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虽然说有点夸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道理。每个历史朝代更替,无一例外都要经过战争血与肉的洗礼。
可以说,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极其深重的苦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众多的古典文集中,也有不少描述关于战争的佳作。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的诗句。又比如著名的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也有一篇《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古代战争画像
01
人类历史进入19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仗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封建主义国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也成为了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随着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终,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国也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一次鸦片战争画像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的手段也不断丰富,对人类造成的破坏也愈加巨大。我国虽然在19 49年建立了主权独立的新中国,但国外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后,欧美列强帝国主义不断发表言论挑衅中国,甚至把核弹头秘密运到日本,还制定了多种方案,企图利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对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列强这些蛮横行为,我国也越来越意识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与之抗衡的武器!
02
于是,在1956年4月,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总结说:“我们必须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但由于当时我们科学技术力量薄弱,开始向当时苏联政府寻求帮助,从当时国际形势的利益出发,苏联也决定与中国签订协议,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瘦子”旧照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以后,苏联竟然背信弃义,为了讨好美国,又决定停止协议,不再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让我国一下又陷入了困境,好在随着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外国科学家的先后回国,又开始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终于,近9年的时间里,在科研团队的艰苦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了!从那以后,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第5个拥有原子弹核威慑的国家。
然而有趣的是,世界上其他4个有能力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他们各自对这件事的反应各异。苏联只在报纸上很小的一块地方,报道了中国从此拥有了原子弹。而美国的反应,在知道中国研制原子弹成功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件事的评论文章,其主要意思是中国还是贫弱的国家,不足为惧,我们美国还是会保护亚洲国家之类的话。
▲邓稼先与同事庆贺原子弹试爆成功旧照
英国的说法,则是对中国研制原子弹这件事深感遗憾。法国则给出了很好的评价,他们这样认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确,原子弹的爆炸也给世界各地的华人带来了尊严。
03
在南非,公交车上的前排座位,一般而言有色人种是没有资格坐的。这是一种非常歧视性的政策。但是在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二天,一位滞留在南非的中国国民党军官刚走上公交车,司机竟然主动对他说:“你可以坐前排了。”
军官刚准备往后面走,听到这话十分诧异,对司机说:“我是中国人。”司机回答道:“我知道,我看出来了,难道你没看今天的报纸吗?昨天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军官一下子就愣住了,过了好一会,他泪流满面的说:“这次我不坐了,我下车走路。先去买一份报纸。”随即下了车。
▲《人民日报》旧照
结语
中国有首歌曲的歌词是这样写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我们再也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任人蹂躏的民族了。而一个民族,想要真正的站起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从来不是靠祈求,或者一味的妥协,只有拥有了与对方相抗衡的力量。
参考资料:
《木兰诗》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