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在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文明圈的主宰,享有很高的话语权,不过随着世界的发展,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而在我国元代时,就有天主教教徒进入我国传教,但这些教徒很快就发现,中国人普遍不信教,但每年都会举行大祭祀,祭天,祭祖,祭孔等。
因此传教士在我国元代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影响,后来到16世纪万历年间,耶稣会、方济各会士和多明我会的传教士相继进入我国传教,但都没有定居成功,在如此情况下,传教士们开始通过在我国传播科学知识,以到达继续传教的目的。
比如意大利人利玛窦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于1582年被派往中国传教,与其他传教士不同,利玛窦传教时允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的行为,并且利玛窦也是穿着中国士人服饰,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因此士大夫对利玛窦还是颇有好感。
但在十七、八世纪,罗马教廷认为祀孔祭祖是“异端”,从而明确规定中国天主教徒不可敬天祭孔祭祖,因此发生了“礼仪之争”,天主教在我国遭受严重打击,康熙帝则是下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而通过来华的传教士,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更多,印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中华文明落后,中国人少有信仰,鄙视和嘲笑居多。后来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廷吃了败仗,传教士们在不平等条约和西方列强的庇护下,依仗着特权进入了我国,欧洲少有人再表现出中国热,但也有部分人为中国辩护。
不管是在“礼仪之争”,还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有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明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则是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有“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之誉,1666年,莱布尼茨拿到博士学位后拒绝了教职的聘任,而是成为了一名律师。
十七世纪末,莱布尼茨从曾前往中国传教的传教那接触到了中国文化,从而对中国文明相当着迷。了解过莱布尼茨生平的人都清楚,莱布尼茨与牛顿先后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并且莱布尼茨发明且完善了二进制。
由于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法国汉学大师若阿基姆·布韦则向莱布尼茨介绍了《周易》和八卦系统,对此,莱布尼茨认为“阴”与“阳”基本上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版。
并且在莱布尼茨看来,中国人是最杰出的民族,欧洲人鄙视的行为实在过于可笑。虽然莱布尼茨没有亲自前往过中国,但自接触到中国文化后,便一直在研究中国,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有关中国的著述。
虽然有些人认为莱布尼茨是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因此创造出了二进制,但事实是莱布尼茨先发明了二进制,而后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且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
不过在其生活的年代,发生了“礼仪之争”,罗马教廷对于中国文化是排斥的,否则也不会特别交代不允许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觉得这些举止是“异端”;而莱布尼茨在离世前几个月,写完了一份关于中国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莱布尼茨为中国辩护到,中国人所相信的“天”和“理”是世间万物的普遍性规律,与天主教的上帝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此外,莱布尼茨还反对来华传教的传教士利安当把中国的神灵系统视为一种泛神论的观点。
当然,莱布尼茨也不是完全的夸赞中国,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