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学运领袖遇上留洋学者,张国焘为何在王明面前低头?
迪丽瓦拉
2025-07-26 23:02:46
0

王明与张国焘这两个人是中国革命两个绊脚石,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中国革命得少走多少弯路。王明是留苏派的学者,后来借助苏联的米夫才得以进入领导层。张国焘是北大学生的领袖,官绅世家,混入革命队伍后,还参加一大,但1924年被捕出卖导师李大钊,直到建国后,张国焘背叛革命的档案才被查明。

一个是留苏的学者,一个是学运领袖,王明与张国焘两人不仅有交集,而且两人还曾斗争过。但最终张国焘不敌王明。

1、不同轨迹

王明与张国焘,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江西人,两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首先来看看张国焘,老家是江西萍乡人,1897年生,原来叫张特立,还有很多名字,据说他还有名字叫张天师,很霸气。

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当时正是北洋政府时期,他在五四运动时很积极,迅速成为学生中的领袖。

1920年,李大钊自费在北京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1921年,由于李大钊有事,就委派张国焘到上海参加一大,被选为中央局成员,负责领导工人运动。

1924年,张国焘刚结婚不久,与妻子见面时被北洋政府逮捕。没想到张国焘被逮捕立即骨头软了,供出陈独秀、李大钊,把他知道有名有姓的党员都供了出来。

北洋政府拿着这份名单开始抓人,让我党在北方的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李大钊提前得到消息,暂时逃出。

其实张国焘供出同志后,并没有被释放。如果不是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恐怕他早就被毙了。

被释放后,张国焘向组织隐瞒了被捕叛变的事,一直坚称自己在监狱中与敌斗争,“坚贞不屈”。李大钊并不知道真伪,第二年张国焘又被选为中央局委员,被任命中央工农部主任。

第一次大革命时,张国焘犯过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特别是南昌起义时,他假传信息,想阻挠南昌起义。不过这一过程虽然历史没有定论,但李立三与周恩来却拒绝了张国焘所谓的“中央命令”,毅然发动了南昌起义。

1928年,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时,张国焘一跃成为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留在莫斯科工作。这个职务权力极大,可以遥控国内。但张国焘的权力还没等用时,王明出现了。

王明这个人善于整人,他原名叫陈绍禹,1904年出生,比张国焘小3岁,身高只有1.53米,别看个小,但长相清秀,而且此人记忆力特好。

1925年夏天才入党,不久就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教王明的俄语老师是24岁的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

王明很会来事,他看中米夫前途无限,于是就在米夫上课时积极表现自己,得到米夫的欣赏。实践证明,王明在这方面还是有长远眼光的,不久他被提拔为中山大学的公社主席。

1927年初,米夫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到中国,王明成为其翻译陪同回国,并参加了五大。不久两人回到莫斯科。

但当时中山大学的书记与校长却起了争执,王明看到机会来了,就给米夫出主意,让他帮助书记,整倒校长,米夫就能成为校长。

米夫按王明的方式果然成功,被任命为中山大学的校长。通过此事,他对王明更加信赖。

很快米夫支持王明控制了中山大学的党支部,王明成为当时“28个半”中的领导者。当时28个人中还有博古、张闻天、王稼祥、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克全、杨尚昆、夏曦等人。

米夫职务也不断升迁,后来还兼任共产国际的执委,负责东方部工作,东方部主要是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共产党工作,这样米夫就成为我党直接领导。

2、相斗过程

别看王明年龄比张国焘小,而且资历也比张国焘浅,以他与米夫的关系,张国焘最终没有斗过留苏派。

后来去莫斯科的王明,对于当时在莫斯科的张国焘根本瞧不上。而身为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也瞧不起王明。

不过在共产国际里,有太多的有名人物,张国焘只是一个无名之辈。

但张国焘与王明为何而斗,最终张国焘为何认怂了?

还得先从王明说起,王明这个人权力欲望很强。1930年,李立三搞“会

师武汉、饮马长江

”失败了,当时东方部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王明看到机会了,就公开反对李立三。

王明当然要和老师米夫站在一起,而王明的反对就代表了共产国际,米夫与共产国际对王明高看一眼,也为王明后来回国进入领导层奠定了基础。

为了给王明铺垫进入中央的路子,1930年12月,米夫任命王明为江南省委代理书记,随后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迅速升为政治局委员,又过了一个月进入常委。

对于这个从天而降的年轻常委,没人敢小视,因为王明的背后是米夫。当时ZSJ是向忠发,但实际权力由王明掌握。

王明回国后火速晋升,而张国焘也在王明之前回到了国内。张国焘一看这形势,认为王明不可小视,必须听命于他,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于是张国焘对王明大肆吹捧,把王明忽悠得很舒服。

张国焘忘记王明在莫斯科打压他了吗?

没忘记。但张国焘面对那种形势,当然得服软。

王明对张国焘依然没瞧得起,认为张国焘不如他。不过张国焘的忽悠,王明很受用,就让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央分局书记、军委会主席。也算是给张国焘的权力。

此后王明看到国内形势太危险,于是就把权力给了博古,他跑到苏联躲避去了。

张国焘则在鄂豫皖苏区不断壮大自己的权力,此后就是他带着红四方面军的那些事。

有人说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赢”了,让他成为红四方面唯一的最高领导。但张国焘却另立中央,最终付出沉痛代价而失败,不得不回到延安。

张国焘回到延安后,要求批判张国焘的声音很多。但毛主席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是让张国焘交待错误,但张国焘依然避重就轻,嘴上认错,心里不服。

3、最终结局

张国焘本来想先当个边区副主席,以后再看时机。但没想到老对手回来了。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到了延安。

王明一到延安,立即要求把张国焘住的窑洞腾出来,要住这个窑洞。张国焘无奈只得搬到山下窑洞里住。

王明并没有放过张国焘,有一天,王明找张国焘,直接就告诉他李特、黄超是托派被枪毙了。

李黄二人可是张国焘的老部下,两人听命于张国焘,朱老总和刘伯承就险些死在李特手里。

张国焘一听自己两个属下死了,吓得一哆嗦。王明告诉张国焘,要深刻检讨,认清自己的严重错误。

张国焘的警卫员何福圣曾有一本口述的历史资料,他说王明回到延安后,张国焘像丢了魂一样,突然消沉起来。

后来有一件事,让张国焘产生了叛逃的决心。王明把俞秀松押到莫斯科去了,据说被处死。听说此事后,张国焘害怕了。

一个月后,张国焘去祭祀黄帝陵,他利用这个机会叛逃,成为一个可耻的叛徒。

王明结局也好不到哪去,他以为打击张国焘自己能重新成为领导者,但没想到,1938年,他被免去中央书记处书记,当了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

1942年,延安整风时,“王明路线”受到严厉批判,王明的梦想也泡汤了。解放后不久,王明以治病为由到苏联,后来在苏联还化名写反动文章,诬蔑我党,成为一个令人可耻的人。

张国焘没节操,投机革命,早就变节。王明更是一个投机者。两人的结局也是注定的,但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民国虽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半成品,但却从来都不缺才华横溢的才子,也不乏才貌兼备的大家闺秀和名媛。 有钱...
原创 管... 管仲的名头就不用介绍了,因为他是诸葛亮顶礼膜拜的大神。 那诸葛亮到底崇拜管仲的什么呢?当然是强国之道...
原创 刘... 刘邦在定陶称帝,本打算回到洛阳建都,没想到被一个戍卒一席话改变主意,最终建都关中长安。 刘邦剧照 ...
原创 他... 高俅作为《水浒传》第一反派,历来被人诟骂,也使其后人蒙羞。那么历史上的高俅真的如此不堪吗?他到底有没...
云贵会馆将再现百年风貌 整体工... 天津北方网讯:在河北区五马路的民居中,藏着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式会馆建筑,木质结构的大殿屋檐、刻满斑...
原创 古... 神童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出现,我们现在还会时常听说一些新闻,就是介绍神童的,有的神童能够在十几...
原创 古...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士兵都使用冷兵器展开贴身厮杀,除了少量的弓兵之外大部分的战士都需要在对垒后厮杀,往...
原创 刘... 刘邦是丰县人,出生于丰县,而且他的父亲、哥哥等一家人,都是在丰县生活的。可是,为何刘邦会到沛县去呢?...
原创 刘...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爵位是汉寿亭侯,关羽在斩颜良之后,曹操上表汉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时常以汉寿亭侯...
原创 1... 导语:中国在旧社会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外国侵略者的侵略。那时候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黑暗看不见光明,不过...
老照片 1960年伊朗的游牧民... 1960年,伊朗的一群游牧民族骑着满载装备的马匹,行走在从 Chatt al Arabe 到苏丹纳巴...
至今都没办法超越的经典——中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亦真亦假的传说,其中很多都是关于人类的,这激发起了...
原创 海... 瓷器是中国的标志性文物,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在古代,陶瓷产业十分的发达,很多陶瓷远销海外,受到全世界...
原创 邓... 1992年春天,一位老人给南海边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位带领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取得历史转变的伟人,正是深...
“华侨旗帜”陈嘉庚的体育情怀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 有这么一位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 他不仅用教育点亮了智慧的明灯 更...
原创 他... 北宋末年,多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宋江以及方腊的起义。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被朝...
原创 杨... 1973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作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杨勇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找到...
原创 北... 大一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周围不能有平起平坐的政权,周围应该都是藩属国或者是朝贡国,他们的首...
原创 我... 在浩瀚的旅行者群体中,不乏热衷于收集世界各地特色物品的旅人,然而,归途之后,往往面临着一场“幸福的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