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事秦”还是“图周”?从秦齐称帝失败看战国晚期社会舆论现状
迪丽瓦拉
2025-07-27 04:32:05
0

秦昭襄王作为一代雄主,他对内结束了魏冉和宣太后专权的现象,稳定国内统治。对外,他采用范雎“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的远交近攻政策,任用白起发动长平之战,击败世敌魏国,迫使其割地400里。

于是,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变得极度膨胀,接着又做了一件为当时的舆论所不齿的事情,那就是称帝。

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资治通鉴》

后来,秦昭襄王又干了一件很多诸侯想干但是不敢做的事情,即占领周赧王寄居的诸侯国东周,军队开进洛邑(洛阳),俘虏周赧王,把象征着王权的九鼎迁到了咸阳,周朝800多年的统治实质上已经宣告终结。

秦王使将军摎攻西周,赧王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赧王于周……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周既不祀,周比亡——《资治通鉴》

但秦昭襄王害怕自己孤掌难鸣,势单力薄,于是拉着齐国君主一起称帝,他称西帝,齐王称东帝,其实秦昭襄王的这种做法并不难理解,那就是他在给自己寻找一个政治盟友,就像希特勒虽然知道墨索里尼并不怎么出色,但还是把他当成自己的盟友,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有一个队友总是极好的。

而齐国有什么底气敢于称帝呢?

其实它最初并没有底气敢于称帝,但是他又不愿得罪秦国,毕竟当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单挑任何诸侯国,诸侯们想要压制秦国都不得不联合起来,这才有了五次“五国伐秦”之战。

所以当时的齐湣王拿不定主意,就问苏代“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毕竟这时候称帝也不是,不称又会得罪秦国,可见齐国这时候虽然也很强大,但是其野心还远远没有像秦国那样膨胀。

而秦国拉着齐国的原因其实就是“远交近攻”策略的驱使,给自己找一个盟友,壮壮场子。

秦昭襄王称帝的背后看似是像袁世凯一般倒行逆施的行为,但是却反映了战国晚期整个社会即将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及危机,而这种危机自然是秦国施加给各诸侯的,而秦昭襄王随即取消帝号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那种微妙的舆论现状。

秦昭襄王和齐王称帝的资本和底气,以及当时的社会舆论现状

秦昭襄王一共就当了两个月的西帝,因为当齐王询问苏代该怎么办时,苏代回答说:

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苏代是纵横家苏秦的族弟,这个人的洞察力很敏锐,一眼就察觉除秦昭襄王的真正意图。所以劝诫齐王放弃称帝的打算,但是又不能得罪秦王,于是齐王当了两天的东帝就撤销了帝号。

苏代为什么要劝说齐王放弃称帝呢?这就要谈到秦国的崛起和各诸侯的反应。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势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被中原诸侯嘲笑为夷戎,秦孝公决心振奋秦国,发出命令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商鞅出现了。秦国由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到秦昭襄王即位时,秦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任用范雎和白起,范雎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击领近的国家,结交地处滨海的齐国,一步一步的蚕食各国土地。而白起是一个富有军事谋略的军事家,长平之战打的赵国元气大伤。

可见,秦国军事的强大赋予了秦昭襄王足够自信的底气去称帝。

当时的社会局势也已经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随着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已经彻彻底底的名存实亡。整个社会未来的走向变成了“事秦”还是“图周”。

“事秦”自然是指把秦国当成老大,以后跟着它混,这就跟中东地区一些国家跟着美国混,一些跟着俄罗斯混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记载来看“事秦”这种微妙性。

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资治通鉴》

楚国在当时战国七雄当中是疆域很广的一个诸侯,非常强大,但是面对强大的秦国,楚国也不敢去得罪它,所以秦王稍稍一施加政治压力,楚王就不得不妥协了,这就跟今天的美国声言要经济制裁,中东的一些国家立马就选择妥协。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

而“图周”就是把周王室取而代之,自己来当诸侯们的老大。

当时的齐国就已经暴露了这种野心,“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不过当时的社会舆论很微妙,那就是周朝虽然名存实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再加上各诸侯谁也不服谁,所以谁出来做这个老大都不能服众。

除了齐国,楚国也想自己当天子,其实当时很多的诸侯都已经蠢蠢欲动,但是下面这番话道出当时社会的那种舆论性的微妙之处。

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何不可图?”武公曰:“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然,攻之者名为弑君。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万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资治通鉴》

这句话的杀伤力最大的地方就在于“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袁世凯倒行逆施搞复辟,结果怎样呢?引来整个社会的强烈反抗,而当时许多诸侯们无法取代周王室的最大助力就在这里,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秦昭襄王当了两个月的西帝后感觉非常压力山大,因为鸡贼的齐国打着秦国僭越礼制的名义联合其它诸侯要攻击秦国,迫使秦昭襄王不得不放弃西帝的尊号。

那么既然秦国有这个底气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齐国又是凭借什么底气敢于称帝呢?

其实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齐王不愿得罪秦国,所以他当了两天以后就撤销了这个尊号。但这并不是说齐国就没有称帝的野心,尤其是齐国消灭宋国以后,野心也是极度膨胀,打算放弃秦国这个盟友,自己将周王室取而代之。

那么齐国真的有这个实力吗?别说,它还真的有。

齐国大家都知道是春秋战国时代都非常活跃而且强大的诸侯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劲的老牌强国,田氏代齐以后,涌现了邹忌、田忌和孙膑这些出色的政治军事家,使得齐国再度强大起来。

齐国取得的成绩也很亮眼,差点灭亡燕国,“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所以这才有了齐国和燕国之间的仇恨,也就有了后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城,最后只剩下两座孤城,险些亡国的典故。

齐国的势力巅峰是在消灭宋国以后,“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这时候的齐国非常膨胀,多线作战,打算吞并二周自立天子。

这时候社会中的局势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然而齐国的强势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之前和燕国结下世仇,在燕国的带头下引来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的打击,以乐毅为统帅,由于齐国战略性的错误被打的差点亡国。

从此就一蹶不振。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当时战国时代那个社会人心思变的那种既浮躁又微妙的现状,譬如连势力较弱的宋国也表现出那种意图自立天子的打算,“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可见,秦昭襄王所处的时代已经来到了社会局势即将发生巨变的前夕,谁都知道周王室已经无力回天,所以这些诸侯们都在蠢蠢欲动,试图坐拥江山。但正因为谁都想当天子,结果谁都不服气谁,当谁表现出这种举动时,立马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但这时候的诸侯们还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威胁,使得当时社会的局势走向出现了“事秦”还是“图周”两条分歧,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这种分歧实际上已经预示了秦国占据的主动权以及各个诸侯之间貌合神离的被动。

当秦昭襄王吞并二周,俘虏周赧王时,诸侯们也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更像是一种庆幸,因为拔掉了周王室这根心头刺,大家心里都敞亮了。但是面对崛起的秦国,各诸侯们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力。

(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西夏是一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非常发达。西夏的繁荣,得益于历代皇帝的智慧,他们审时...
清朝公主远嫁和亲,被驸马圈养至... “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封建父权社会当中,因为担心女性成长得比男性更为强大,男性不仅不允许女性读书写...
原创 龙...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
原创 清...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明月空悬待君王。——《宫怨》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一...
原创 这... 但凡是历史上的皇帝陵墓,一般都是被修筑得金碧辉煌,而且安保系数也特别高。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偷取墓冢里...
原创 清...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距离如今的岁月,也才过了百年而已,众所周知,满清属于少族入关...
原创 晚... 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听说刘邦攻取咸阳后便想在关中称王,十分的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
原创 隋... 在隋唐这一过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争先夺后,所以说,隋唐多出英雄好汉,这话的确不假。 今天学...
原创 这... 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面,有很多具有传奇经历的人,这些人或者为战场上的宿将,有或者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知识分...
原创 清... 努尔哈赤能成就帝业离不开功臣的帮助,当然,除了这些功臣之外,他的后宫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比如努尔...
原创 永... 满洲子弟没入关之前,是风餐露宿的游牧民族,马上功夫很是了得,也正是凭借着强悍的骑兵,清朝得以入主中原...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吐鲁番 探讨景... 中新社新疆吐鲁番10月19日电 为期4天的“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景教研究新进展”19日在新疆吐鲁...
原创 清... 漂亮的外表能带给人许多意想不到的机遇,但也容易产生许多无妄之灾。美貌也许能让我们走捷径,但是如果过分...
原创 蜀... 有人说蜀汉政权本可以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却因为诸葛亮错杀了三名虎将,从而错过了机会,那么问题来了,这...
原创 大... 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曾是皇帝,但是建国后他只是一个中国公民,也要去办理户口本。当时工作人员问他家庭住址的...
原创 美... 从世界历史来看,让全世界至今感到无比可惜,以及无比怀念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么一个伟大的世界超级大国,...
原创 溥... 1908年12月,慈禧太后在北平病逝。临终之际,她毒死了光绪皇帝,并将载沣之子溥仪立作储君。就这样,...
原创 他... 1949年,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腾海清被任命为第一任军长,康志强被任命为第...
原创 长...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从这句俗语中我们都能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中的种种艰难,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原创 亦... 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九日,平壤城外的乾伏山上剑光如雪、刀戟森列。一位白发长髯的使者仅带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