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奋斗了一生,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2大缺点
迪丽瓦拉
2025-07-26 12:33:31
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的车辙早已在时间的洗礼下渐渐湮没,但

那些极富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却宛若大浪淘金,在后世的不断研究中越发熠熠生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

在人才辈出的“三国雄豪榜”中,曹孟德

曹老板一定可以排得上一把交椅

秉文经武,一统北方,广纳贤良,唯才是举,雅爱诗章,气韵恢宏,可谓集文韬武略于一身,

恰如他自己所言:“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可是正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英雄豪杰,终其一生却未能完成一统三国的宏志,甚至最后曹魏基业还被司马氏

“三马食槽”

,窃取了果实。

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也争议颇深,奸佞与英雄似乎只在一念之间。

为何曹操没能实现统一大业,

后世又当如何客观地评价曹操其人,历史上的另一位伟人已经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他就是毛泽东。

饱经争议,历史与文学中的两面曹操

对曹操的评价争议古已有之,特别是一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更成为了佐证他残暴不仁、自私自利的千古名言。

曹操,一个被后世争论千年的人物,将来也必定会一直存在于舆论的漩涡当中。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及诸多文艺作品习惯于将曹操描绘成一个

阴险奸诈的小人

,戏

曲中也会为曹操扮上大白脸,以示其奸佞,这样简单的脸谱化行为,更加重了世人对曹操的刻板印象。

其实,抛却文学作品的演绎,历史上也不乏为曹操喊冤叫屈之人。

例如,

许劭

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唐太宗

也称颂他“临危制变,料敌设奇”,就连写《三国志》的

陈寿

也赞扬其“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要说当代最为曹操鸣不平之人,当属毛泽东,他不仅手书过曹操的《龟虽寿》,还曾在北戴河豪迈写下“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的名句,甚至由他发起了一场对曹操的“平反”运动。

惺惺相惜,曹操的千年知己

毛泽东从不掩饰自己对曹操的喜爱,他曾在诸多场合赞颂过曹操的功绩,并告诫身边人不要被小说和戏曲的文本限制了思想,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曹操。

1958年,毛泽东屡次谈及曹操,并直言“

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

,凡是错案、冤案,即使过了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

在他的号召下,

史学界展开了为曹操正名的热潮,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翦伯赞等都曾著文响应毛泽东。

一时间,曹操的斑斑劣迹一扫而空,他的历史贡献得到了正视与认可,更不乏崇拜者盛赞其为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此次“翻案”极大地影响了历史评议和文艺批评的风向,确立了以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其影响力之深远,直至今日,仍未衰竭。

其实,毛泽东如此不遗余力地为曹操正名,并不纯然是出于英雄相惜或政治考量,他的观点深刻立足于

人民史观和唯物主义

,以曹操对历史的积极作用为根本出发点,站在更为宏大的视角上加以评述。

除了称誉赞颂外,毛泽东也对曹操折戟沉沙、未能实现一统的原因做了客观公允、一针见血的分析。

他认为曹操身上最致命的缺点有二:

一曰优柔寡断,一曰宽以律己。

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曹操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都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他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看完构陷蔡瑁、张允为内奸的假书信后,便不分青红皂白将二人问斩,错杀了己方两位深谙水战的大将。

其实曹操身上也有着优柔寡断的一面,甚至这个缺点更为致命,使他错失了诸多一统天下的良机。

建安二十年,

为取得攻打刘备的前进基地,曹操率兵进攻了汉中的张鲁,虽也遭遇过弹尽粮绝、久攻不下的困境,但最终张鲁举家归降,

曹操占据了汉中,

此役前后只经历了短短的八个月。

打下张鲁后,刘晔、司马懿都曾力谏曹操

攻取西川,此时可谓灭吴亡蜀的绝佳时机。

但他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一方面难解赤壁之战的阴影,另一方面又忌惮孙刘势力,

最终错失良机、空留遗恨

曹操的优柔寡断还体现在他的“

惜才

”上,不论是对刘备还是赵云,甚至是被他称为“神勇将军”的关羽,他都因惜才爱才而未能痛下杀手,却不知自己养虎为患,为蜀汉政权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严以待人,宽于律己

曹操的另一个缺点是他严以待人、宽于律己。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见其御下之严苛。

毛主席曾读至此处,便批注“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以此抨击曹操严以待人、宽于责己的性格。

身为统治者,最怕待人严而责己宽

,古时有不少帝王都曾发布过罪己诏,以此自省并检讨自己的过错。

虽然对“君王罪己”不乏作秀的指责,但这一行为确实可以达到清醒头脑、笼络人心的目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过失并不可怕,但是一味地推卸责任,严惩下属,必然会招致不满。

曹操宽以律己的另一面则表现在他时而不分形势的放纵上,建安二年的

宛城之战

便是最好的例证。

其年,曹操率军征讨张绣,张绣本已率部众投降,甚至在庆降的酒会上都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但是曹操却得意忘形,执意纳张绣族叔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这才激怒了张绣,致使其反水。

为了一时的欢愉,曹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子曹昂、其侄曹安民、大将典韦都在之后与张绣的交战中身亡。

溯其根本,与曹操的“宽以待己、一响贪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结:

在后世毁誉参半的争议中,毛主席的观点可谓既独到又公允,给了我们一个评点历史人物的全新角度。

有道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我们不仅应理智看待曹操其人,更应从他身上反思学习,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术... 成吉思汗的孙子中,除了拖雷的几个儿子外,取得成就最大的,就是拔都了。 拔都并没有像拖雷的几个儿子那样...
原创 历...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只有他们所信奉、提倡的学说可以与儒家相抗衡。 有这样一个神...
原创 刘...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毛...
原创 唐... 唐朝是个挺奇怪的朝代,虽然在我们印象中,它是一个盛世,但其实唐朝从中期开始,皇权就极度衰落,权力落入...
原创 赵... "太祖用心,尧舜之心也。" ----刘安世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治国能力和个人品性是世所公...
原创 他... 1958年,毛主席亲自提议,创办了我党的理论刊物《红旗》,这本刊物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产生了深远的...
《世界历史》2024年第5期目... 《世界历史》目录及 内容摘要 2024 第5期 目录 ·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 19世纪末以来拉美马...
原创 总... 关于清代的总督、巡抚笔者发过很多文章,近来还是有不少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诸如既设总督为何又设巡抚?总督...
原创 司... 蜀汉与魏国的军事对峙,向来是三国时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227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懿亲率大军十数万人攻打...
原创 杨... 杨贵妃身高体重曝光后,才知道唐朝的以胖为美并不是肥胖。 历史上对杨贵妃的争议很多,有人说她祸国殃民...
原创 刘... 当初马皇后许诺刘伯温,让其在帮朱元璋五年时光辅佐朝政,到时候保证他能安全归养,安度晚年。刘伯温听了之...
原创 「...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幸运的是无意争皇位却意外得位,而且是继承了父亲唐太宗创造的“贞观之治”...
原创 傅... 提到傅钟,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他参加过的战役,主编过的报刊,撰写过的书籍.........
原创 汉...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西汉是刘邦建立的,国祚210年,共经历12位皇帝;东汉是刘秀建立的,国祚195年,...
原创 乱...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从时间上来看,隋朝可以从公元581年二月, ...
初访高陵话曹操|访古 文博时空/文 翟德芳/文 在中国的古人中,曹操恐怕是最为老百姓熟悉的人物了。得益于《三国演义》和各级...
原创 古... 大家在看史书时,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绝大部分开国皇帝的对手,其形象都比较差劲,至少和开国皇帝相...
原创 他...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着要当官,因为当官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一腔抱负,...
原创 左... 引言:晚清以来的中国备受欺凌,亡国灭种的危机迎面而来。这巨大危机之下,绝非简单的飞来横祸,而是潜藏在...
原创 长... 引言: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这座伟大的工程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