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文家市村人民路34号,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工农红军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第六批)”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增补点(第八批)”国保单位增补并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创办于1841年,后更名为里仁学校。1977年,在旧址西侧新建秋收起义纪念馆,陈列大量有关秋收起义的史料,并负责旧址的保护。主要景点有会师旧址(成德堂、里仁学校操场、标语巷)、历史陈列馆、杨勇将军故居、文家市大捷遗址、毛主席植板栗树遗址、秋收广场、“光辉起点”红旗雕塑、“星火燎原”主题雕塑等红色景观景点。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广场
“光辉起点”红旗雕塑
“星火燎原”主题雕塑
标语巷
成德堂
里仁学校操场
前敌委员会会议教室
历史陈列馆
毛主席植板栗树遗址
文家市大捷高升岭战壕遗址——战壕
杨勇将军故居
工农红军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位于江西修水县城,原为修水县商会会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合并项目,并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1927年9月9日,驻修水县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团部官兵在此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踏上了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征程。
1977年9月,为纪念秋收起义五十周年,在师部旧址附近建有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增补点,包含“上坪会议旧址、刘家祠堂、江口陈家祠堂、围山书院、积谷仓、彭家大屋”共六处革命旧址。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合并项目,并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上坪会议旧址: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上坪村,是首次讨论中国革命道路前进方向的重要会议会址。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村,是毛泽东主席军事生涯首战告捷之地。
江口陈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张坊镇江口村,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临时休整场所。
围山书院: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村,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一部驻地,也是谭嗣同的老师、浏阳名儒涂启先主持创办的书院。
积谷仓:位于文家市镇人民中路里仁巷内,是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时开仓赈灾、救济百姓的场所,建筑物现只保留部分遗址。
彭家大屋: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五神村,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团担负警戒任务临时驻扎地。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主席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发起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也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时间背景:1927年,中国处于动荡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相继对共产党员进行镇压,导致革命进入低潮。为反抗国民政府的镇压,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起义过程: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后,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决定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历史意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虽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