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用革命英烈给地方命名不算很多。远的不说,比如陕西的志丹县,是为纪念刘志丹将军。山西的左权县,是为纪念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的左权将军。此外还有陕西的子长县,子洲县,吉林的靖宇县,黑龙江的尚志县等。
很难说是这些英烈因地名而长存,还是地名因英烈而闪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威震日寇的国军高级抗日将领武士敏将军,为了纪念和褒奖这位抗日英雄,山西沁水县就随了士敏这个名字。
一、少有报国志
武士敏是国民党中早期的革命家,自幼读过私塾的武士敏,家资颇丰,家里是远近有名的大地主。也许是家风熏染,武士敏自小就有报国之志。早在学生时代,武士敏就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投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支配下,武士敏积极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就此开启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生涯。在著名的护国讨袁斗争中,武士敏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舍身忘我奋力杀敌,博得各界赞誉。
武士敏早年参加靖国军,后投身杨虎城麾下,战功卓著,晋升少将。抗战爆发后,武士敏奉命镇守中条山,在这期间,因战功卓著,武士敏荣任98军军长,晋升中将。
二、喋血东峪
中条山无疑是山西的屏障,它的身后就是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此外还有西安和大西北也在它的护翼之下,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日战争处于胶着的战略相持时期,谁占据中条山,谁就有战略主动权。
在中条山对峙中,武士敏身先士卒,带领98军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尤为难得的是尽管当时98军已经被3万日军重重包围,被压在沁水县东峪、西峪弹丸之地。然而武士敏却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在战斗中,武士敏被敌人弹击中壮烈牺牲,而这一年武士敏年仅49岁,正值壮年。
就在98军在敌后艰难支撑之际,为了劝降武士敏,日军派武士敏将军原来的旧相识来游说,面对老熟人的劝说,武士敏怒不可遏,直接把来人押下,自己翻身重返战场。在将军的心里,作为一名军人,战死沙场就是最好的归宿。其实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武士敏将军这些大义凛然的举动,体味到武士敏抗御外寇为国献身的伟大气概。
三、民族大义为先
武士敏将军牺牲后,作为老友,作为同志加兄弟的左权将军更是悲痛,含泪为武士敏手书挽联。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对武士敏坚持抗战的由衷钦佩,无不凸显武士敏将军与八路军血脉相连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
获悉武士敏壮烈殉国,延安各界沉痛悼念,《新华日报》为武士敏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为了缅怀这位抗战将领,八路军决定把将军的牺牲地以将军为名。
武士敏将军与八路军的关系历来很是融洽,即便是后来阎锡山背信弃义掉转枪口与八路军为敌,武士敏将军不为所动,依然与八路军继续保持合作。这种始终把民族大义摆放在首位的高风亮节,就连阎锡山也为之汗颜。
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武士敏一直视为知己朋友和战友。尤其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怀着抗日救国的决心,武士敏率部奔赴前线阻击日军南进西犯,在这期间,武士敏所部与八路军129师协调动作一致行动,在正太路沿线重创日军,在太行太岳与敌人周旋。
尤其是在1938年粉碎敌人的围剿的战斗中,武士敏与八路军一起共同作战屡建奇功。在子洪口、天神山、太岳,武士敏部风头正劲,奋力拼杀大败不可一世的日军109师团,使敌人闻风丧胆,大展我军雄威。
英雄南路,东华门外。在长治市南郊,这里原先是明皇朱洪武第21子沈王的皇城,尊贵的位置自然不凡。而现今,这里就是“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缅怀忠烈,武士敏将军的遗骨被重新安葬在这里,而“武士敏纪念馆”就在这陵园中央。
青松翠柏,白色墓丘,墨玉墓碑,这样的画面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在陵园正中间,先烈们铁血精神和高尚品质傲然人间。纪念碑的正面,是时任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主席程子华题写的"太行太岳烈士纪念碑"九个丹漆大字,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人民永远纪念着你们”。
其实就武士敏这些革命英烈来说,人民永远纪念他们,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悼文,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值得纪念的是,在后来的2014年9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问世,武士敏将军赫然其中。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达官贵人,当他们成为墓穴的主人的时候,还有谁会记得他们?而反观武士敏这些革命英烈,即便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即便是一百年过去一千年过去,依然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依然会传延百世千古流芳。
四、总结
武士敏是威震中外的一代抗日名将,在抗战期间,他率部纵横驰骋于敌后,从太行山到太岳山中条山,从冀中平原到上党盆地,武士敏所率98军淤血奋战,屡建奇功。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抗战名将,人民不会忘却武士敏留在心中的英雄形象。
武士敏将军牺牲后,举国震动,延安各界纷纷悼念将军的英魂。《新华日报》发表了大量的悼念文章,人们认为武士敏不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共产党,都必须是革命烈士。为了缅怀武士敏的英雄精神,人们自发地把将军的牺牲地以将军为名,这就是八路军和边区人们缅怀将军的最好方式。
武士敏将军对中国革命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来说,其实并不需要依仗什么来纪念,实在说,这东条山不就是一座丰碑吗?这东西峪不就是将军的脊梁吗?沁水长流,长条山永在,将军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沁水,于是必然会迎来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