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为何猛增?
在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率并不是很大,基本在一亿以内。在和平年代,可能达到几千万,而在战争时期,可能会下降到几百万。
到了明末,由于战乱频繁,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发生农民起义,明朝反抗清军,导致人口锐减,到1644年明朝末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
但当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在顺治、康熙、乾隆、雍正之后,人口急剧增加到4亿。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人口增长了近十倍。
其中,乾隆60年间人口增长最快。全国总人口已达2.9亿,接近3亿。道光时期突破4亿,约4.13亿。
那么,为什么清朝人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增长远大于几千年的增长速度呢?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领土的扩张,这肯定会导致人口增长。
明朝最大的领土在永乐年间,总面积约1.233亿平方公里。
清朝最大的领土有1319万平方公里。南至曾母安沙,东北至大兴安岭、苦月岛,北至西伯利亚,西北至丛林,东至台湾、澎湖列岛。
清朝幅员辽阔,是人口增长的基础之一。
二是清朝使用外国军队。没有多少战争。这基本上是一个和平的时代。人民休养生息,活跃儿童数量迅速增长。
三是农业技术进步。
清代,马铃薯、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从南美等地传入中国。
这些作物非常适合在中国山区种植。这些外来物种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中国古代原有的小米、水稻、道路等低产作物。
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是出生人口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
此外,康干、乾隆两朝颁布了许多地税政策。这些政策增加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这也是清朝打破古代人口上限,长期保持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最后一点,清朝的医疗技术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一些不得已的流行病,到了清代是可以治愈的。在出生率上升的同时,死亡率也在下降。这意味着人的寿命延长了,人数也增加了。
一般来说,人口增长需要几个因素,比如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食物、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医疗技术。
而清朝同时具备了这些因素,所以清朝的人口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