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袁世凯、孙、黄在京会面后,孙曾这样评论袁世凯:
“袁之为人,甚有肩膀,其头脑亦甚清楚,见天下事均能明澈,而思想亦甚新;不过做事手腕,稍涉于旧。但办事本不能尽采用新法。
......故欲治民国,非具有新思想、旧经验、旧手腕等不可,而袁总统适足以当之。”
袁世凯对孙、黄二人的评价则是:
“孙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耳。黄兴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袁之识人,可谓入木三分,真枭雄矣。
1912年10月,黄兴从北京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途中正值他39岁生日。
在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黄兴回想起这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不禁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
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
惊人事业如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
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
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此时的黄兴,将届不惑之年。对他来说,革命已成昨日云烟。经过多年居无定所、漂流海外的生活后,如今革命成功、民国初立,黄兴萌生出功成名就的退意,也属正常。
久动思静,革命党人主动放弃军权,固然是情非得已,但革命者最终选择一条和平竞争的道路,岂非国家之幸、国民之福哉?!
不过,同盟会中的激烈派却对孙、黄等人的想法感到大惑不解,元老级人物谭人凤即大发感慨:
“以前有人写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这两句正好应该送给孙、黄二人。不过一番款洽,竟然就中了袁世凯的圈套。
孙还说什么愿袁世凯为十年总统的胡话,就连黄兴也立刻改变了论调,难道袁世凯真的有魔力吗?这些人怎么会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悟呢?真是奇哉怪也!”
奇怪么?不奇怪!
袁世凯本事大呀。
新书《
北洋之乱
》试读中……
郑州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全平台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