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39年聂荣臻带领队伍来到野三坡,村民:你们是反清复明的队
迪丽瓦拉
2025-07-26 20:32:39
0

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抗日期间,聂荣臻就在一个山区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村民300年没有与外界接触过,八路军在冀中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才发现这里。

聂荣臻率部初到此地时,村民们十分惊讶地问道:

“你们是反清复明的队伍么?”

聂荣臻也十分惊讶,

因为这里的人都穿着明朝的衣服,打着

反清复明的旗号,

根本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

直到八路军队伍来到后,他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

大变天。

那么这个

与世隔绝300年

的地方在哪儿?他们和

八路军部队

相遇之后,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本期内容馆长带大家看看:

抗战时期的“世外桃源”:野三坡。

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点下关注,这样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也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与世隔绝的野三坡

爱好旅游的朋友们可能听说过

野三坡,

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一处

5A级别

的旅游景点。

但在野三坡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下,还掩埋着一段颇为惊奇的历史。

1644年明朝覆灭后,

几百个明朝人跑到野三坡,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居日子。这些人一直心怀

反清复明

的信念,但因为人数太少,只能先躲起来发展。

300年过去

之后,野三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千。

但此时这个地方已经被人给遗忘了,

一方面是因为

野三坡的居民从来不与外界交流,

另一方面是当时

正值动乱时期,

这就导致此地的村民根本不知道

清朝已经灭亡了,

还高举着反清复明的大旗。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十分震撼。

抗日战争都爆发了,难道野三坡的居民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吗?莫非野三坡在偏远的荒无人烟的边境之地?其实并不是,

野三坡位于北京附近的一座深山中,

它虽然比较隐蔽,但远没有达到无人知晓的地步。

清朝时期的统治者发现了这个地方之后,曾经想

派兵征服。

但因为野三坡在大山深处,

路途十分艰险,

再加上居民分散不便统治,清朝廷便只能任由他们藏着了。

野三坡的居民就这样过了

300年

与世隔绝的日子,直到

聂荣臻

率领八路军队伍来到后,他们才开始和外面的世界接触。

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野三坡拥有众多历史趣事,此地一直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野三坡,野三坡,燕王扫北没扫着。头上束着野雀窝,穿的鞋子向上撅。清朝不让进考场,祖祖辈辈血泪多。”

这首在当地传唱度很高的歌谣,就是野三坡真实的历史写照。

明朝时期,

燕王奉命扫北,

经过了野三坡山口

。本来燕王还想派人看看山里有没有人居住,但就在此时,

突然有一只

松鼠

跑到他跟前,恭敬地献上了一颗坚果。

燕王见到这个情形之后,大笑着说道:

“此地鸟兽尚知礼数,何况百姓?”

说罢燕王便策马离去,没有扫这里。

后来到了

清朝时期,

清朝的统治者拿野三坡的居民无可奈何,便下达命令,

只要是野三坡出来的举子,一律不给任何功名,

这才有了“清朝不让进考场”一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清朝官府给三坡人民强加了一个

“野”

字,这便是野三坡这个名字的由来。

此地的人民很有

反抗精神,

他们为了不被清朝廷统治,宁可300年不与外界接触。期间当地官府

屡次勾结土匪

来此祸乱,但野三坡的人民不卑不亢,勇敢地自发

组织武装保卫乡里。

那么性格倔强不屈的野三坡人民,在面对八路军队伍时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被写入了历史,

野三坡在

抗日时期

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将被中华儿女永远铭记。

八路军进入野三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丧心病狂的日军侵占我中华大地,一路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随着华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之后,我党八路军只能在地势复杂的山区建立

革命根据地,

团结群众力量对抗日军。

期间

聂荣臻

率领一支八路军队伍来到了一个山区,

此处只有茫茫的大山,地形十分险峻,看上去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样子。但部队没有放弃这个山区,还是进入了深山,不放弃任何团结人民群众的机会。

接着八路军队伍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并没有看到任何人烟。

正当部队准备放弃这里、撤退返回的时候,一位同志突然激动地喊道:

有人,我看到人了!

其他同志听到之后立刻跑到高处,果然发现山中紧密地坐落着

10多个村子。

见此聂荣臻立刻率部进村,可当他们进入村庄之后,却被眼前看到的一幕吓了一跳:村子里的人

打扮奇特,

说话也和现在人有些出入。

仔细一交流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

明末时期

逃到这里的人,

已经300年没和外界联系过了。

他们都穿着明朝的衣服,无论男女头发都很长,从来没有剪过。

聂荣臻后来回忆道:

野三坡的居民几百年来,一直过着

与世隔绝、自给自足

的生活。他们打着

反清复明

的旗号,还问八路军是不是反清复明的队伍。

清朝的统治者始终没能进入该地区一步,而八路军的到来则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只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

无论八路军的同志怎么说,村民们都不相信

清朝已经灭亡

了。

直到八路军同志把近些年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都讲清楚之后,村民们才相信了清朝已经灭亡的事实。

同时他们十分悲愤,

一是恨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二是恨日军的侵略。

他们称日军为

“倭寇”

,在了解到日军企图全面侵略中华大地时,野三坡的居民各个义愤填膺,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

他们的血性一直都在,哪怕过了30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

捍卫民族尊严、保卫中华领土的热血仍然炙热。

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野三坡成为了八路军可靠的根据地。

他们非常支持八路军队伍,当地没有参军的百姓也对八路军很好。

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中华处于哪朝哪代,他们都是

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理应为民族尽一份力,哪怕要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民族英雄:野三坡壮士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

野三坡在成为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之后,立刻就肩负起了

中国抗日事业

的使命。

丧心病狂的日军正在祸乱华北大地,危害我中华儿女,野三坡军民岂会无动于衷?

他们身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腹地,身处华北抗战的前沿,用自己的英勇之躯筑成了抵御日军的铜墙铁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永远被历史铭记的英雄赞歌。

1943年12月27日,

身处太行山区的我军一名团长收到情报:

1000多名敌军

将从拒马河、李家堡、杜家庄这三个地方,向我方凶猛扑来。

当时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在外线战斗,留下来的兵力很少,情况十分危险。

随后我军干部紧急展开谋划,为了掩护团部和附近群众安全撤离,

他们计划派第二连守住

“鸡蛋坨”

这个制高点。

二连只有将鸡蛋坨给守住了,才能为团部和群众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

二连连长

张玉亮

接到任务后,立刻带领全连将士连夜赶往鸡蛋坨。

当时太行山区天寒地冻,情况十分恶劣,但二连的战士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他们连晚饭都没吃,便先日军一步赶到了阵地。

看着正在往鸡蛋坨方向行进的日军,连长张玉亮果断命令队伍向日军开火。毫无防备的日军被打死打伤数人,阵脚大乱。

张玉亮趁机率部占领了鸡蛋坨的制高点,并在各个山头都布置了火力,决心

死守阵地,

为团部和群众的撤离争取时间。

一直坚持到中午时分,张玉亮收到了撤退的命令,便率领连部进行撤退。此时副排长

李连山

为了掩护连部安全撤退,决心带领

7个勇士

坚守在鸡蛋坨阵地,等连部成功撤离之后再归队。

这个任务是十分艰难的,

李连山

已经受了很严重的伤。

他的头部、手部都被敌人的炮火打伤,但李连山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伤员看待,

他用衣服将伤口裹住之后,便又与敌人展开了

激烈的厮杀。

中午过后,日军感到山上的火力明显减弱,便开始疯狂地发起了冲锋。

日军分成了两队进攻,

一队按照原定路线,另一队从鸡蛋坨的侧翼包抄。

分两路进攻的日军给李连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他半步也没有退,率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日军的冲锋。

很快所有人的子弹都打完了,他们如果这个时候撤退还来得及。但此时还有群众没有撤离,

李连山等勇士为了掩护所有人安全撤离,决定留下来

继续坚守。

尽管他们知道留下来九死一生,但每个人都没有半点犹豫,毅然决然地留在了阵地上。

没有子弹,他们就搬起石头朝敌人砸过去。李连山砸死了日军的一名小队长,

但与此同时,他和其他几名勇士也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

壮烈牺牲

了。

半个小时过去,我方仅剩下

4个身受重伤的战士。

他们仍顽强地在和敌人激战,

但4个没有子弹的重伤人员能守多久呢?

很快日军就冲上了阵地,4人准备冲到阵地后方撤退。但等他们到了阵地后方才发现,这里已

无路可走,

只有一道

万丈悬崖。

日军步步紧逼,眼看着就要将4名勇士活捉。这时有一位勇士喊了一声:

兄弟们,我们宁死也不能当鬼子的俘虏,跳!

话音刚落,这位勇士便纵身

跳下了万丈悬崖,

他伟岸的身影就这样悲壮地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紧接着其他3名勇士也相继跳崖,壮烈地在鸡蛋坨

牺牲

了。

无恶不作、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在看到这一幕时,都被这

4名勇士

的精神深深震撼到了。当时日军大队长向山崖敬了个礼,向天鸣了3枪之后,才撤兵下了鸡蛋坨。

一个躲在山洞里的村民,亲眼见证了这一切。日军撤走之后,他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其中5位壮士的遗体,埋在了松树岭下。其他壮士的遗体已经找不到了,

但他们所有人都将会被历史铭记,被中华儿女铭记,他们的精神也将永世长存。

红色野三坡

狼牙山五壮士

的英勇事迹被国人熟知,歌颂至今,但鸡蛋坨壮士们的英勇事迹却鲜为人知。他们

勇敢、伟大、无私的牺牲精神

一点也不逊色于狼牙山五壮士。

鸡蛋坨上,他们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打光了所有子弹,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他们舍生取义的惊天壮举,难道还不足以体现野三坡军民英勇的民族气节吗?

八路军到来之前,野三坡是个

与世隔绝300年的“世外桃源”。

八路军到来之后,野三坡便成为了一个

红色革命老区。

聂荣臻、萧克、杨成武

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带领野三坡军民一起勇猛地抗击日军。牺牲在鸡蛋坨的壮士们,便是野三坡红色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性人物。

他们用

鲜血和生命

阻击了日军,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如今逝者已逝,但野三坡还在,英雄先烈们的伟大精神还在。

而我辈应当将这种精神

继承

下去,助我中华永远强大,这样才不辜负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伟大付出。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各位观众朋友们在了解过野三坡的历史之后,内心有没有什么感触呢?

转自

地缘历史档案馆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转自 故里梦长安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校,建立它的初心是孙中山想要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
原创 年... 封建制度下一个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君王的相处之道。帝王即是江山的主人,同时也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可以说...
原创 晚... 一直以来,大家对太监的印象都不太好,前有指鹿为马乱世的赵高,后有只手遮天的九千岁魏忠贤,但是,古人信...
原创 古... 现在经常出现某个贪官下马的新闻,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但对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依旧是零容忍。而在封...
原创 太... 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 魏征也是多面的。什么刚正不阿都是后人把自己对官员的美好...
原创 曹...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讲文化。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 今日话题:关羽”心不自安...
原创 五... 唐大顺二年十月,被宣武军围困浸泡了两个月之久的宿州城,随着一声巨响,大段城墙颓然垮塌。 城内,绝望、...
原创 崇...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世人说起明朝都觉得非常可惜,明朝最后一个崇祯皇帝,即使明朝末年再...
原创 上...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成为日伪统治的中心城市,上海郊区成为日伪实施“清乡”的重点区域。上海郊县人民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 1925年,“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一生致力于以文学启蒙国民、推动民族觉醒的鲁迅先生,在...
原创 浅...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霸主,其之所以能够在各国诸侯中率先脱颖而出,实现称霸大业,与他任用管仲进行的改...
原创 二... 希特勒面对德国的高将领反对进攻苏联的时候,说了一段名言:苏维埃好比一所四处漏雨破房子,我们只要走进去...
原创 白... 白起,秦国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六国闻知色变、胆寒的军事将领。长平一战名垂千古,嗜杀成性也成了他万代抹...
原创 蒋... 有句话叫外修形象,内修涵养。蒋介石的一生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不可避免被人民抛弃。论历史功绩,蒋某人...
原创 襄... 说起汉末三国的三大战役,大家都知道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但是除了这三大战役之外,对于蜀汉立...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非遗品牌发... 10月18日下午,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品牌发布活动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文化...
原创 后... 赵云这个名字在大家的眼中也并不陌生,提起他的名声,那也是响当当的。他在当时的历史上做过一件让人们印象...
原创 北... 宋朝是个很尴尬的朝代,好多朋友们都不是很喜欢,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被动挨打,割地赔款的境地,最...
原创 她...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皇宫中 最卑微 的莫过于宫女和太监,他们基本上都是出自 民间穷苦 人家,为了生活不得...
原创 中... 文/格瓦拉同志 翻看中国史书,不经意间会发现,如英国、韩国、巴西这样的名称,竟然早在这些国家出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