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曹丕争继承人之位,这种事并不是两人主动愿意去做的。
两人其实都是庶出,自曹操的嫡长子曹昂去世后,曹丕才因为年长的缘故,得到曹操更多的眷顾和青睐,从礼法顺序上说,曹植是没有机会跟曹丕去争的。
两人后来因为争夺继承人之位发生了很多事,这是跟曹操本人意愿,两人党羽的政治投机心态有关,并不是曹丕和曹互相争斗的结果。
曹植因为文采出众,曹操很喜欢,所以动了立曹植的心思。
而曹植的党羽如丁仪兄弟,则是抱着政治投机心态,趁着曹操心意未定的时候,赞美曹植,以期望曹植继位之后,自己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回报。
所以,并不能说“曹植有机会去击败曹丕”,而是“曹操愿意给哪个儿子机会”。
——最终的决定权是在曹操手里。
曹操对曹冲的感情
曹操一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感情深的也就曹丕、曹植、曹冲几个而已,毕竟感情上也顾不过来。
曹操还有个儿子叫曹冲,年纪更小,非常聪明,很受曹操疼爱,可惜年纪十三岁时便生病去世。
曹操为此唉声叹气,曹丕宽慰父亲,曹操却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冲的去世,这是我的不幸,而是你们的幸运。)
这其实是曹操感慨的话,并不能算数,何况曹操也并不能预见未来如何。曹操说这种话,只能解读成:在曹冲活着的时候,曹操对他的宠爱一度超过了其他兄弟。
曹操对曹植的感情
同样的,曹操对曹植的好感也是建立在曹植的文采出众之上。
当初曹操考验儿子们的文才,让他们写文章,结果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后,不敢相信是曹植所写,曹操甚至把曹植喊道身边来质问:“你是不是请人代笔了?”曹植回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
从此曹操对曹植青睐有加,所以才动了立曹植为继承人的心思。曹操身边有些人就开始吹耳边风。只可惜曹植自己不争气啊,在后期闹了一个“司马门事件”。
这件事是这样的。那是因为曹植喝多了酒,感觉“好嗨哟”,感觉“人生到达了高潮”,然后跑到司马门前的大道上“飙车”。
按照朝廷规矩,司马门前的大道,所有人都不准乘车的,必须下车步行。曹植这次醉酒猖狂,就是触犯法律,而且是死罪。
执法官员当然也不敢去杀曹植啊,所以就把掌管司马门的公车令拿出来顶罪,判了死刑。
曹植虽然被饶了一命,但是曹操还是感慨:这件事过后,我对曹植这个儿子另眼相看了。
不久,曹丕就被正式确立为继承人(魏国太子)。
曹操对曹丕的感情
曹丕这个人要是说他不学无术是不存在的,他也很努力学文,学武,拉拢士人,对长辈名士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位置坐稳来。
曹丕也担心犯错,他也深知自己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了。
有一次,曹操准备率军远征,在临别的集会上,曹植当众称赞父亲的功德,口出口成章,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曹植身上,曹操也非常开心,笑得合不拢嘴。
《东征赋》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思兮,舟楫动而伤精。顾身微而任显兮,愧责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县旌。师旅凭皇穹之灵佑兮,亮元勋之必举。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橹于清流,泛云梯而容与。禽元帅于中舟,振灵威于东野。
——例如这篇《东征赋》,就是曹操准备东征孙权时,曹植献给父亲的作品。
而在一旁的曹丕就觉得这是人生的“至暗时刻”了。
曹丕论急智,他又没有临场发挥的本事,论文采,他也比不过弟弟的水平啊!
这时候的曹丕怅然若失,只能眼巴巴望着身边的好友吴质。吴质凑到曹丕的耳边轻声说:“魏王准备走的时候,你只要哭就行了。”
等曹操跟大家告别的时候,曹丕就立刻扑通跪拜在路边,哭得撕心裂肺,以至于曹操和身边的人都被感动了,于是大家都认为曹植只是嘴巴上说得好听,不如曹丕对待父亲诚心诚意。
后来,曹操也对两个儿子的选择犯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曹操问到贾诩的头上,贾诩不做声,曹操再追问,贾诩故弄玄虚地说:“抱歉,我刚才在想事情。”
曹操好奇:“你想什么事?”
贾诩:“我在想袁绍、刘表的事。”
曹操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哈哈大笑。
因为袁绍、刘表就是因为选择幼子继位,导致身故后,儿子互争,最后葬送了家族。
据说,曹操选定曹丕为继承人,贾诩这一票是让曹操吃了定心丸。
所以,曹丕后来继位后,第一个报答的恩人就是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