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抬棺征西寸土不让,最有骨气和血性
迪丽瓦拉
2025-07-23 00:33:23
0

第三次落榜之后,快三十而立的他屈身于书院,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十年之后,他凭着骨气和血性从一介布衣到一品大员,带着棺材誓死收复新疆。

整顿吏治、兴办洋务,连一向与他为敌的李鸿章都不得不服气他的才识和气魄。

他就是左宗棠,晚清最后的脊梁,百年第一人。

少年蛰伏——韬光养晦

左宗棠年少便聪颖好学,十五岁的时候在长沙府试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母亲去世,丁忧期间不能继续考取功名,

于是他将学习的目光投向了经世致用之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治世之道。

父亲去世之后,左宗棠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贵人——贺长龄。贺长龄初次见到这个眼神坚毅的年轻人,便惊为天人,相见恨晚,并以“国士之礼待之”。

正如荷花的香远益清,左宗棠的勤奋好学、治世才能得到了当时许多达官显贵的推崇,名声渐起,

但是他没有因为夸赞迷失自我,而是继续刻苦学习。

也许他学习的重心与世道不和,加上又不怎么懂官场的人情世故,所以左宗棠在科场上一直都不得意,前后三次,都没考中。

三十岁的左宗棠来到了他迷茫的中年,昔日的一些同窗可能都成了某某地的官员,正式走上了仕途,而自己依然屈居在一个小小的书院教书。

可左宗棠没有选择蹉跎岁月,他的目光更远大也更加深沉,此时东方与西方的巨大差距让左宗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836年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将爪牙伸向了疲敝的清政府,左宗棠面对的便是这样内忧外患的国家。

于是他苦苦思考,觉得经世致用之学是改变中国的好办法,便全身心扑在了实务的学习上,尤其钻研农学、兵法和传统地理,默默等待时机。

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左宗棠心中的怒火被点燃,他看到了武器装备落后的清军,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之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于是他提出了更改火炮、炮船等应对方针,为日后发起洋务运动打下了基础。

林则徐也曾和左宗棠秉烛夜谈,从时政到人物品评,从中原谈到了新疆的边防,

两人引为知己,林则徐还称赞左宗棠为“不凡之才、绝世奇才”

,也许正是在这次谈话,新疆的国防就成为了左宗棠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结。

中年起家——大器晚成

所谓乱世出英雄,左宗棠一直韬光养晦,也终于等到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长沙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立刻陷入了被敌军包围的困境,当时长沙缺乏人才,其中大多都是些只会掉书袋子的庸人,听说长沙被包围,胆子都吓破了,如何堪当守城大任。

这时有人想到了美名远扬的左宗棠,在受到他人的劝说之下,左宗棠同意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聘请,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古有烛之武夜缒于城,退秦师保郑国,如今左宗棠三十一岁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避开围城的敌军进入长沙,接手军务,从文书、守城的器具到军备粮食无一不亲自过问。

一路顺风顺水的太平天国军队,没想到在长沙踢到了铁板,三个月久攻不下,最终只能撤去,改变了战局,左宗棠自此名声大震。

但是太平天国对于清政府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之后左宗棠又一次授命于长沙幕府,这一待便是六年,日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辅佐骆秉章。

当时清政府战局处处颓势,周边的一些地方官员要么投降、要么战败四处逃窜,

左宗棠却绝不屈服,困境之下仍然能保一

太平。

于是当时湖南流传一句话:“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可见左宗棠在湖南的功绩。

后来太平天国越来越猖狂,左宗棠奉命去收复闽浙地区,最终在1864年击杀太平军将领李世贤,收复了今天江西、福建等地。

太平天国镇压告一段路之后,左宗棠又平定了陕西回民暴动,所到之处军纪严明,战无不胜,而年少时所学的经世致用的学问,让他更了解民生,帮助百姓更好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老百姓纷纷夹道欢迎。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三岁。

老年功成——壮志尚在

1867年(同治六年)阿古柏在新疆伊犁建立“洪福汗国”,威胁了清政府的大后方。李鸿章等人认为应该放弃西边那片人迹罕至的边防,把军饷集中在东部和东南的海防上,左宗棠第一个表示了否定。

国家的领土,怎么能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况且是1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只是因为“收复麻烦”,就拱手让人?左宗棠觉得李鸿章这个想法简直是不可理喻,于是他力荐朝廷在解决陕西回民暴乱之后,平定新疆。

必须要打,一个国家如果连领土都可以说扔就扔,那还有什么尊严?

左宗棠连夜上书,慷慨陈词,从历史传统讲到国家战略,最终说服了两宫皇后出兵。

有人可能说,左宗棠何苦呢,当时的清朝毕竟是满人的天下,他作为一个汉人,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但是左宗棠看到的民族,是整个中华民族,在左宗棠心中,若一兵不发,就将祖宗江山拱手让人,日后会被子孙戳脊梁骨,当成民族的罪人。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64岁的左宗棠抬着棺材主持收复新疆的战事,事必亲躬,先克北疆后开南疆。

李鸿章对于左宗棠主战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甚至要求文祥克扣左宗棠的军饷,文祥毫不留情地回复道:“左公这么大年纪远在西北沙漠,每日只有清水和馒头,肉都舍不得吃,您怎么还忍心如此苛刻。”

李鸿章面红耳赤,自愧难当。

左宗棠七十五岁因病去世,举国同悲。其才学有目共睹、其功绩足可青史留名,但是他终究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挽救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实现不了他的宏图伟略,最终被时代渲染上悲剧的色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导语: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宁愿浪费十万支箭,也不射一发火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几...
原创 溥...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是道光帝...
原创 这... 吴遵道是吴讷的父亲在沅陵县任职主簿,吴遵道在沅陵县还是比较得民心的,但造人诬陷被遣送到京城收押。年迈...
原创 顺... 一个国家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位置、人口构成、税负收入、管理便捷等等...
原创 1... 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进入了屈辱与探索的近代化历程。晚清时期是战争不断的,是...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任何事物,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定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因为内因才是决定发展和灭...
原创 商... 根据史书记载,商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姓子名契,别称“阏伯”,因帝尧将他封在商地,主管观测大火星的火正...
原创 定... 古代皇帝建立国家之初,第一件大事就是选择和建设国都。其他万事都可暂缓,唯独定都之事刻不容缓。因为定都...
原创 古... 古埃及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起始于公元前5450年左右,结束于公元639年,这样漫长而又悠久的...
原创 作... 春秋战国时期到东汉这段时期内,四川省内生活着很多很多少数民族,其中賨人民族就在此生活,賨人民族也就是...
原创 杨... 说起我国古代的历史,相信大家能说出很多朝代,在这些朝代中,有的朝代强大无比,可谓是四方来朝,唐朝便是...
原创 刘...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注引《江表传》说: “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
原创 原... 要说到很多人都喜欢的朝代,相信除了大汉朝值得我们钟爱,剩下的想必就是唐朝了吧。其实看似很繁华的唐朝,...
理解自己的文明(16):华服锦...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刘畅 文物摄影|杜广磊 制图|夏文瑾 明代急速发展的生产力和工商业人口...
原创 欧...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小国的发展来说,那是尤其的困难,因为国力的有限,必然陷入大国之间的博弈和...
原创 钱... 河东裴氏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望族,河东裴氏也走出来许多杰出的人才。直到今天东裴氏的发源地山西闻喜的裴家...
原创 揭...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蜀汉有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然而翻遍史书,根本都找...
古代的男子为何喜欢娶13、14... 翻开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多古代女子嫁人时不过是个13、14岁的少 女。 独孤伽罗十四岁嫁给杨坚...
原创 隋... 隋唐第一武将是谁?随着这块碑的出土,终于有答案了 俗话说,英雄出生于乱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原创 为...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很多制度本身,在设计的时候,其实存在很多的缺陷。而一旦这些缺陷总爆发,那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