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11:05 发布于:天津市
清朝和准噶尔汗国之间,持续了六七十年的战争,从1690年开始,历经了康雍乾三代君主,一直到1755年,才彻底终结准噶尔汗国。
沙俄也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和中国勘定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边界,分别于1689年和1728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
这两份条约的意义重大:
第一,确定了两国绝大多数接壤地区的边界位置,
为以后避免纠纷,提供了法理依据。
第二,确定了划定两国边界的具体办法,
为以后增加的边界地区划定边界,提供了理论根据。
因此,要想研究中俄之间真正的边界,还得从这两份条约入手。看看那个时候究竟边界在哪里,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划界的。
两份条约,明确规定了两国的边界。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其实是康熙帝的无奈之举。
因为当时准噶尔汗国在西北地区闹得特别厉害,甚至开始侵占喀尔喀蒙古(外蒙)的地盘了。
与沙俄争夺那一城一地的得失,还真没法和准噶尔汗国争夺西北重要。为此康熙帝即便在雅克萨之战中击败了俄军,依旧与之签订了相对不怎么公平的《尼布楚条约》。
这份条约中规定,双方在东部的边界为:
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界,唯一的待议区,便是外兴安岭以北、乌第河以南地区。
不管怎么说,清朝虽然丢了开发外兴安岭以北的资格,但也保住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广袤地区。第二年开始康熙帝便发动了征讨准噶尔汗国的战争。
到了1728年,距离上次签约已经过去了快40年光阴了,康熙帝和彼得大帝都相继去世了。为此新皇帝们又打算将两国中部的边境确立好,以免再起纠纷。
这就有了《恰克图条约》。
其实前一年就签订过《布连斯奇条约》,但是《恰克图条约》更加完善、详细,更具有代表性。
这份条约中规定,中俄双方在中部的边境线为:
自东往西,从额尔古纳河到沙宾达巴哈为止。遇山以山顶为界,遇水以主航道中心为界。
这份条约,详细地在地图上确立了62个界标,因此除了沙宾达巴哈以西地区外,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扯皮的地方。
而且,额尔古纳河恰好将两次条约所规定的边界连在了一起,这么一来,双方在东部、中部的边境线,全都落实了。
当然了,这回清朝还是吃了亏,广袤的贝加尔地区的开发权,拱手让给了沙俄。其实沙俄从来都不是这一带的原住民,这地方应该交给蒙古人来开发才对。
有得必有失,那时候雍正帝忙着应付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问题,还要继续对付准噶尔汗国,所以只能延续康熙帝对俄的策略。
两份条约,确立了一套划定边界的办法。
我认为这事儿才是最重要的。为啥?那时候有准噶尔汗国在,所以中俄之间在西部是没法划定边界的。
可是到了1755年,准噶尔汗国被乾隆帝灭了以后,中俄之间有了很大一片西部边界。而乾隆帝时期,双方并没有就西部问题签订什么边界条约,这就给了沙俄钻空子的机会了。
准噶尔汗国被灭了以后,绝大多数地盘归属了清朝,很少一部分分给了沙俄、哈萨克汗国、浩罕汗国等。
虽然没有确立西部边境线,但是双方此前有确立边境线的办法在,那按道理就不会出岔子。那么中俄之间,是如何确立边境线的呢?
第一,有山有水的地方,基本都是取中间作为界限,
这样对大家都算公平。
第二,平地则以两国卡伦的中间点为边界。
卡伦是清朝设立的一种边防哨所,负责管理边境。
这里讲得很清楚,没有山水的地方,就取两国卡伦中间点作为边界,这是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可以避免不少矛盾。
如果后世西部地区的中俄边界,也能按照这一理论来划定,就不会有太多争论。结果直到今天,这事儿都没争论完,为啥?因为沙俄背弃了此前的条约。
敌强我弱时,人家就不跟你讲道理了。
1840年以后,伴随着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大国地位岌岌可危。过去关着门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清廷为了保住自身的统治地位,只能不断向列强们妥协,出卖了各种国家的利益。很多人认为清廷就是国家,这是非常错的观念。
如果秦汉也能代表国家的话,那么咱们早亡国多少回了。清廷只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而已,他们只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罢了,国家是每个人的国家,每个人都不应该独善其身。
1856年,沙俄在第九次俄土战争中惨败,此后他们便重新将目光看向了东方。因为英法列强已经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沙俄来捡漏就方便太多了。
那时候清廷掌门人们,非常害怕洋人,但凡是个洋人国家,他们都不敢得罪。沙俄自然也是正儿八经的洋人,仗着这层身份,沙俄便开始胡作非为了。
第一,撕毁条约。
1858年、1860年,沙俄撕毁了《尼布楚条约》,强行要求清廷签订《瑷珲条约》以及《中俄北京条约》。
这两份条约,将黑龙江北部、乌苏里江东部加起来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土地,都割让给了沙俄。
关键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出海口,完完全全被沙俄给挡死了。一寸沿海地区都没留给我们。
第二,改变划界规则。
过去中俄双方划定边界,遇山以山顶为界,遇水则以主航道中间为界,其他情况,则以两国卡伦中间作为界限。
这一理论,避免了中俄两国100多年的领土纠纷。但是沙俄却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强势要求,西北地区的边界,必须要以清朝所设的常驻卡伦为界。
过去是双方卡伦的中心位置为界,现在变成了中国单方面卡伦为界,你想想咱们损失了多少领土。
因此到了1864年签订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咱们一下子就被沙俄割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土地。
第三,武力夺取。
这个事情在清朝后期就发生了太多次了,沙俄仗着是咱们的邻居,趁着咱们虚弱的时候,武力占领了不少地盘。
1871年到1881年,沙俄强行霸占了伊犁长达10年之久。
即便通过谈判,我们要回了伊犁,却也丢了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1870年到1912年之间,沙俄陆续向唐努乌梁海地区,移民了5000多人,同时在这里购买了大量土地,
建立了80多家企业,非法开矿数量不计其数。
1900年,沙俄出兵17万,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8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长达5年之久。
好几座大小城镇被他们夷为平地,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所以说,到了这个地步,人家就不跟你讲道理了,他们觉得你够不着跟他们平起平坐讲道理的高度了。此前所订立的那些条约、规则,也都成了一堆废纸了。
签订边境条约真的有意义吗?
如果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条约以及划界的办法,可以随意变动的话,那么签订条约还有任何意义吗?
又或者说,咱们今天签订的条约,明天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推翻掉?要是这样的话,那大家就别签订什么条约了,也别树立界碑了,集体回到野蛮时代,看谁本事大好了。
这么一来谁也不会不甘心,打输了就丧城失地,这是活该。打赢了就开疆拓土,这是该得的。简单粗暴,但疗效奇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