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沫若:坚决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泪: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错了
迪丽瓦拉
2025-07-27 14:02:49
0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优秀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观赏性,它是一种看得见的文物,透过它,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古人风貌,先贤思想。

宇宙洪荒,亘古绵长,在时间的洪流中,人可以消逝,建筑却容易留存,它不会因时间而减损生命的厚度,反而历久弥新,韵味无穷。

在建筑界,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名声赫赫,他是华人的骄傲。

其实,在人才辈出的民国时期,也有一位建筑大师,他就是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他和妻子林徽因在建筑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对中国的建筑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曾连夜挥笔2万字恳求不要拆除古建筑,奈何以郭沫若为主的一派表示"坚决拆除",对此梁思成痛苦流泪,发出"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错了"的感慨。

学成归国搞建筑

19世纪末,著名改革家梁启超因受到捕杀而逃亡海外,1901年,流窜期间,大儿子梁思成出生了。

战争爆发后,梁思成跟随父母回到国内,1915年梁思成成功考入北平清华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前身。

1923年,他于清华毕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有了更深的往来,一年后,两人相伴赴美留学。

来到美国后,梁思成就读于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在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又前往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两人随后在美结婚,又怀着报效祖国的念头一起回到国内,起初梁思成执教于东北大学,并尽其所能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他开创了我国建筑学系的先河。

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对建筑有着别样的情怀。面对建筑古迹,他们看到的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积起来的艺术。

1932年,应上级领导的安排,梁思成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任务完成的很漂亮。此后梁思成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他希望能将这些古建筑登记在册。

于是,从1937年起,他和妻子林徽因等人的足迹留在了中国十五个省二百多个县的大地上,测绘和拍摄了二千多件古建筑遗物。

之后他又将考察结果撰写成文章发表,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梁思成就是这些古建筑的代言人,他为这些凝固的艺术费尽心力。

百年古迹要拆除

1949年,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地宣布新中国成立,北京也成为我国的首都。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北京与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曾经有六个朝代在此建都,这所历史文化名城里古建筑众多,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北京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老北京里有数座牌楼,城墙,当时有些人认为这些城墙代表了封建,应该拆除。

尤其是郭沫若,他坚决要求拆除城墙、牌楼,他认为这些城墙等古建筑阻碍了北京交通的发展,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同时作为新成立的国家,应该将所有的资源投入新中国的建设,这些古建筑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对于这个新生的"婴儿"来说压力太大。因此以郭沫若为首的一批人坚决表示要拆除这些城墙。

对于梁思成来说,这些带有厚重历史气息的建筑是天然的研究场所,他听闻这些古建筑要拆除,赶忙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议。

他主张保护这些古老的城墙,他提议将旧北京城保护下来,在西郊建设一个新北京,让文化的血脉永远流传下去。

但梁思成的奋力力争没有得到所希望的结果,最终还是不敌郭沫若等人。

1953年,北京开始逐步拆除牌楼,城墙,看着这些历史的承载者轰然倒塌,梁思成痛苦不已,他眼含热泪向郭沫若哭诉道"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错了"。

是非对错终确定

拆除工作已经开始了,梁思成仍旧没有放弃,多次上书意见,甚至与主管拆除工作的吴晗多次发生争执,但结果都不如人意。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梁思成的据理力争下,北海的团城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几十年过去了,北京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现在去北京,已经看不到昔日北京城的内外城墙,那些有着历史痕迹的古建筑也看不见了,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昔日北京城的场景只存在图片中。

如今,国人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大大提升,更多人明白这些古建筑不仅仅是供人居住的场所,它是历史遗迹,是艺术瑰宝。

可是现在大家要想去看古城墙之类的古建筑,只能选择去古建筑保存相对比较完善的西安和南京。

事实证明当时没能保存北京的城墙等建筑真的做错了,时间也证明了梁思成先生当时的抉择是相当有远见的,可是再怎么懊悔,这些已经被拆除的建筑也覆水难收了。

其实,拆除这些古建筑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环境下做出这样选择的人是没有错的。就郭沫若而言,他对国家拥有一片赤诚之心,他早年留学海外,对这些城墙没有太大的感觉,北京的发展是他真实的看法。

梁思成本身就是研究古建筑的,他十分清楚这些古建筑存在的必要和存在的意义,不过在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一切都要让位于经济发展,所以说"做错了"只对事不对人。

往事不可追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改变,但是会给我们带来警醒。

当年梁思成先生的话尤历历在耳,保护古建筑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后人也能亲眼看见这些美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朝代,而溥仪也是最后一个在位的皇帝,溥仪在位期间中华民国建立,他也被赶出了...
原创 探...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千百年来无数人...
原创 汉... 关于刘启打死吴国太子刘贤的故事,在史料中只有寥寥数笔: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
原创 首... 文|格瓦拉同志 自华盛顿在1789年就任首任总统开始,在美国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已有46人担任过...
原创 唐...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个好故事。在我们古代悠久的历史中,其中唐朝的这一段历史就可以说得上是后人...
原创 朱... 在中国封建社会,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厚葬风气盛行,即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帝王作为国家的...
原创 满... 满清早期的时候,真的宛若神助一般,爱新觉罗一脉只要是男人,似乎都是一个天生的军事人才,这一点实在是太...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能够力压刘备孙权二人,成为天下最强诸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手下有不少强大的...
原创 李... 说到宋代的词人,我们必然绕不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平心而论,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其中却少有女才子,尤其...
原创 潘...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潘家园已经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很多人喜欢在那里的街头闲逛,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是...
朱元璋对农民有多体贴?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众多帝王中,朱元璋是一位出身最为低微的皇帝。他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饱尝了农民...
原创 古... 众所周知,古代开国皇帝往往被称为太祖,例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似乎这是个规制。 然而中国...
原创 苏... 从 1858 年开始,沙俄正式入侵我国,在接下来的 20 年时间里,沙俄分别与清朝签订了 4 份不平...
原创 日...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至今仍保留着天皇及皇室。但作为皇室家族的成员,他们并不像社会大众...
原创 为... 按照盟军最初的构想,战后的日本不仅仅只是被分为两个国家那么简单,他们的计划是让其分裂为四个。但后来由...
原创 山... 青帮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帮派,出现过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民国四少之一的袁克文,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张啸...
原创 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十七岁驰骋沙场,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岳云十...
原创 粟... 粟裕是解放军中的“战神”,在历次战争中取得过辉煌的战绩,曾经一手导演了 孟良崮战役 ,全歼国军王牌美...
黄令仪:我愿匍匐在地,擦干祖国... 黄令仪,一个在科技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她的人生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她是中国微电子领域的杰出代表,...
原创 中... 1880年3月20日,旧历二月初十。 总税务司赫德函告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称出洋监督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