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的一天,已经成为国民党军务署署长郭汝槐,在军务署遇到了同为黄埔军校五期同班同学的任逖猷,他将对方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问道:“你如今同那边还有‘关系’没有?”
任逖猷听到老同学这么问,马上就苦着脸回答说:“早就断干净啦,哪还敢有什么关系,莫非你还嫌我‘鸡圈’(监狱)蹲的不够啊?”
1928年5月,郭汝槐在川军郭汝栋部任职时,就在袁镜铭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那时候任逖猷与他都是党内同志,两人也算是知根知底。
1930年4月,郭汝槐已经当上了郭汝栋部独立旅一团三营的营长,他发现堂兄郭汝栋的行为日趋反动,内心渐渐萌生了离开堂兄的想法。恰好此时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为了稳固后方,就命郭汝栋率部队到湖北驻防。
一天深夜,袁镜铭悄悄找到郭汝槐,代表组织给他下达了一个任务,要他率领自己手下三营的士兵配合红军游击队举行武装暴动,郭汝槐接受了这个任务。
然而,由于双方之间的联络出现了失误,导致原本应该配合红军一起行动的三营,反倒被红军给消灭了大半,郭汝槐也身受重伤被送去了汉口同仁医院救治。
等到郭汝槐伤愈出院后,才知道自己的三营因为伤亡太大已经被上级撤销了编制。
不久后,蒋介石又给郭汝栋下了严令,要他彻底“清共”,郭汝栋知道自己这个堂弟一直与共产党比较亲近,所以他也不敢在收留郭汝槐,劝他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将来也好谋一个好前程。
此时郭汝槐因为负伤,已经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由于一时间联系不上党组织,郭汝槐决定趁此机会去日本留学,学到本领后再回来报效国家,或许能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郭汝槐的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在日后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0年11月,郭汝槐到达日本,经过半年的语言学习后成功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在这里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技术的教育和训练,但是也因为自己是中国人,遭受到了歧视和侮辱。
不久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自发申请退学回国。郭汝槐回国后又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继续学业,三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从陆军大学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被安排进国民党的军队任职,郭汝槐不愿意与共产党为敌,于是就选择留在学校研究院继续深造,直到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后,郭汝槐才在同学的推荐下进入到陈诚所属的第14师担任参谋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郭汝槐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第三次会战等重大战役,为抗击日寇做出了不少贡献。
1944年3月,郭汝槐被派往英国考察,次年2月归来后在军政部长陈诚的建议下,被蒋介石任命为军务署副署长、署长,军务署是掌管国民党军队装备、编制的重要部门,此时郭汝槐可以说是已经成功打入了国民党部队高层。
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提升,郭汝槐也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那些高级将官过着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生活,可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士兵,有时连抚恤金都拿不到。
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就连郭汝槐自己,因为清正廉洁不愿意贪污,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要不是在银行工作的弟弟时常帮衬,郭汝槐家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仅靠薪金生活就如此艰难,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对国民党失望透顶的郭汝槐越发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重新回到党组织怀抱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1945年4月的一天,郭汝槐遇到了任逖猷,就问他有没有同“那边”有联系。任逖猷此时也早已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期间还因此被抓进反省院坐了一段时间的牢,即便是郭汝槐再三表明不会害他,任逖猷仍然一口咬定自己与“那边”断了联系。
郭汝槐见任逖猷始终不愿松口,内心也是极为失望,只好挥挥手让任逖猷离开了。
过了几天,有一个叫任廉儒的人找上门来,此人是任逖猷的弟弟,当初在川军时与郭汝槐倒也熟识。
任廉儒的真实身份是共产党的秘密特工,他早在1939年就注意到了郭汝槐,知道他对国民党的腐败产生了不满,前段时间又听哥哥任逖猷提起郭汝槐的事情,于是就主动上门拜访。
任廉儒与郭汝槐促膝长谈了许久,了解了郭汝槐的真实想法,后来又安排董必武与郭汝槐在家中相见,重新确定了郭汝槐的组织关系。
就这样,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奔波后,郭汝槐又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提拔郭汝槐为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起初郭汝槐并不愿意接受,因为作战厅长是要直接指挥战斗的,这样一来就代表着要与共产党直接交战,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郭汝槐急忙联系任廉儒,委托他询问组织上的意见。几天后,任廉儒带来了组织方面的消息,让他不要有顾虑,出任作战厅长,为党提供更重要的情报。
国共内战爆发后,郭汝槐利用作战厅长的身份,通过任廉儒传递了大量的情报,例如国民党部队的整编情况、作战计划以及江防配备等,为我军取得胜利提供了巨大帮助。
淮海战役前夕,有一天,杜聿明向蒋介石汇报军情时,表达了对郭汝槐的不满,认为前几次作战计划都是郭汝槐制定的,为何感觉总是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
郭汝槐为人正直,办事一丝不苟,而且为官清廉,蒋介石对他向来十分欣赏,就问杜聿明为什么会怀疑郭汝槐?
杜聿明只好实话实说:“郭汝槐太正直了,又不贪财,我怀疑他是共产党!”
这句话似乎击中了蒋介石的痛脚,他当即破口大骂:“胡说八道!难道为官清廉就是共产党吗?难道国民政府的官员个个都贪腐吗?”
杜聿明看到蒋介石发火,只好灰溜溜地走掉了,可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对郭汝槐产生了怀疑。
随着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中先后战败,败亡之势已经无可挽回,郭汝槐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通过任廉儒向党中央提出申请,想离开腐朽的国民党,回到解放区去。
党中央研究后认为,国民党虽然已经从中原地区败退,但是在西南地区还是有很深的势力,双方之间恐怕还有一场恶战,就指示郭汝槐想办法去往西南,最好能亲自指挥一支军队。
于是郭汝槐冒着危险,利用自己多年经营的人脉,向国防部和联勤总部要了足够装备一个军的枪械、车辆,然后立即奔赴四川。后来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郭汝槐在宜宾率领72军起义,给了国民党军队致命一击。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南京军事学院,郭汝槐被派往担任该校教员,直到1970年该校撤销建制后,年过花甲的郭汝瑰回到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保密的需要,郭汝槐的身份并没有公开,所以他的待遇仍是按照起义将领来执行的。直到1980年4月,中央研究决定后,批准了郭汝槐再次入党的请求,他的传奇经历才随之被公开。
按照中央的指示,身份被公开后,晚年的郭汝瑰可以享受副兵团司令级待遇,成都军区为了让他能够安度晚年,特意给他准备了一栋别墅,但是郭汝槐却坚决不肯去,仍然住在北碚只有70平米的家里。
1997年10月23日,郭汝槐将军不幸遭遇车祸逝世,享年90岁,结束了他惊险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
而杜聿明始终对郭汝槐的身份耿耿于怀,他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后,又被关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直到1959年12月14日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出来。
1981年5月日,杜聿明病危,郭汝槐前去看望他,杜聿明拉着郭汝槐的手问道:“你老实说,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槐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杜聿明仍然对这个问题念念不忘,他轻轻地拍拍杜聿明的手说:“政见不同,各为其主”。听到郭汝槐这句话,杜聿明如负释重露出了一丝笑容,看来自己败的不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