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之后,全面铺开对华进攻;一年时间占领华北到广东大半个中国(二)
在全面进攻华北的同时,日军在华东也展开了一场重大战役----第二次淞沪会战,日本称之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这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第二次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蒋介石投入了全国的精锐部队,先后有70万人参加战斗。
国民政府最精锐的三个全副德国装备的德械师,在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指挥下以坦克为前锋,向日军英勇进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
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战死达30余万人。白崇禧指挥的6个桂系师6万人几乎全部阵亡。
日军投入兵力约20万人,最终战死4万余人。这相当于用8个中国士兵换1个日本兵。
但是,即使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第二次淞沪战役”体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3个月占领全中国”的计划。
同时,中国军民通过浴血奋战,为迁出上海等地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争取了时间,对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此次淞沪战役,也是日军用惯用的伎俩挑起战端的。
8月9日,两名日本兵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入虹桥飞机场寻事挑衅,被中国卫兵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求中国政府撤走驻上海的部队,撤除防御工事,均遭到中方的严正拒绝。
8月13日,日军以租界和黄浦江的日舰为基地,向江湾、闸北一带炮击,并炮轰市中心。
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
中国军队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展开抵抗。
在华德路口,第三十六师二一五团第二营300余名官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8月14日至16日的空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敌机45架。
8月23日,日军在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登陆。中国守军拼死抵抗。
9月4日至7日,守卫宝山的500多名官兵击退日军数次冲击,最后多数壮烈牺牲。
10月下旬,据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谢晋元等800壮士孤军奋战四昼夜,杀敌数以百计,后突破敌重重包围,退入英租界。
日军参谋本部鉴于战局进展缓慢,不断向上海地区增兵,先后投入兵力达20多万。
11月5日,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部金山卫登陆,从西南面迂回包围上海;市区苏州河南岸的阵地也被日军突破。
11月8日,蒋介石鉴于守军腹背受敌,下令全线撤退。
11月12日,上海完全沦陷。
在淞沪战役打响的前5天,在华北战场进行了首次正面抗日之战——南口战役 。
日寇占领北平、天津之后,为了灭亡中国,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
南口战役为中日战争早期的平绥铁路沿线作战之一,地点是在当时昌平周边居庸关的南口一带。发生时间:1937年8月8日至8月26日。
此战,中国军队据守长城防线,血战18天。最终由于兵力短缺,防线不断收缩只能撤退。
在日本战史中,将此次“南口战役”冠以亚洲最大“山岳作战”之名。
在南口战役中,中日双方动员总兵力超过13万人,伤亡总人数近5万人 。
两场大战,尽管都以中国军队失败撤退而告终,但是都给予了骄横的侵华日军以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