夫前进。真上了北城门楼,批起黄旗,全军将上高呼万岁,几十里内,都听得清清楚楚。宋军土气,果然大。

十二月初一,曹利用和契丹使臣韩杞进城见真。契丹的国书果然要求让关南土地。真宗与朝臣商议,决定提出以每年赠与若干金帛的条件,请对方放弃领土要求,仍命曹利用前往谈判。曹利用临走,请真宗给一个限额真宗说:“必不得已的时候,一百万也可以。”曹利用出了行宫,寇准属附他:“尽管圣旨答应一百万,如果超过了三十万,我就把你新了”谈判结果,果然以三十万解决问题。当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杨延昭提出过一条计。他认为契丹兵离国境有上千里,掳掠的生口财物极多,人困马乏,并不可怕。宋军只要扼住主要道路,合力进攻,必定可以把敌人完全歼灭。

结语

这条计是否可行呢?依照当时的情况,宋军以逸待劳,士气正在上升契丹人困马乏,士气正趋低落。所以宋朝如能坚持下去,即使不能全歼敌军,至少可给以相当的打击,夺回一部分生口财物。然后在契丹军撤出国境的条件下议和,岁币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寇准对于澶渊之盟是不满意的,他说完全照他的意见办,结果会好得多。他的意见究竟如何,没有见于记载,看来不外乎力求打个把胜仗再讲和。可是真宗急于停战,他这个宰相无法坚持己见,于是契丹军满载掠得的生口财物,扬长而去。宋军奉有不得拦击的命令,只能眼睁睁地让他们走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说到晚清,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丧权辱国、腐败无能等负面事件,的确,晚清的历史上充满了令人痛心的“...
原创 孟... 1947年5月16日黎明,孟良崮战役已经持续了三天多,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正准备对国民党军王牌部队——整...
原创 考... 你敢信吗?咱们念叨了两千年的阿房宫,竟然是个 “烂尾楼”。那些火焚咸阳、宫阙成灰的描写,说白了就是文...
原创 刘... 公元220年,孟达投降魏国后,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与孟达一同进攻刘封守卫的东三郡。孟达还写信劝说刘封...
原创 刘... 在元末动荡的时代,群雄割据,许多人都试图在这片混乱中脱颖而出。而有一位戴斗笠、摇羽扇的智者,却凭借一...
原创 1... 北京自古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产业与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人如果看过北京的...
原创 饱... 自东汉以来,宦官逐渐成为宫廷权力的代名词。为了能进入宫中,有些人不得不走上“断根”的道路,成为失去男...
原创 貂...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她们的美丽常被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这些成...
原创 秦... 当人们谈起秦始皇陵时,最先浮现的通常是那片沉睡两千年的地下军阵——兵马俑。但近年的考古成果却把我们带...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说到三国,谁都会想到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谋士诸葛亮,与此同时,还有一个...
原创 古... 历史中的四大战略要地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广袤辽阔,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与乱世。在这些动荡时...
原创 雍... 抓周,又叫试周,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流行,特别是中国。...
海拔由低→高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古物》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性...
原创 魏... 在东汉末年,中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时期,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时期自220年开始...
原创 演... 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都是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勇将,各自拥有超凡的...
原创 回... 三年前,我首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出差,当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天际才刚刚泛起鱼肚白。 走出航...
原创 世... 农业起源、人类起源与国家起源被视为世界考古学的三大核心课题,其中农业的出现让人类从狩猎采集者转变为生...
原创 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战争多发生在冷兵器时代,那时的将士们依赖的是肉搏战和冷兵器如刀剑、枪戟等作战。...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身兼数职,但像樗里疾这样,既是名将又是风水大师的人,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樗里疾...
原创 唐... 杨贵妃,历史上有着极高声誉的女子。尽管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成为一代女皇,但作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