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奇案·蹊跷的钦差的大人
迪丽瓦拉
2025-07-27 05:02:46
0

大宋太宗年间的奇案,为什么说它奇呢?一是因为它的过程很离奇,第二是结果很令人惊奇。这桩案件最后由宋太宗亲自处理,他的处理意见是主犯“夷三族”,就是将犯罪人的直系三代亲属当中的成年男子全部处死,父母兄弟妻子均被株连。夷三族那是秦汉以来,最厉害的刑罚之一。

可是在宋代,这并不是法定的刑罚,所以很少使用。然而这一次,宋太宗竟然就这么判了,这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然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都已经已经夷三族了这个地步,太宗觉得还不够,最后他又把主犯的朋友给杀了。再然后,甚至连跟主犯不相关的人也处罚了。这是不是很奇怪?这到底是个什么案子?让皇帝如此恼火。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一个深夜,陕西凤翔府盩厔县驿马厩外,一位骑马男子。他翻身下马,紧接着猛叩大门,直班的驿卒急忙起身开门。男子大声说道“我乃钦差特使,赶紧给我换马”,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马缨。此时驿卒却显得有些犹豫,为什么呢?正常来讲,换成驿马一般都在白天,可这位钦差大人却是大半夜来的,这不正常。还有一点也很不正常,那就是这位特使拿出的信物是一个马缨字。

事实上,一般乘坐驿马办理公务的人员,都应该持有枢密院颁发的书面凭证,这才是正经的信物。马缨并不是,那马缨就彻底不能够作为信物了吗?其实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什么特殊情况呢?使者本人是皇帝派遣的。难道这位特使大人,是太宗皇上派来的秘密钦差?来此地办理什么秘密任务?所以才夜间行动的吗?

这个驿卒边想边观察着这位钦差大人,他骑的的确是一匹官马。再看这位大人的表情,雄赳赳气昂昂的,一点都不屑,这倒像是个大官。再加上近期这里发生了叛乱,朝廷颇为着急。难道特使就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吗?想到这,驿卒不敢耽误,赶紧给钦差大人换了马。

可是让驿卒没有想到的是,这位钦差大人的做派,跟以往的不一样。一般人换了马立刻走,这位钦差大人接过马之后,不仅不急着走,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说“去把你们的领导把驿臣就给我找来,我有要事安排”驿卒在这干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过哪位钦差大人有这样的要求的。可是钦差大人都已经提出来了,那照做吧。

驿卒就把这个事情禀报给了他的上级领导,叫巡驿殿直姚承遂。听到钦差大人要找他,姚承遂赶紧出来迎接。那两人见面是个什么场面呢?钦差大人还是刚刚那一套,自称自己奉了太宗皇帝的密旨,现在有紧急公务需要协助。

一听这话,姚大人懵了,突然要求一起去公干,这个不符合常规。姚大人刚准备拒绝,钦差四个字就给他顶回去了“抗旨者斩”。姚大人就没办法了,只能跟着钦差大人走。问题是去哪呢?陇州。陇州在宋朝是一个边疆军事要塞,当地驻有大量的官兵。钦使为什么突然要去那儿呢?那有什么紧急公务要办呢?

姚承遂虽今有疑惑,但是人家是钦差大人,哪里敢多问。既然说去陇州,那就去陇州。很快他们就到了陇州,到了之后钦差就传见当地的监军供奉官叫王守定。令人没有想到的一幕又发生了,因为钦差见了王守定之后,说的话跟在盩厔的驿馆里是一样的,说“我奉了太宗皇帝密令,现有紧急公务需要你的协助”。就这样,王大人就也加入了这个出差的队伍。那这次又要去哪呢?吴山县。

到了吴山县,这位钦差又找到那里的主管治安的县尉叫卢赞卢大人。找他什么事呢?还是那套词“我奉了太宗皇帝密令,现有紧急公务需要你的协助”,这卢大人一看,这个钦差大人骑着驿马派头十足,还带着两个官员同行。那更不敢说什么了,赶紧跟着。

这个钦差日夜兼程,又说要办紧急公务,这么赶时间。为什么不直接去办事?而是一会到这儿拉上这个,一会又到那喊上另外一个。他要求这些官员随行,到底什么目的呢?什么紧急公务需要这么多人一起办呢?

钦差大人喊上卢达人之后,终于开始办正事了,一群人直奔当时正在评叛的西北重镇叫清水县。看来这次钦差大人要来办的差事,果然跟评叛有关系,难怪这么着急了。那么他具体要干些什么呢?又是令人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他一进到军营,立马叫来了当时负责平叛的七位将领,周承瑨、田仁郎等等诸人。紧接着,我们的男主角亮明身份了“我乃太宗圣上南府亲吏李飞雄,现在奉太宗皇帝之命来宣布一道密旨”。

一说出“南府亲吏”四个字,李飞雄在这群大人们眼里,立刻就头戴光环了,亮瞎了他们的眼了。什么是南府亲吏?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他这种比一般的亲信更亲。因为南府亲吏是太宗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经常年跟随在他左右的人。所以深得皇上的信任,难怪这位李大人行事做派就不一般了。那他这次要来宣布太宗皇帝什么最高指示呢?

接下来,钦差大人的话可就吓人了。他宣布皇帝的密旨,就是要处死周承瑨等七人,罪名是他们违反诏令,逗挠不用命,就是说他们的进军迟缓延误军机。钦使之言犹如晴天霹雳,众将官全都傻了。可是圣旨已经宣布了,大家只能够乖乖服绑。毕竟抗旨不遵,那相当于谋反,家里还要遭连累,横竖都是个死。这不倒霉催的吗,这个人在营中坐是刀从天上来。

钦差来了,也没审也没查,上来就要杀人。众将官觉得冤,想到这,其中有一个叫田仁郎的人,就大声哭了起来,吵吵闹闹的要求看皇上的圣旨。听到这个话,李飞雄怎么回答的?就一句话,直接下了吓得田仁郎不敢说话了。李钦差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封州怎么样杀李鹤吗?”。

封州杀李鹤跟军中杀众将领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去了。封州杀李鹤是怎么回事?据历史记载,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在这个事之前,有一个密使向太宗报告,说“封州有个知州叫李鹤,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他竟然向皇帝诬告手下的军官谋反”。太宗皇帝一听勃然大怒,最后李鹤一个正五品朝廷命官,没有经过任何的审讯审判,就凭着使者的报告直接处决。

这会李飞雄提到封州杀李鹤,什么意思呢?言下之意就是,皇上让我过来专门杀你们,你们乖乖受死就得了,哪有那么多的话。封州刚刚杀了李鹤,你们不知道怎么杀的吗?钦差大人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群人哪里还敢说话。看到钦差大人行事如此果断,说话铿锵有力。更重要的是,他一进来就喊出了七位清水大营将领的姓名,甚至对驻军的地点数量任务都说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这让一路上跟过来的官员们,心里是更加的确信,这位钦差特使不一般。他不仅有皇命在身,更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是还是不对,这个钦差大人要来清水大营处置这些降领。你直接来处置就是了,为什么要绕路再拉上他们呢?这一点的确很奇怪。不过还没等各位大人想清楚想明白,这会又有事情发生了。

反转了,就在钦差李飞雄大人,押解着被绑的众将领向秦州进发的时候。在路途之中,突然田仁郎大叫一声,坠落马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李飞雄听到声音,急忙掉转马头上前查看,只见田仁朗双目紧闭十分痛苦的样子。李飞雄就命令士卒给田仁朗松绑,自己走上前去想要查验,就在这个时候,田仁郎突然猛地起事,把李飞雄摁倒在地。紧接着同样是清水大营的将领刘文裕,冲上前去与田仁郎合力,将李飞雄捆绑了起来。

剧情怎么转的那么快,所有人都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得李飞雄大喊“田仁郎谋反要杀使者”。可是田仁郎却说“恶贼李飞雄假冒钦差,已被我等拿下”,李飞雄的话我们不能理解,但是田仁郎的话就让人觉得糊涂了。他怎么就突然说这个钦差是假的呢?这就得说到之前发生的一件小事了。

在去秦州的路上,这七位被绑的将领当中,刘文裕有意接近钦差,然后小声跟他说道“李大人,我和您一样,当年曾经在皇上身边干,当皇上还是晋王的时候,我也跟过他,现在我命在旦夕,您却手操生杀大权,您就忍心不救我一命吗?”。

说完是不停地向这位李钦差哀告哀求,那么李钦差什么反应呢?刘文裕是打死都没有猜到。李飞雄悄悄说了一句“你能和我一起谋取富贵吗?”。刘文裕一听下巴都要掉了,什么情况?钦差要跟我一起谋富贵,我一个将死之人戴罪之身,他一个皇帝身边的红人。他跟我谋什么富贵?

刘文裕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再回想钦差大人之前所有的行迹,一没有出示皇帝的圣旨,二没有正经的信物,就带着几个随从,到军营就拿人。难不成这个钦差是假的?想到这里,刘文裕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办?现在他思来想去,决定先答应这个钦差大人谋取富贵一事先稳住他。紧接着他悄悄地靠近了田仁郎,把刚才钦差说的话转述给了田仁郎,请田仁郎将钦差拿下,看看究竟是真是假。

于是乎就出现了刚刚那一幕,事情发展到这,所有人都慌了。田仁郎等人虽然怀疑钦差是冒牌货,但是你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要是绑了真钦差,那可就真是造了反了死路一条,全家被连累。他们当然是慌,而那些一路跟随下来的官员更慌了。如果钦差是假冒的,他矫诏杀将,毫不疑问是谋反。可是进群官员跟着他鞍前马后的穿州越府,这算了算共犯呢?。

如果钦差不是假冒的,他们现在不救钦差,将来圣上怪罪下来,恐怕也是死罪难免活罪难逃。不过,此时最荒的人是钦差本人李飞雄。为什么呢?因为他真的是假钦差。什么情况呢?李飞雄被押回秦州之后,秦州知州段思恭立马就开始了审讯。

一开始李飞雄还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奉旨钦差。可是段思恭立马反问道“好,你说你是钦差,你说说皇帝给你的旨意是什么?你说你是皇帝的南府亲吏,那你当时是在哪个部门任职?现在又在哪里上班?什么职位?你倒是说来我听听”。

面对这一串的问题,李飞雄就崩溃了。他只能招供,他这个钦差是假冒的。那他为什么要假冒钦差呢?答案说出来吓你一跳,李飞雄他想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想夺取秦州兵权,在这里自立为王。这李飞雄胆不小心挺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一匹马,就要夺走一座城池,想要谋反。他哪号人物?他又为什么选择秦州这个地方呢?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什么意思呢?李飞雄的确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不过倒也算不上是个人物,他不过是秦州节度判官李若愚的儿子。但他从小就因为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不服父亲的管教,被赶出了家门。这家伙后来就在京师,还有魏州那一带活动。整日是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就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成为了一个职业的“恶棍”。那他策划这个行骗大案,之所以选在秦州下手,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在秦州做官多年。

利用这层关系网,李飞雄就轻松地掌握了秦州的情况。无论是秦州的山川地形大小官员,还是此地的驻军情况,他烂熟于胸。这些个细节情况,就能够骗过很多官员。而他之所以选择从盩厔驿开始自己的假冒钦差的生涯,是因为他的岳父正是凤翔府盩厔县的县尉。他先是从岳父那里偷走了官马,然后就在集市之上买了一个马缨,接着就到盩厔驿取驿马。

李飞雄乘马一路向西,所到之处就生拉硬拽地把当地官员让他们跟着自己。既壮了声威,又证明自己的身份。到了钦差会被怎么处置呢?最后是太宗皇帝亲自下旨,李飞雄夷三族,判得可以说是相当之重。因为按照当时审问的情况来看,李飞雄一共有三条罪状。冒充制使,矫诏捆缚大臣,企图叛乱有反逆之心,且有实行的行为构成了谋反罪。

根据当时宋代的刑法规定,谋反罪的处罚是主从犯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的儿子母女妻妾变官奴婢,没收全部家产,伯叔父兄弟之子要流三千里,这是规定好的处罚标准。但宋太宗的处理意见,明显超出了这个标准,可见他对此事有多么生气。皇帝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李飞雄一个人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差点就夺了秦州,还想自立为王。换做哪个皇帝忍不了,那肯定是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他的家人自然也要受牵连。但这件事情,可不止是家人受牵连这么简单。跟李飞雄相关的,不相关的人也都受到了处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几位随行官员的处理意见,姚承遂、王守定、卢赞这三个人。从整个故事来看,他们是被李飞雄骗了,对于李飞雄的“大计划”他们完全不知情。他们有错吗?当然有。这三个人有失职之罪,应当查验不查验。按照宋代的法律,这种公罪最多就是判几年。但是宋太宗却下令,将他三人腰斩于市。

给李飞雄骗去驿马的驿卒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他更惨,他受到了跟李飞雄一样的待遇,也被夷了三族。事情发展到这,涉案人员基本上也就都处理完了。不管处置得合不合法合不合理,这事到这也应该结束了吧?可是宋太宗觉得还不够,他又接连处置了几个人。

一边的是李飞雄在京师一带的狐朋狗友,他们也被处死了。你说他们冤不冤?就因为交错了朋友,这也有罪了。怎么还有一个人,比他们更冤,这个人叫李若拙,是当时朝中一个五品官员。宋太宗一看,认为李若拙和李飞雄的爸爸李若愚,你们俩名字很像,搞不好就是兄弟。于是乎就下令,逮捕李若拙审讯。一问才知道,李若拙和李若愚不是兄弟,也没有亲属关系。两个人有通家之好,又都姓李,所以就取了个联名,这李若拙对案情毫不知情。即便如此,宋太宗也不打算放过他,判了他一个流放。谁让你跟他同一个名字,谁让你跟他们家关系好。

你说这个李若拙不是倒霉催的吗?他连李飞雄都不认识,只因为名字没取好也被罚了。宋太宗不对劲,他明显对这件事情反应过激。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宋太宗觉得这件事,对他而言伤害不大侮辱极强。伤害性不大很好理解,因为最终李飞雄没有能够得逞。那侮辱性极强又怎么理解呢?

回顾整个事件,你要说李飞雄的计划真的天衣无缝吗?其实不然,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比如驿卒对他的怀疑,晚上来换马以及拿出了并非常规信物的“马缨”作为信物。再比如后面几位大人,也都对他有所怀疑。为什么要跟随他去办差?再到后来来到了清水军营,田仁朗要求看圣旨也是怀疑。其实要说起来,这些人基本都怀疑过李飞雄,可是问为什么最终还是让他给骗了呢?

这事就跟宋太宗有关系了,其实李飞雄案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当时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政治时期。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宋太平兴国三年,是宋太宗即位的第三年,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呢?那恐怕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因为按理说,是轮不到宋太宗来继承皇位的。太祖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了,完全可以接任。但是宋太宗却抢在侄子之前,登基做了皇帝。所以当时就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是不是他杀害了哥哥篡权夺位?不得而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谜案“斧声烛影”千古之谜。

“斧声烛影”之后,很多人就怀疑宋太宗你得位不正。就在这个时候,宋太宗的救星出现了,此人名叫赵普,他公开宣布宋太宗那真龙天子合法继位,而且他有证据,他拿出了一个叫做金匮之盟的东西。据史料记载,金匮之盟是公元961年,杜太后也就是宋太祖宋太宗的母亲,让宋太祖赵匡胤确定其身后皇位继承顺序的一个誓约。

据说杜太后临终前,把宋太祖叫到床前就是赵匡胤,就他进行了“灵魂拷问”。“你知道为什么你能够得到天下吗?”赵匡胤就回答“那都是列祖列宗和太后您积德的福报”。杜太后立即反驳道“不对,是因为周世宗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儿子,才让你有机可乘。假如后周有年富力强的国君,你是不可能夺取政权,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我们老赵家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一定要保证国家有长君。你死之后,传位给你的弟弟光义吧”。

就这样,宋太祖和母亲约定,自己死后传位给二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传位给三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再将皇位传给太祖的长子赵德昭。这样外人就没有机会,篡夺赵家的江山了。这就是“金匮之盟”的内容。可以说“金匮之盟”将长久以来,“父终子继”的皇位继承传统,变成了“兄终弟及”。这使得宋太宗继承皇位就具有了合法性,但是金匮之盟的出现并没能消除或者说没能完全消除,人们对宋太宗的质疑,大部分人的反应大概是这样的。

故事很好听,但是我不信。而随后发生的很多事情,又加深了大家的怀疑。按照金匮之盟当中的规定,接下来继承宋太宗皇位的应该是他的弟弟他的侄子,而不是他的儿子。然而诡异的是,他的弟弟和侄子接连死于非命,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谋反被处死了,还有的说是病死了。

总之,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皇位“哎呀!那怎么办呢?那就只好我自己的子孙来继承了”。这个话一说出口,质疑的声音可就更为刺耳了。那怎么办?宋太宗为了巩固自己的新政权,就启用了“特使”,他认命自己的亲信,以钦差特使的身份走向全国各地,清除异己夺取权利。

在特使无处不在的政治背景之下,各地官员人心惶惶。李飞雄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出现的,他利用了这个机会,没有哪个官员敢得罪皇帝的身边人,也没有人敢顶撞他们,甚至没有人敢查验他的身份。这在正常社会形态下,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个案件的细节,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但凡有人想查验他的身份,李飞雄就说“奉皇帝密旨”。有人想看圣旨的内容,李飞雄马上说“你没听说过封州怎么杀李鹤的吗?”大小官员就没有人敢对抗了。

而要说起来“封州杀李鹤”不也是这位宋太宗的“杰作”吗?所以要认真算起来,这件荒谬的行骗大案,之所以能够实施,他的根源在宋太宗。一言以蔽之,李飞雄是钻的宋太宗的空子,他表现得太像宋太宗的那些亲信使臣了,官员们才会上当受骗。宋太宗也正是清楚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觉得我这是被李飞雄打脸了。于是就恼羞成怒,大笔一挥该杀的不该杀的他都杀了。宋太宗从来就是一个狠人,这就是这桩奇案唯一的真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引言 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军事工程,它的建筑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寻到西周时...
原创 康... 题记:近代中国的悲惨,表象是清政府的无能,一味的对各国列强妥协。深层的原因其实很多,最重要的是全国全...
原创 袁... 东汉末年,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袁绍,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
原创 晚...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晚清的堕落,导致种种悲剧,是我们最不愿提起,却最应该...
原创 清...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座多民族居住的城市,这里被誉为优美的牧场,它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
原创 蒙... 文/一度历史观V 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却为何要善待宋朝皇室?专家:原因很简单 导语:在宋金元这一历史时...
原创 晚... 慈禧太后,晚清实际统治者,垂帘听政长达半个世纪。外国人这样描述慈禧太后,“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
原创 整... 日本是美国的附庸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发展,在日本人眼中,强者就是用来钦佩的...
原创 清...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
原创 袁... 提起袁崇焕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抗金名将(后金),做到大明蓟辽督师的位置,此人曾长期镇守在山海关外的辽西重...
郭守敬纪念馆加入大运河博物馆联... 郭守敬纪念馆加入大运河博物馆联盟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我市郭守...
原创 清... 在清末民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因为...
原创 淮... 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因为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一个叫平谷堆,一个叫尖谷堆。登上这两个高约三十多米,相隔...
原创 李...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扼腕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一句话也成了人们心中关于时运不济的典型案例,每每...
原创 赵... 第一,赵普的罢相,要知道宋太祖能够建立宋朝,有两个重要的功臣,一个是他弟弟赵光义,一个就是他的宰相赵...
原创 西... 西夏是一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非常发达。西夏的繁荣,得益于历代皇帝的智慧,他们审时...
清朝公主远嫁和亲,被驸马圈养至... “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封建父权社会当中,因为担心女性成长得比男性更为强大,男性不仅不允许女性读书写...
原创 龙...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
原创 清...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明月空悬待君王。——《宫怨》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一...
原创 这... 但凡是历史上的皇帝陵墓,一般都是被修筑得金碧辉煌,而且安保系数也特别高。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偷取墓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