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民国元年)农村基层政权实行里保制,宝丰县下设十里,滍阳为保七里。民众重修应河石堰,加大饮水量,并设置以水为动力的石磨,磨面、舂米。
1914年(民国三年)滍阳成立公立高等小学。
1917年(民国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地微震。春末,大雪过膝。
1918年(民国七年)霪雨成灾,倒塌房屋甚多。
是年,滍阳商会创办公立小学,绅士刘启臣在家中首创女子学堂,其妻姚凌阁任教。
1920年(民国九年)县南区寨首宋建德为滍阳高等小学捐资银币四百元。
是年,大雨成灾。
1922年(民国十一年)大旱。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发生蝗蝻,蚕食秋禾,为害尤甚。
是年,实行新学制,小学修业年限改为六年。
1926年(民国十五年)秋,大雨,河水猛涨,沿岸灾民外逃。
1927年(民国十六年)公立小学与女子学堂合并,更名为滍阳完小,学校搬入太山庙内。
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阴雨连绵,大、小麦收成不及二成。秋禾枯旱,蝗、雹迭至。
是年,取缔清代铜币。
1929年(民国十八年)久旱成灾,饥民多外出乞讨。滍阳“义仁仓”、“泰顺号”、“何三壹”商号掌柜开设粥场,救济灾民。
是年,改行区乡制,滍阳成为宝丰县的一个区。
1931年(民国二十年)大雨倾盆,房倒屋塌,秋禾淹没。
是年十月,杆首邠国柱、李长有、宋拐子率众六千多人攻打滍阳;二十九日夜破滍阳镇。抢劫财物,被绑票者甚多。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四月,降黑霜,继狂风,又生黑虫,麦苗被噬。
是年,种罂粟成风。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境区货币改“两”为元,市场交易通用银元。
是年六月十一日,骤降冰雹,砸屋伤人,庄稼遭毁。
七月,生蝻,食尽余禾,灾情极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七月,水灾。秋,疫病流行。牛瘟泛滥。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奉令禁种罂粟。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奉令改募兵制为征兵制。
是年,实行大区制,宝丰县下设三个区,其中第二区区署置于滍阳。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大雨成灾。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撤设区建制,改设乡镇。滍阳置镇。
是年,滍阳完小改为中心国民学校。
1941年(民国三十年)农历八月初一午后,日全食两小时,天昏地暗,并出现星斗。
是年,久旱成灾。
乡绅捐资在滍阳创办香山小学。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春,旱,麦歉收。五至九月,滴雨未落,秋绝收。饥民以草根、石头面、荞麦秆、榆树皮充饥,饿殍遍地;卖儿卖女者众多,更有甚者把子女遗弃在城门洞口儿,期让人拾去,以求活命,外出逃荒者潮涌,难以计算。
是年八月,开封私立中国中学从鲁山县迁至滍阳镇薛庄村。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春,大饥。八月,蝗虫自东北方飞入,遮天蔽日,扑杀不绝,秋禾旋成光杆。次年春,蝗蝻遍野而生,所过之处草禾殆尽。
是年,河南省第二战区中学迁至滍阳东街。
是年,日军空袭,投弹多枚,还用机枪扫射。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五月,日军侵占滍阳,居民多半逃往乡下,市面陷入萧条。
是年,日伪货币“储备票”“联合票”在市面流通。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日军撤离滍阳。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年,开封大陆影剧院经理李世清退职还乡,在滍阳街关帝庙创办兴宝中学滍阳分校。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解放滍阳。成立宝丰县第四区区公所,郝汝庆任区长,所址在闫口村。十二月实行“急性土改”。次年八月,奉令停止。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一月,成立中共宝丰县第四区委员会,张彬任书记。
五月,区公所迁至滍阳街。
八月,中州农民银行在滍阳设立贸易点,推动中州钞的发行。
十月,开展清匪反霸和民主运动。
十二月,建立滍阳区农民协会,并开展清查枪支弹药运动。
是年,滍阳商界实行公私合营,华丰、新亚、永大、普济等商号先后成立。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开展参军运动,自愿报名参军之青年披红戴花,人们敲锣打鼓欢送。
是年三月,发行人民币。十二月,停用中州币。
是年七月,河南省委、许昌地委、宝丰县委组成土改工作队,在西太平村搞土改工作试点。期间,省委书记张玺、省长吴芝圃曾亲临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