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万年县方媛,迟来的爱,在39岁时才升正科不容易,成熟甜美可人
迪丽瓦拉
2025-07-21 14:03:01
0

“妇女半边天”,现在从政并升官的女性同胞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女性比例还是无法超越男性比例的,按早些年定下的规矩,有官职的女性比例占30%、有官职的男性比例占70%为宜,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有些失衡了,因此绝大多数地区都比较讲究这个比例,只有少数地区会刻意提高女性比例。不过,女人当官并不容易,所承受的压力比男人当官的压力大很多很多。在江西上饶市万年县,就有这样一位女官员,她39岁才升到正科级,在万年县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方媛于1984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2019年担任万年县商务局副局长,那时她已经35岁了,在万年县35岁才爬到副科级位置的女人已经算老了。在县商务局工作期间,方媛一边努力工作、尽可能地体现出她优秀的一面,一边又暗地忧心,身边不少比她年轻很多的女干部都升到正科级了,她能不忧心吗?是人都会有对比心的,因为身处的环境不一样,万年县这样的政界环境就是要年轻女干部往前冲、冲、冲,最好30岁就升至副处。方媛深知这种情况。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酒香不怕巷子深,方媛在副科级的位置上如履薄冰地熬过了4年,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23年3月,方媛被任命为万年县统战部副部长、万年县工商联党组书记,正式上升正科级领导职务,时年39岁,正式步入中年女人的行列。这一刻,她终于舒了一口气。这一时刻,她已经等待许久了。2024年4月6日,方媛参加了在万年县神农源风景区举办的“寻美上饶、微美万年神农源”之“网聚神农宫”采风活动。这时,她刚满40岁。

方媛身高1米69,显得成熟又甜美,秀气中又带着一丝丝坚毅。在她的身上,有一种知识女性的特质,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不弱。女人39岁、40岁才爬到正科级领导岗位上,在万年县这样的政界环境中,委实不容易啊!

【原创文章,切勿抄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唯... (文史潮河原创内容,首发大鱼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皇帝改过自己的名字。而今天这...
原创 七... 在明清时期,虽然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发展政策,但是在国内却出现了商业繁荣的景象,很多的地区都走出了赫...
原创 日... 导语 一项关于日本人的研究让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争论热潮,起因在于DNA检测表明了现代日本人的基因来源:...
原创 明... 科举制向来被称为中国的五大发明之一。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当时的中国阶层可以进行一定合理的流动,缓解了社...
原创 山...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127期。我国法律禁止公民持枪,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
非遗艺术传承与丝路文化解读,国... 什么是南丝绸之路? 南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汇的重要通道,不仅承载了绵延数千年的经济贸...
原创 加... 在1919年7月25日这一天,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一位名叫加拉罕的驻华大使,按照列宁的指示,发表...
文化特派员潘守卫:扎根老城挖掘... 9月24日,潘守卫(站立者)在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向社区居民讲述历史故事。 潘守卫是浙江省杭州市上...
原创 为... 世人皆知,古代圣贤常有预言后世子孙未来的奇事。有人说,此乃天机玄妙,非凡夫俗子可知;也有人言,不过是...
原创 武...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 留下了无数的谜团和传说 ,而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传奇人物,他们的爱恨情仇,更是为...
原创 赵... 赵云死前嘴里一直重复念叨2字,刘禅不理解,诸葛亮听后流下泪水。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备去世后,...
原创 明... 在我国古代,从西汉王朝开始,每个正统王朝的皇帝,驾崩之后,群臣都会为其上一个庙号,用来概括并彰显皇帝...
原创 彭... 1936年初,陕北的寒风呼啸而过。延安城内,一场重要会议正在进行。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高层围坐一圈,商讨...
原创 李... 1908年11月15日,清朝末年最具权势的女性——慈禧太后,在无尽的权谋与奢华中走完了她的一生,留给...
原创 延... 在革命的烽火中,许世友和耿飚这两位红军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个人勇气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原创 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会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永恒之理。从这个角度出发,...
原创 历... 许多朋友常常会谈到“国运”这个话题,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迷信,有人则认为它是国家兴衰的真实体现。 什么样...
原创 民... 只要一说起中国的名牌大学,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清华北大”,只要一说起“清华北大”,就必须要说说北大...
原创 她...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她是妓女还是满清太后的姐姐?18...
原创 刚... 诟病前三十年生产方式的人一直大有人在,诟病的理由千篇一律,哭穷! 这是些什么人?当然不是一些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