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此人还在世,司马懿必定不敢夺位,问题来了:此人究竟是谁?在这篇文章,笔者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就会知道此人是谁的。
在曹丕称帝之后,可以说三国的局面早已经开始稳定了下来,三方都选择在边境试探性地进攻,而将重心全部都转移到了自己国家的内政方面上来。而司马懿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开始在朝廷上展现出自己的阴谋手段。可惜的是,曹丕虽然深受曹操的影响,对司马懿很是提防,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就散手人寰。
但是这个时候,司马懿却还是被曹家人压得死死的,虽然内心当中依然是图谋不轨,但是却还是被曹魏的第二代皇帝曹叡给狠狠地压制住。这可是相当稀奇的,要知道此时的司马懿早已经算是曹家的三代元老之一,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自己的人脉和势力。而这样的他却被一个刚刚上位的皇帝把控住了,其中必定有着理由。而笔者今天就要来讲讲这些理由。
一、名义上司马懿为臣,而曹叡为帝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当时的司马懿势力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无视皇帝的地步,虽然在后世司马家族能够当街做出弑君的事情,可现在的司马懿还没有这种胆量和能力。因此作为一个臣子,对曹叡这个皇帝还是有一丝敬畏的。
司马懿虽然有本事,也有能力为自己的家族上位把控朝政,但是在当时曹家的势力还大的情况下,也不敢公然表示出自己的内心其实想要将曹家取而代之。其实换句话讲,司马懿怕的并不是曹叡本人,而是一个不算蠢的还能够熟练使用权力来遏制他的继承人。
二、当时曹家重权亲戚众多
而第二点就在于曹叡不是吃素的,他的身边的宗亲们也不是吃素的。在曹叡掌权的时期,虽然曹家和夏侯家,在当时的能力或许比不上司马家族那么强,但是他们的忠心却不是口头说说的。在司马懿的身边,有大将军曹真负责监视和总管对蜀国的防御任务,而曹真本人在正史当中也颇有名气,被认为能力不亚于曹丕。
其次曹操的诸多儿子们这个时候也往往正在壮年,夏侯家的继承人们比如夏侯献、夏侯杰都是曹氏的宗亲,曹叡在位自然少不了自己的功名富贵,因此他们对曹家都是非常忠心的。此时的司马懿虽然在私底下也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无论是身份还是实力,都还没有达到和这些人相提并论的地步。更何况军变是需要兵力的,但是曹叡对这一块的掌控可以说是相当的强,使得司马懿也不敢动用自己的私兵去挑战强大的曹魏军队。
三、曹叡颇有曹家风骨,懂得制衡
而上面说的不过都是外因,如果皇帝本人就是个傻子的话,恐怕这些只会让曹家的江山马上覆灭。但是曹叡可不是个傻子,相反,他在内政方面上的能力,甚至能和他的父亲曹丕以及爷爷曹操相提并论。
要知道一个江山最危险的时候,是皇帝年少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皇帝往往会变成手下辅佐大臣的傀儡,从而失去自己的权力。但是曹丕虽然去世的早,曹叡在继位的时候还是正处于青年时期。他完全有能力来接下曹丕的班,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他在位期间,处事沉着冷静,将曹魏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后来消灭蜀吴两国奠定了基础。
而曹丕去世之前交给他四位辅佐大臣,其中的两位正是曹氏的宗亲,为了提防自己的亲戚在私底下联合起来,曹叡很聪明地利用防卫蜀国北伐和吴国的进攻为理由,在恰当的时机将曹真、曹休和司马懿这三位辅佐大臣调去边境守军,而当时的交通环境还是很恶劣的,这一来一回往往都就是好几年,自然而然地这三人在京城的影响力就会大不如前。
而唯一剩下的陈群是外姓,再加上是三朝元老也没有过度的朝中影响力,曹叡一个人还是看得住他的。在这多年来的边境调来调去,不久后曹真和曹休就因积劳成疾而去世,此后只剩下司马懿和陈群在朝中,曹叡自然能够牢牢掌控住他们的一举一动。
因此,曹叡在世的时候,司马懿虽然有贼心,但是还没有那个贼胆和贼力。再加上曹叡的手上天时人和一应俱全,自身的政治能力也绝说不上差,司马懿自然只能选择装出忠臣的样子,等待上位的时机。可惜的是,曹叡去世的早,若是曹叡还没有去世,恐怕司马家族也不会在此后发动“高平陵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