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七分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丨从地理环境看晋徽商的兴起异同
迪丽瓦拉
2025-07-22 00:03:47
0

在明清时期,虽然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发展政策,但是在国内却出现了商业繁荣的景象,很多的地区都走出了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人物,其中最富有盛名的就要数“晋商”和“徽商”这两大商派了。

有史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难再有比这两大商派更有名的商派了,或许明清之所以有闭关锁国的勇气,也得益于国内的商业发展已经十分地繁荣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中有很多关于晋商和徽商的研究,无论是他们的商业模式还是从业道德标准亦或者是他们的商业文化等等,都有专门的论著。

只不过大多集中于晋商和徽商的不同之处,关于两者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清时期两大商派的研究却不多见。

我国著名的学者傅筑夫曾经说过“从长期看,地理因素对历史上的一切发展都在起着潜在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经济因素表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历史上一切的经济发展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要研究晋商和徽商的异同之处自然也要从地理因素出发,所以关于晋商和徽商的兴起原因比较也要从地理因素为切入点,分别以“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晋商和徽商兴起的相同之处。

一、从“自然环境”来说同属平原地区中的险恶地带

古代中国一直都属于农业文明社会,因此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非常地强,在晋、徽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中不难发现,两者都属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

虽然晋、徽两地是属于平原地带,但是晋商和徽商大源之地的地理环境还是非常恶劣的,因此可以说晋商和徽商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自然环境差。

1、晋商所面临的黄土高原的风险挑战

首先晋在现代的地理划分是属于山西为主的偏向西北一带的区域,所以说晋商受到黄土高原的影响非常大。

不过有史料记载,在明清之前晋地和现在差距是非常之大的,在《水经注》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魏在洛阳大造宫殿,林木系取自西河”,在《清凉山志》也有过记载“四面林峰拥翠峦,下壑松声心地响。”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屯垦”使得晋地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原本林木覆盖的晋地变成了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土地沙漠化非常地严重。

所以说晋地的自然环境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最恶劣的时期,原本郁郁葱葱的林木,因为修建京城的需要纷纷被砍伐一空运往了北京,留下的就是一片荒芜,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

随着土地利用越来越少而带来的危机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势必会加重土地资源匮乏的危险。

根据史料记载“蒲介在河曲,土随而民伙,田不能以丁授,缘而取给商计……其狭轻资牵车牛走四方者,则十室九空。”

由此可见晋地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流失,所以说晋地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晋商的发展自然就是以恶劣环境为起点。

2、徽商所面临的群山环抱的风险挑战

同样的徽商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晋商容易,徽商并不是指完完全全的安徽省,而是指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地区,在这里可以说是群山环抱,崎岖不平的山区地形。

既然是山区环境,可想而知这里的自然环境也是十分恶劣的,所以说在徽地有过这样一句话“七分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

这句话体现了徽地的土地利用率和晋地一样十分地有限。

在山区地形里面种植农作物是非常困难的,田地如果遇到了干旱天气将颗粒无收,可是如果遇到了大雨倾盆的天气又会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山地地区农耕发展受限是极大的。

在对于徽州农业研究的资料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十日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雨骤降,而粪土之苗又荡然矣。大山之所落,力垦为田,层累为上,十余纫不盈一亩。刀耕火种,望收成于万一。”

所以说徽地的自然资源也是非常恶劣,并不比晋地好到哪里,两者都是农耕文明无法大力发展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有限不说,人口流失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晋商和徽商之所以会发展起来与自然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从“地理位置”来说优越的商业发展前景促使的选择

虽然说自然环境上面来说晋地和徽地都处于恶劣一方,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晋地和徽地却是十分的优越,都说树挪死人挪活。

既然农耕文明无法适应本地的自然条件,那么就要想办法发现其他的方面来保证生活的运行。

于是占尽了地理优势的晋地和徽地就发现了经商的机遇。

1、晋商所在之处的地理便利条件

首先来说晋地,晋地北边有蒙古地区,又是内陆通向中亚地区的必经之地,而且晋地同属于内陆地区,地缘优势非常地明显,四面八方都有比邻的省市地区,这样的地理优势对于物物交换的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不过晋商的崛起还是有着很大的政治因素的,在明清时期蒙古族一直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

因此朝廷为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就决定在北方边防一带修筑屏障,为此还特意派过去了80多万的军队。

派过去这么多的军队,那么解决军人的吃穿用度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说朝廷就下发了“食盐开中制”的政策,只要有商人把粮食等食品运往边防售卖,就可以得到盐引,这些盐引就可以卖钱。

于是这样的一个政策立刻引起了晋地人民的加入,天时有了以后,地理位置上晋地又占尽了地利,只要晋地人民不怕辛苦人和也就有了。

这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了,晋商的发展自然也就突飞猛进。

2、徽商所在之处的地理便利条件

徽地虽说与边防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徽地也有它自身的地理优越性,首先徽地是处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而长江三角洲不仅是在现代社会是属于最大的经济区域,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的。

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同样也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而且一直是明清时期的全国之首,徽地虽然地处山区,但是长江三角洲的地缘优势还是有的。

因此徽地的人们就发现了这一机会,纷纷背井离乡来到了三角洲地区寻求发展,所以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着“无徽不成市”的说法。

地处山地崎岖的徽州为什么可以战胜山路的阻挠,到达长江三角洲进行经济活动呢?其实这就要得益于徽州地区的水路系统了,都说江南是水乡,徽地自然也是曲水环绕了,因此陆路不通改走水路的徽商也发展了起来。

三、从“自然资源”来说盐引的出现引发了两大商派的形成

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匮乏这些都是晋商和徽商发展过程的重要阻碍,可是晋地和徽地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自然资源丰富。

这些地方都是没有开发过的地区,所以说这里的资源也就没有遭到开发破坏,因此为晋商和徽商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上述也提到了因为明清朝廷的政治决策,导致晋地和徽地在盐引方面赚到了利润,虽然徽商地域遥远,但是在盐引利益的驱使下也加入了输送粮食的队伍之中。

只不过这种利润并不是长久的,所以晋商和徽商还积极主动地寻求了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晋商继盐引之后转为晋地资源型商派

晋商除了盐引之外想到的自然就是桑蚕产业,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晋地的桑蚕业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晋商就发展出了以养蚕抽丝为核心的桑蚕产业链。

丝织品也成了晋商的主营业务之一,而且在古代社会丝织品在中国的外贸事业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抓住了商机的晋商一次飞速发展,成为了明清时期不可撼动的商派大帮。

2、徽商继盐引之后转为徽州资源型商派

与晋商一样,徽商也找到了自己的可持续的而且具有独特优势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茶文化。

在中国茶是一个必需品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仅国内畅销在国外也一样地受欢迎,徽州的特殊山地地貌虽然农作物不能生长。

但是种茶树却是最适合不过了,于是找对了方向的徽商也发展成为了明清时期的商派传奇,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很多的人。

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其发展之路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就是自然条件上的限制,使得两地的人民不能很好地适应传统农耕文化的生产模式,再者就是独特的自然资源促成了两地人民发展起了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商业模式。

所以说在一方面受限就在另一方面具有优势,世事都是相对的,利弊也是共存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史论丛》傅筑夫人民出版社

[2]《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河南教育出版社

[3]《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蓉剑雄

[4]《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谢元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子岂谈论因名字获罪的名人案例 因名字获罪的名人案例在历史长河中虽不常见,但确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实例。以下是根据权威资料整理的几个案例...
原创 日... 视频加载中... 震惊! 日本侵华竟另有隐秘目的? 一份绝密档案揭露惊人真相,颠覆你的认知!原来,日...
赓续历史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奋... 本报记者 王 珏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游人如织。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129师战斗序列表,以及主要干... 在1937年国共合作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而改编后的八路军共下辖三个主力师。...
原创 鬼... 鬼谷子我想大家都知道,他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是战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而且精通百家的学问,几乎没有他不...
为何都说“世上一半黄金在布达拉... 说起布达拉宫来,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很多人虽然并未亲自去过,但常听身边人提起,大概也都耳熟能详了。学...
原创 北... 1948年冬,北平城内风声鹤唳。作为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此时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
原创 在... 曾经的苏联,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其巅峰时期总兵力高达600万,军事实力强大到连美国等西方资本...
原创 新... 广袤的蒙古草原,风卷云舒, 牧歌悠扬 ,一如千百年前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年代, 这位被誉为“一代天骄”...
原创 埋... 作者:庞晓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作为当今首都护城河的河北省,也是一个文物众多,人杰地灵的...
原创 蝴... 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发生在欧洲东南部的一场大规模冲突。这场战争的主...
原创 邓... 邓艾兵临成都,刘禅若马上禅让给他,蜀汉不会亡。 邓艾打到成都那一刻,后主刘禅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去...
原创 广... 在灯红酒绿的官场中,往往披着光环的人物,背后却是无数暗潮涌动的故事。刘裕昌,这位曾经在公众视野中如日...
原创 世...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约从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
原创 有... 晋江这条江的名称起源有两种观点。 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史实! 第一种,泉州林教授研究发现,乾隆福州...
原创 唐... 民族间经济关系,尤其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关注的重要内容。 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
周总理晚年时,为什么说:周门不... 周总理是世所公认的伟大的外交家,面对任何复杂的形势都能游刃有余,处乱不惊,但是,在1973年发生的一...
原创 武... #头条首发大赛# 大家现在想到武圣第一个想到是肯定是关羽,可是按照历史事实来讲关羽真的算不上武圣。 ...
原创 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
原创 康... 董鄂妃请求顺治过继皇子给她,顺治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还选中了玄烨。 听到顺治的承诺,董鄂妃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