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黄永胜之后的两位总参谋长,都是兼职,分别是叶剑英元帅和邓小平。邓小平在1975年兼任总参谋长,到1977年恢复兼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当时的副总参谋长一共有8位。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位杨勇上将,杨勇是湖南浏阳人,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刘邓大军的主力猛将,当过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邓小平经常同杨勇的纵队一起行军,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刘邓大军的3位兵团司令员,陈赓大将是第一个当上副总参谋长的,杨勇建国后先是在地方大军区任职,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和新疆军区司令员,1959年,杨勇担任副总参谋长,1977年,再度担任副总参谋长。
作为邓小平的老部下,杨勇兢兢业业协助老首长主持总参的日常工作。到1980年,杨得志接任总参谋长,杨勇继续担任副总参谋长,1983年,杨勇病逝,享年70岁。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位,彭绍辉上将,湖南湘潭人,他是彭德怀第一野战军的主力将领,当过纵队司令员和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担任西北军区司令员,彭绍辉是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彭德怀的得力助手。
彭绍辉是著名的独臂上将。和杨勇一样,他也是两度出任副总参谋长。1954年,粟裕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彭绍辉和许世友韩先楚等人一起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到1960年,彭绍辉再次担任副总参谋长。1978年,彭绍辉病逝在任上,享年72岁。
第三位,张才千中将,湖北麻城人,是8位副总参谋长中唯一的红四方面军将领。建国后,张才千是南京军区首任参谋长,深得许世友的器重,后来升任军区副司令员,主管作战。
1971年,张才千进京担任了副总参谋长。在特殊时期,张才千身肩重任,努力维持总参的各项日常工作正常推进。1980年,张才千离京担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1994年,张才千逝世,享年83岁。
第四位,李达上将,陕西眉县人,李达原来是国民党的军官,宁都起义之后加入中央苏区,他是刘邓大军的参谋长,是刘伯承邓小平最离不开的助手。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西南军区政委,李达是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相当于彭绍辉在西北军区的职务。
1958年李达和刘伯承一样,受到了错误批判,1972年复出工作,担任副总参谋长。长期做参谋工作的李达当然是这个职位的最合适人选。1993年,李达以88岁高龄逝世。
第五位,王尚荣中将,湖北石首人,贺龙领导红二军团走出来的将领,八路军最初的团长之一。建国后,王尚荣进入中央军委任职,担任过作战部副部长,代部长。
1974年,王尚荣担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任职一直到1985年,2000年,王尚荣以85岁高龄逝世。
第六位,伍修权,湖北武汉人。伍修权的身份比较特殊,作为一位高级将领,建国他没有参与授衔,是8位副总参谋长中唯一没有军衔的。早年伍修权去苏联留学,当过李德的翻译,1935年,伍修权列席遵义会议。
8位副总参谋长中,只有伍修权亲自见证了伟大的遵义会议。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后来担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当过东北军区的参谋长,职位是很高的。
建国后,伍修权进入外交系统工作,当过外交部副部长。1975年,伍修权担任副总参谋长,主要也是负责外事工作。1997年,伍修权和邓小平在同一年逝世,享年90岁。
第七位,王诤中将,江苏武进人,毕业于黄埔六期,他是江苏省唯一的开国中将,也是江苏省军衔最高的开国将军。王峥原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中央苏区反“围剿”,打败了张辉瓒,王峥加入红军队伍。
他是一位特殊的人才,红军无线电事业的拓荒者。红军打仗,电台很重要,王峥担任过无线电队长,毛主席称他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1977年,王峥担任副总参谋长,第二年逝世,享年69岁。
最后一位,也是后来成就最大的一位,他就是迟浩田,山东招远人。8位副总参谋长,迟浩田是最年轻的一位,只有他不是老红军。迟浩田是邓小平特意选中的人才,邓小平说,就是要选个年轻人。
显然,邓小平是要培养迟浩田。迟浩田在总参谋部历练了几年,后来担任济南军区政委,1987年迟浩田接替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他是8位副总参谋长中唯一转正的。
后来还当过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是华东战场,许世友麾下走出的著名战斗英雄,1988年授上将,他也是8位副总参谋长中唯一健在的,老将军已经年过九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