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崔浩:北魏首席谋臣,自誉为张良,70岁被处死
迪丽瓦拉
2025-07-24 03:32:57
0

450年,70岁的丞相崔浩被处死,押送刑场途中,“数十人溲其头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郭氏、卢氏、柳氏也被灭族,数千人被杀。

崔浩,出身清河崔氏,地位显赫,历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北魏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没有崔浩的谋划,就没有北魏的辉煌,“十六国”在北方的混战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崔浩能力强,谋略过人,自认为比张良厉害。崔浩直言:“论谋略,我跟张良一个水平;论通晓古今,张良远不如我。”崔浩自信,并非没有理由,南北朝第一谋士并非浪得虚名。

416年,号称“帝王收割机”的刘裕率兵北伐,要消灭盘踞在关中的“后秦”姚泓。刘裕北伐,必须经过北魏境内,沿着黄河西上,问题很棘手。

刘裕派使者来北魏,要求借道伐秦。群臣强烈反对,不给刘裕过境:“姚泓与北魏世代姻亲,且唇亡齿寒,岂能放任不管。刘裕不靠谱,如果突袭魏国,又该如何是好。”

此时,包括长孙嵩在内的文武大臣,都希望出兵拦截,不让刘裕过境。明元帝拓跋嗣拿不定主意,便问崔浩,看他有何高见,要不要阻止刘裕北伐。

崔浩:“刘裕兵强马盛,岂能阻止得了,不如给他们过境,让刘裕与姚泓相互厮杀,两败俱伤;我们再派兵堵住晋军归路,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崔浩接着分析:“关中胡化已久,不会服从刘裕管理,即便他灭了姚泓,短时间内也消化不了关中。刘裕北伐,目的是提高威望,便于回去称帝,他不会久留关中;刘裕一旦回江南,关中就是我们的了。”

拓跋嗣不听,在群臣的劝说下,派遣10万大军拦截刘裕,以长孙嵩为主帅。结果都知道,刘裕凭借“却月阵”的威力,以少胜多,以步兵战胜骑兵,斩杀鲜卑骑兵数万,拓跋嗣悔不当初。

刘裕夺取关中后,心急如焚,立刻赶回江南,筹备称帝事宜。留守关中的刘义真才12岁,不能约束部将,晋军自相残杀,“大夏”的赫连勃勃乘虚而入,成为赢家。可知,崔浩确实厉害,料事如神。

423年,拓跋焘继位,年仅14岁。拓跋焘雄才大略,对崔浩十分看重,将其视为首席谋士,对他言听计从。拓跋焘曾言:“不要看崔浩手无缚鸡之力,他可以胜过十万铁骑。”

426年,崔浩献计攻打“胡夏”,在风向不利于北魏一方时,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撤兵。崔浩建议派兵绕过统万城,借助风沙掩护,从后方突击。拓跋焘采纳其意见,赫连昌败逃,“胡夏”元气大伤,败亡已定。

429年,拓跋焘想征讨柔然,群臣强烈反对,认为柔然骑兵飘忽不定,难以捕捉到主力。拓跋焘犹豫不决,便问计崔浩,要不要远征柔然。

崔浩:“中原王朝以步兵为主,追不上草原骑兵,但魏国以骑兵立国,与之前的王朝不同。魏国发源于朔漠,鲜卑骑兵能征惯战,可以打残柔然。不过,众将不想过度劳累,不会深入追击,皇上很难得全胜。”

崔浩预料很准,拓跋焘出兵柔然,越过沙漠追击,远征两千多里,在阿尔泰山围歼柔然。激战中,柔然可汗受了重伤,仅带三百人逃走,躲到山林中避难,奄奄一息。

柔然可汗的处境,拓跋焘并不知道,且将士纷纷要求撤兵,只好班师回朝。过了两天,拓跋焘得知柔然可汗死去,但部落早已走远,无奈叹息,也更加敬佩崔浩。

439年,拓跋焘想灭了“北凉”,群臣又反对,认为河西都是荒漠,得到土地也没啥用。崔浩反驳:“河西若是荒凉,沮渠氏如何立国呢?凉州产良马,土地肥沃,岂能说没用。”

崔浩支持出兵,拓跋焘远征获胜,灭了“北凉”。行军途中,看到河西水草之丰美,不由惊叹:“崔浩果真神人”。此后,拓跋焘对崔浩言听计从,最终统一了北方,结束“十六国”时代。

论谋略,为君王谋献计,崔浩可以跟张良掰手腕,但崔浩不善于“自谋”,不知道明哲保身,这点就远不如张良了。汉朝建立后,张良立刻退隐,闲云野鹤,不问世事,得以善终。

崔浩位列丞相,尊贵至极,却想着如何维护门阀秩序,编排姓氏时,得罪了鲜卑勋贵。此外,崔浩主持编写《国书》,不知道“为尊者讳”的道理,而是秉笔直书,将拓跋氏建国时兄弟相残、荒淫残暴的历史,如实写出来。

如实记载历史,本身并没有错,拓跋焘也能容忍。但是,崔浩得寸进尺,将《国书》内容刻在石碑上,拿到大街上展示,给民众阅览,鲜卑皇族的隐私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是可忍,孰不可忍”,鲜卑勋贵纷纷告状。拓跋焘晚年沉迷于寒食散,性情暴躁,喜怒无常,当即下令处死崔浩,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诛族,杀了五千多人。

450年,崔浩被处死,时年70岁。押送刑场途中,数十人在他头上小便,这对士大夫而言是一种耻辱,“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崔浩死后,拓跋焘率兵南征,饮马长江,刘义隆落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下场。但是,北魏损失也很大,拓跋焘又后悔杀了崔浩;如果崔浩在,一定会阻止自己南征。

参考书目:《魏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1950年11月,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指挥部。朝鲜人民军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和他的副首相、外相,人民军总政...
史学界的“福尔摩斯”,解开了多...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帝国,汉高祖灭秦建立汉王朝。在许多人看来,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就是隔世的两代人。...
原创 英... 英国要租借香港100年,为何李鸿章誓死争取99年?后果很严重 李鸿章在晚清的时候非常出名,而且他主张...
原创 他... 金朝虽然是由女真人建立的,但境内最多的却是汉人。而金朝的统治者也迅速汉化,任用了许多汉人官员。特别是...
文化中国行丨此间播撒星星火——... “七师是一所革命的学校,谢台臣是革命教育家。”刘伯承、邓小平、宋任穷、薄一波等南下路过大名七师时曾这...
国运之战!东桑西移,一场影响深...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一块丝绸背后,是一条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产业链。 千百年...
原创 李...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贤明君王,位及宰相的谏臣马周就是他看重并且尤为信赖的才子之一。...
原创 赵... 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后来之所以会落到赵光义的手上,原因便在于他一直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 倘...
原创 原... 清朝唯一不愿葬到东陵的皇帝,几百年被考古者开发,又封闭起来。历史的巨轮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转动,而在...
原创 日... 日本731部队到底有多残忍?油炸婴儿、人马换血、无麻醉拔牙、人体四肢互换、冻伤实验、母爱实验等只有恶...
你的祖先在三国时期是干啥的? 授权自 你的祖先在三国时期是干啥的? 01 因为缴纳不起赋税失去土地,爹妈相继饿死,被迫参加了一个大...
原创 1... 1945年4月的一天,已经成为国民党军务署署长郭汝槐,在军务署遇到了同为黄埔军校五期同班同学的任逖猷...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要问哪个朝代最让人心向往之,很多人无疑是向往那个汉唐盛世,因为这个时候是这个五千年来最...
原创 朱...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蔡元培 虽然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
原创 北... 许多人对于隋唐时期这段期间的故事都十分好奇,虽然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他带给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可忽略...
原创 我... 最近,日本的笹川和平基金会就台海有事,进行了兵棋推演,根据事态发展需要,米、日、韩、澳等国海军力量均...
原创 梁...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然后接受朝廷招安,先征辽国、后征方腊,在征辽之时,没有什么...
原创 东... 三国时期是最不缺人才的时期了,这个时期曹魏有典韦、夏侯惇、郭嘉、荀彧蜀汉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那么东吴...
原创 上... 一组精心上色的老照片,如同时间的低语,轻轻掀开了过往岁月的神秘面纱,引领我们穿越至那些泛黄记忆中的鲜...
原创 他... 1948年,与我党有血海深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康泽在襄阳被捕,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知道这个喜讯后,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