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作为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只有13年,但作为“康乾盛世”中,处在承上启下关键位置的他,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年的种种弊病,为“康乾盛世”进入鼎盛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到雍正,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九王夺嫡”,那雍正到底是如何在夺嫡中胜出的呢?
冷面王四阿哥雍正
“九王夺嫡”的派系斗争
“九王夺嫡”顾名思义,涉及康熙的九个皇子,总体来说,在九子夺嫡斗争中,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阶段都是两个主要派系的斗争,第一阶段是太子与大阿哥的斗争,最后两败俱伤;第二阶段是四阿哥与八阿哥的斗争,最后八阿哥出局,由明转暗,但四阿哥也没有完全胜出;第三阶段是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的竞争,最终四阿哥成功继位。这里说明一下,之所以每个阶段都只有两股势力的争斗,主要还是因为康熙的帝王心术,康熙永远不容许一家独大。
“九王夺嫡”人物关系图
以上是我们从时间顺序来说的,下面我们从派系实力的角度来分析,这九个皇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派系阵营,分别是大阿哥党、太子党、三阿哥党、八阿哥党。下面,我们按照各派系的实力排名,来详细介绍。
排名第一的是“太子党”
太子(二阿哥)
其阵营皇子主要有太子(二阿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二皇子的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在两岁时就被康熙立为太子,可谓根红苗正,并且背后还有其母家索额图等重臣的支持,可以说无论是康熙还是朝中大臣在最开始都是非常支持太子的,可以说要不是太子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也就没有其他皇子什么事了。后期,随着太子失宠,四阿哥起了夺嫡之心,与十三阿哥独立成为一派。
排名第二的是“八阿哥党”
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
其阵营皇子主要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他们拥护八阿哥当皇上,八阿哥在17岁时就被封为贝勒,是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从中足以看出康熙对他的喜爱,并且八阿哥生性宽和友善,有“贤王”的美称,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以三朝元老佟国维为首的很多大臣,都举荐他为新太子,但这反倒招来了康熙的忌惮和厌恶,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八阿哥的母亲出身辛者库,地位低下,八阿哥不能继承皇位。”在八阿哥被康熙厌弃后,十四阿哥接收了八阿哥的部分旧部,单干起来组成了“十四阿哥党”,但终未成功。
排名第三的是“大阿哥党”
大阿哥
其阵营皇子只有大阿哥自己,作为庶长子的他,没有其他皇子支持,属于单打独斗类型,但是在朝中有他的外公纳兰明珠等重臣支持。大阿哥年龄最大,也是最早与太子争储的人,在他与太子争储之时,除了三阿哥在中间给他俩使绊子之外,其他皇子尚未长大,还没有实力与他俩争储。不过大阿哥由于野心暴露太早,并且智商情商还不是很高,很快就败下阵来了,被终生圈禁。
排名第四的是“三阿哥党”
三阿哥
其阵营皇子也只有三阿哥自己,并且三阿哥与其他阿哥最不同的是,不但没有皇子支持他,朝廷重臣也几乎没有支持他的。其实从目前史料记载来看,他的争储之心也不是那么强烈,他擅长书法,并且一心编书,比如《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在他亲自带领主持下编撰的。
这里之所以把他算作一个派系,主要是他代表了当时“清流”一派,是“清流”的领袖,李绂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并且他天天在大阿哥和太子之间瞎搅和,属于搅屎棍型的,虽然他的身边只围了一些自命清高的文官,但是编书的文化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并且在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后,他第一时间站出来举报大阿哥利用巫蛊之术诅咒太子,成为压倒大阿哥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次举报,也让三阿哥彻底暴露在众皇子之中,因为这种看准时机,杀人不见血的手段,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不管他是否真的想争储,众皇子也把他当成一个不得不防的对手。
以上四个派系几乎涵盖了康熙成年儿子中的大部分,除了五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自认当不了皇帝,没有参与夺嫡外,其他成年皇子大多都有自己的打算和支持对象。
雍正最初的铁杆班底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
我们刚说了九子夺嫡初期的四大派系,那么雍正作为四皇子,为什么与十三阿哥走的近,而与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很疏远,分在两个不同的阵营呢?这里要先从雍正的成长经历说起,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由于出身低微,并且在清初,后宫不允许生母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雍正在满月后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直到皇后佟佳氏去世,雍正才回到德妃身边,但此时德妃已经有了十四阿哥,与雍正相对生疏冷漠。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
而在十三阿哥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生母章佳氏敏妃去世了,于是十三阿哥就被交给雍正的生母德妃抚养。此时,十三阿哥没了妈,四阿哥虽然有妈,但是不疼四阿哥,所以两个没妈疼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共鸣,自然就走到了一起。同时,九阿哥、十阿哥等皇子的母亲地位尊贵,也不屑于与十三阿哥玩。而十四阿哥和四阿哥一来是年龄差距,二来争夺生母宠爱也有嫌隙,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十三阿哥自然就跟四阿哥关系最好,也在后来雍正的夺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雍正的夺嫡之路
雍正皇帝
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首次被废,诸位皇子都蠢蠢欲动,勾心斗角极为激烈。雍正自然也开始了他的谋划与布局,而此时大阿哥已被圈禁,三阿哥自知没有竞争实力,也逐渐退出了竞争。此时,只剩下了四阿哥党和八阿哥党,但此时表现出积极争取太子之位的是八阿哥,四阿哥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表面上依旧为太子说好话,最终太子被复立,八阿哥夺嫡失败。但太子因结党营私,于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废,夺嫡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雍正皇帝
此时,八阿哥支持十四阿哥,所以出现了,亲兄弟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位皇子的争夺,但实际上八阿哥依旧没有放弃夺嫡之心,八阿哥与十四阿哥也产生了嫌隙。而四阿哥也开始结党营私,组建了以十三阿哥、隆科多、年羹尧等为首的夺嫡班底。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病故时,十四阿哥远在西北军营,四阿哥在京中,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读康熙遗诏,立四阿哥为皇帝,雍正自此顺利继位。因为是雍正的班底隆科多宣读的圣旨,所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皇子,认为是雍正改了康熙遗诏,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扑朔迷离的雍正是否是篡位的传说。
雍正夺嫡成功的原因
1.雍正善于伪装,懂得韬光养晦。
“冷面王”雍正
他明面上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冷面王”,让康熙觉得雍正办事情不惜得罪百官,一心为朝廷考虑,一心为父分忧, 这增加了康熙的好感。暗地里雍正与很多兄弟维持和气,表示自己无争储之心,同时暗中与隆科多、年羹尧等重臣交好。这样不仅得到康熙赏识,在历次夺嫡大战中,他也没有吸引火力。
2.雍正才干突出,取得众人拥护。
雍亲王时期的四阿哥
其实,从雍正成年开始到登基为帝这段期间,他是尽心办事的,并且工作能力确实很突出。他还严格要求家人和下属,这些务实精神和才华,康熙是看在眼里的,众臣子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与八阿哥的“仁义”方针是相反的,八阿哥的“仁义”是为了拉拢朝臣支持他,而四阿哥的所作所为还是心系朝廷、心系国家的。当时康熙也意识到,大清王朝的发展急需一个“鹰派”君主,来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
3.雍正善于经营,有强有力班底。
隆科多
虽然雍正没有电视剧中的乌先生,但是他的班底都是掌控要害部门的,比如步军统领隆科多,手握京城重兵,在关键时刻能协助他稳控京中局势;再比如年羹尧,能挟制十四阿哥的军队,稳定西北大后方的局势。
总体来讲,雍正的胜出,既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当时朝廷的需要。因为康熙晚年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极多,空有盛世其表,其实急需一位雍正这样的“冷面王”来重振山河。历史也证明,康熙的选择是正确的,雍正继位后,励精图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整顿财政、整饬吏治,为盛世走向新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清史稿》
2.《清世宗实录》
3.《中国近代史》
4.《清史简述》
我是热爱历史、喜欢分享的学史知今,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