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清朝最基层的“公务员”,指的是地方州县等衙门内供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人等。衙役没有品级,但也是清朝官方人员,他们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这是一组反映晚清衙役真实面貌的照片。照片中的衙役,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图为一名官员下基层,衙役给他牵马执鞭。
图为县太爷下乡视察,这是给他牵马的衙役。清朝衙役是没有固定俸禄了,可愿意成为衙役的却趋之若鹜,这是为何?源自陋规,只要有公差,只有名目繁多的规费。一句话,当时只要衙役经手的事情,都需要收费的。这些灰色收入,往往会被衙役挥霍一空,比如吸食鸦片等。
图为表情痛苦的衙役。清朝的衙役又分为内班和外班,内班是在衙内工作,如门子、侍役等;外班又有壮班、皂班、快班等“三班” 以及粮差、仵作之类。
图为正在执行公务的衙役。对老百姓的来说,外班衙役是他们最厌恶的对象,外班衙役的成员多来自市井无赖,他们依靠自己官方的身份,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被老百姓称为“衙蠹”(衙门中贪赃吏役的蔑称)。
图为官员外出执行公务,衙役们全副武装形影不离。
图为衙役们正在执行杖刑。
图为正在巡视的衙役。
图为给官员牵马执鞭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