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时候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
但是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衰老、生病,甚至死亡。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政权长治久安,皇帝们会挑选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以免皇帝本人不幸死亡导致皇位空悬,引发朝廷政治斗争。
按理来说,太子作为储君,只有在皇帝死后或者无法理政之时才能登上皇位,替代前任皇帝行使国家大权。
但古代历史上却有一个例外。
这天,一位尚能治国理政的皇帝正准备去上早朝,却被太监告知,太子已经登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被迫提前退休”的皇帝是唐代的唐昭宗。
一、削藩屡战屡败,皇权旁落皇帝成笑柄
唐昭宗李晔出生于公元867年
,是唐懿宗李漼的第7个儿子,也是唐朝政权的第21位皇帝。
公元888年,21岁的唐昭宗继承皇位,此时,
唐朝已经历了黄巢起义的重击,面临藩镇林立、军阀割据的颓势。
州无刺史、县无令长,地方事务由各地军阀代理,但军阀武夫目无天子,皇权旁落,唐朝正逐步走向没落。
年轻气盛的唐昭宗决定主动作为,扭转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局势。
于是,
唐昭宗开始招兵买马,
希望通过
培育一支由皇家主导的武装力量
与各藩镇对抗。不久,唐昭宗招揽了一支有十万军士的禁军,
开始了对藩镇势力的反击。
公元888年12月24日,唐昭宗任命韦昭度为总指挥,带着时任节度使得王建等人起兵讨伐西川。
但是,由于总指挥使韦昭度是一名文人,所领军队也是一群刚组建的乌合之众,
这个由十万人组成的禁军团队战斗力十分羸弱。
而参与讨伐西川的王建则起了谋逆之心,借机扩张势力版图。
最后,讨伐西川的禁军无功而返,节度使王建却留在了西川,
并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与唐王朝彻底割裂。
向西讨伐失利,向东讨伐如何?唐昭宗也尝试过出兵讨伐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的势力是当时唐朝境内藩镇势力中最庞大的,如果能让李克用兵败投降,唐昭宗就能一战成名,在众藩镇面前树立威信。
因此,唐昭宗起兵之时十分谨慎,招揽群臣论证
,并联合了其他藩王共同出兵讨伐李克用。
但因为急于求成,新成立的中央禁军疏于管理、缺乏训练,
唐昭宗的军队再次一败涂地。
唐昭宗派遣亲兵屡战屡败,
让他颜面扫地,渐渐地,
唐昭宗作为名义上至高无上的君主在全国各地威信尽失,沦为国内藩王的笑柄。
二、朝中宦官篡权,宦官决定谁当皇帝
一个在全国各地不受拥戴的皇帝,甚至会被身边的人欺负,古时候,宫廷之中随侍在皇帝身边的人被统称为宦官。
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宦官篡权的不正之风在李唐宫廷中愈演愈烈。到了唐昭宗的前任皇帝唐僖宗时期,更是由当权宦官杨复恭决定了太子之位花落谁家。
按理来说,太子的废立应该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并且,根据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如果皇帝能生下儿子,太子应该在皇帝的亲生儿子中产生。
但因为杨复恭出自宦官世家,权势滔天,唐僖宗对杨复恭十分忌惮。
因此,
唐僖宗在世时虽有子嗣,但由于杨复恭向唐僖宗提出了立弟弟李晔为太子的要求,唐僖宗只能
硬着头皮
答应。
唐僖宗死后,唐昭宗李晔在宦官杨复恭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
因此,
唐昭宗李晔实际上是宦官拥立的皇帝,
起初,杨复恭拥立唐昭宗李晔的目的仅仅在于把李晔塑造成听命于自己的“傀儡皇帝”。
但
唐昭宗
虽由宦官拥立,却并
不是一个对宦官唯命是从的皇帝。继位不久,唐昭宗就设计诛杀了宦官杨复恭及其党羽
,努力从宦官的控制中走向独立。
然而,因为宦官势力盘踞,李唐政权的颓势积重难返,无论唐昭宗如何努力,杨复恭死后,他依然受到宦官势力的掣肘。
继杨复恭之后,宦官势力的领头人变成了
时任左军中尉、手上掌有兵权的
刘季述。
为了不像杨复恭一样被唐昭宗铲除,
刘季述
心生一计。
他找到了右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等人商议,
准备废除与宦官集团为敌的唐昭宗,重新拥立唐昭宗的幼子为受宦官集团摆布的新皇帝。
公元900年,唐昭宗酒后睡下
,这天,他
一直睡到中午也没有醒来。刘季述抓紧时机,以宫廷内侍的身份
找到了当时的宰相崔胤
告状。
刘季述
对崔胤
说
,现在的皇帝
唐昭宗十分懒惰、荒淫无度,且在全国各地毫无威信,根本没有能力和魄力治理好国家
。
刘季述还说,如果想要国运绵长,就
必须让即刻唐昭宗退位,改立皇太子为新皇帝,
碍于刘季述的权势,宰相崔胤不敢反驳他。
于是,刘季述展开了下一步:带领士兵闯入唐昭宗寝宫,呵斥唐昭宗不务正业、懒惰无能,不配做皇帝。刘季述甚至以皇后的名义造谣,指控唐昭宗胡乱杀人。
随后,
刘季述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让位诏书”,逼迫百官在上面签字,完成了改立新君的流程。
当唐昭宗起床准备上朝的时候,身边的太监傲慢地告诉他:太子已经登基了,您就老老实实歇着吧。
三、废帝软禁少阳院,复辟三年不幸遇害
为了让废帝唐昭宗“老老实实歇着”,不被外人救出继续与宦官集团作对,
宦官们将唐昭宗软禁在了大明宫中的少阳院内。
唐昭宗被禁军押送到少阳院后,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团伙使用铁水封死了院门。
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少阳院探视,每天的饭食只能通过在墙根挖出的一个小洞送入院中。
唐昭宗孤独的废帝生活于第二年年初结束,
公元991年,朱温
在宰相崔胤的协助下暗杀了参与刘季述政变的一众宦官,砍下了刘季述的头颅,
救出了唐昭宗。
不仅如此,
朱温还带领士兵残杀了几百名宦官,困扰唐朝中晚期多年的宦官篡权问题最终被朱温解决。
唐昭宗复辟,
改年号为天复,几个月前被刘季述拥立为新皇帝的幼子李裕退位,封为德王,为了感谢朱温,唐昭宗
封朱温为东平王。
然而,复辟和宦官问题的解决都不代表唐昭宗拥有掌控国家朝政权力。
他开始受制于
新的权力集团——东平王
朱温
及其背后的藩镇势力,
登基之初削藩失败的苦果再次摆在了唐昭宗面前。
三年后,
为了不让唐昭宗被其他藩镇势力利用、控制,
东平王朱温命人入宫,杀死了唐昭宗。
唐昭宗历程37年生命,在公元904年8月11日的夜晚戛然而止。
四、小结
人是否可以对抗命运?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是否只是一块小小的木片,只能随波逐流?
唐昭宗当了16年皇帝,每一年都挣扎着想要改变唐朝衰落的命运,却屡屡无功而返,人真的无法抵抗命运吗?
其实不是的,所有的努力都需要方法。如果唐昭宗在登基之初没有急于求成,在没有训练好军队的情况下发兵削藩、在没有准备好应对整个宦官利益集团的情况下贸然铲除“出头鸟”杨复恭,
也许故事的结局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