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死鱼,17年后朱元璋领悟奥秘却为时已晚
话说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比,两位军师各有才华,一位是算计如神的军师,一位是老谋深算,不分上下,但是与诸葛亮比起来刘伯温还是略胜一点,因为诸葛亮没有帮刘备统一江山,而刘伯温做到了统一江山。
刘伯温诸葛亮知天文懂文学,刘备对诸葛亮是百般信任,刘伯温为了让朱元璋得天下,帮朱元璋建言献策,但朱元璋对刘伯温却并不信任,这心中的梗让刘伯温在临死前都心不满,因此去世前给朱重八一筐死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送死鱼的来由。
少年神童中年多舛
在浙江青田的一个农民家里,有一位神童12岁就考上了秀才,他就是刘伯温,他父母只会识一些简单的诗书,但刘伯温却是有读书的天赋,他的阅读能力超过你的想像,一眼就能读七排字,而记理解力与记忆力也超强。
多才的刘伯温在23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并随朝为官,因为他的正直,因看不惯朝廷内部的腐败,便请辞回乡,百姓虽不舍,但朝堂之人则对他的离开欢呼雀跃。
刘伯温回家休养几年后,他又燃起了重新回到朝廷的希望,这样的愿景不长,在回到朝廷后他与大臣们缺少来往,又再一次受到排挤,没满一年又辞官回家,他独有的性格与为人处事又在辞官后被请回朝廷,这次是让他去当元帅府灭土匪。
刘伯温独有的性格与为人处世,他对当时的环境有点不适应,而周围的人与官吏则说刘伯温去到那那就不顺,刘伯温知晓后大怒之下辞官回家,不料此时已近中年,他的前半生就在这委屈中度过。
神机妙算深得信任
回家后的刘伯温研究玄学,有着极强的推测能力,此时的刘伯温已名气在外,朱元璋得知后,便亲自邀请他来做自已的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有大气魄能成事,便同意出山助朱元璋一臂之力。
在刘伯温与朱元璋相处的时日里,朱元璋所碰到的事件百出,每一件都请教刘伯温帮他解决,刘伯温则根据观天象与梦景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包括稳定军心,解冤案,处犯人都用此法,让朱元璋服从刘伯温的任何决定,结果正如刘伯温所算计的一件一件都应验了。
刘伯温的奇妙玄学,帮朱元璋谋划大事,深得朱元璋的喜欢,虽说玄学无法分辨真假,但刘伯温却利用玄学帮朱元璋建国立下功劳,虽没有亲自去战场杀敌,但谋算出的战争每场都能胜,也是民间谣传与史书上写的。
皇帝多疑明褒暗贬
因为一场求雨失败,朱元璋向刘伯温发了脾气,让刘伯温深知帝王的宠信有度,便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刘伯温明白朱元璋大事已定,已开始在怀疑大臣们是否忠心于他,其中李善长因为与刘伯温有过节,明里暗里也在诬告他乱杀人,这不得不让刘伯温早些找退路离开朱元璋。
虽然朱元璋表示不让刘伯温离开,要封他为公爵,但刘伯温拒绝了,只怪当时刘伯温没有坚持自已的想法,又继续留任为朱元璋身边,没想到在朱元璋给各个跟随他的人封官时,一等官位里面并刘伯温,最后只得了一个他诚意伯的名号。
刘伯温清楚朱元璋的褒贬之意,便只是简单应付了一年。一年之后刘伯温又一次向朱元璋提出辞官要回家养老,朱元璋当然高兴了,还给他刘伯温一些金银珠宝,而刘伯温心理清楚收到这些东西也不知道那天会丢了性命。
死前遗言未卜先知
刘伯温回乡后生活过得很低调,只是偶尔写写文章表达对朱元璋的感情,同时也为了能够保住小命。刘伯温虽然没有在朝为官,然而他那些玄学,依然是老朱的心病。
回乡五年后,刘伯温这一次不小心得了风寒,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病。然而老朱居然叫胡惟庸来看望,随带还有几个太医。然而这一切都瞒不过刘伯温,毕竟他早就看透了胡惟庸,这样的人来看自然不安好心。
还是没办法,刘伯温服用了这些人开的药,却越来越病重。他虽然向朱元璋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皇帝只是叫他安心。只是这一安心,刘伯温最后就因病而亡,寿年只有65岁。
刘伯温死的时候,对儿子说自己的一本书,马上交给朱元璋。并且还说,以后胡败了,朱就会记起刘伯温这本书。而且刘伯温还交待儿子送给皇帝一框死鱼,当时老朱没有明白其中意思,直到17年才明白刘伯温的用心良苦。
17年后朱元璋的长子因为病去世了,这时候他就想立长孙作为继承人,然而又担心自己这些儿子心中不满,对长孙不利。他突然想起刘伯温那框死鱼,才明白刘伯温的意思,把这边儿子分封在外,这样长孙才有生活空间,一框鱼就是提醒朱元璋未雨绸缪。
小结
刘伯温似乎有先知的超能力,就如神话般的说法,但是在刘伯温最后留给朱元璋的物件中,他不仅保住了子孙后代的性命,还验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百年之后刘家因为刘伯温当初的未雨绸缪再次兴旺,他与徐达等人一样配享太庙,封为伯爵,这都是明世宗朱厚熜这一任皇帝时把刘伯温重新提名的结果。不得不佩服刘伯温当初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