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之后,长安不再建都,十三朝古都沦为三线城市,原因使人感叹
迪丽瓦拉
2025-07-29 05:32:42
0

都城是江山社稷的根本,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依照华夏民族的“中庸”观念,都城要建在天下的中心位置。《吕氏春秋慎势》是这样解释,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从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开始,到宣统皇帝退出历史舞台,封建社会历经十七朝,总共2132年的历史,包括藩镇草头王在内曾现过493位皇帝。

朝代的更迭必然要伴随皇都的变迁。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有很多,像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开封、咸阳、广州、成都等等。也不是所有的朝代取代前朝后,都要重新选址定都,有的城市被多个朝代和帝王选为都城,次数最多、名气最大的应该属西安,古称长安。

长安有十三朝古都的称呼,西周、秦朝、西汉、新莽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都曾建都于此。

平心而论,长安见证过半部封建社会的沧桑。然而,伴随唐朝灭亡后,再也没有朝代定都于此,使得长安逐渐与繁华富庶渐行渐远,沦为封建年代的三线城市。

为什么曾经的关中核心、天下之本会沦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境呢。根本原因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安自身的缺陷日趋明显。

战火洗劫和经济南迁

唐朝以后,长安给人的感觉是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稀少,农作物生长一般,但在秦汉时期不是这样。

长安地处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心位置。南挨秦岭,北靠渭水。关中平原又是华夏文明的中心,长安因此是中心的中心。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相对平坦,那时的气候也相对温和,降雨充沛,植被茂盛。

历史上,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雍州。遥想当年,大禹把天下划为九州,分为九等,雍州位居上上等。《史记货殖列传》评价说:

夫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十居其六焉。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能够强大,与之密切相关。西汉中期,汉武帝重新开凿灵轵渠和白渠,使得原本富庶的关中平原再次锦上添花。

王莽篡汉后不好好经营,使得绿林和赤眉趁机而起。他们先后攻入长安,把关中平原折腾得够呛。东汉末年,郭汜李傕也来了,再次把长安洗劫一空,造成《后汉书董卓传》形容的那样:

董卓初死,三幢民尚数十万户。李郭相斗,放兵劫略,加以饥馑,献帝脱逃,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唐朝李家因为起源于甘陇贵族集团,所以他们的老营设在关中平原,长安再次成为都城的首选。

中唐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唐朝一只脚踏入覆灭的深渊,关中平原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安史之乱也成为压死长安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此同时,赶上农耕文明的经济重心南移的浪潮,农耕文明逐渐由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长安在华夏民族的璀璨星河里逐渐黯然失色。

安全系数降低

漫长的华夏文明是一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爱相杀的历史。汉朝窦宪北击匈奴,匈奴远走欧洲,造成北方大草原权力真空。

匈奴人走了,很快崛起多股游牧文明势力,填补北方草原的空白。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游牧势力趁机而入,相继攻伐取代过去的匈奴,成为农耕文明新的边患。

过去秦朝和汉朝建都关中平原时,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东面是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是武关,四关天险环绕,堪称鬼斧神工的天然要塞。《史记刘敬传》记载说:

且夫秦地背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握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握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西汉谋臣刘敬(也作娄敬)向汉高祖刘邦建议定都长安时,说秦地四周有山川环绕,黄河又从此经过,四方的要塞坚不可摧,地盘也足够大,能够装的下百万士卒。

再加上秦国的老底子,哪怕是天下大乱,也不足以担心。进可攻,退可守。好比与人搏斗,应该扼住对方的脖子,冲着后背给他来一下。如今建都关中,就是锁住天下的喉咙,敲打诸侯的后背。

后来,张良也建议说: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臣服,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汉高祖对张良是言听计从,既然子房也同意,那就定都长安吧。

唐朝晚期,农耕文明进入五代十国,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斗得不亦乐乎,北方草原的契丹游牧势力趁机崛起建立辽朝。后晋石敬瑭没有称帝以前,跟后唐李从可闹翻了,他以晋王身份从河东起兵,与李从珂分庭抗礼。

石敬瑭肯定不是李从珂的对手,为了搬倒李从珂,石敬瑭委曲求全,主动认辽朝太宗耶律德光为叔父,许诺事成之后,奉送幽云十六州。白捡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儿子,耶律德光当然不会拒绝。

辽朝发兵帮助石敬瑭灭掉李从珂,幽云十六州从此划入契丹版图。先后经历辽朝、金朝、元朝直到明朝,幽云十六州才回到汉人手中。

幽云十六州失守,农耕文明的天然屏障尽失,北方门户洞开,长安裸露在关中大地,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作为都城首选的优势也就全部丧失。

漕运的兴起

古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南方的交通工具主要以舟船为主,北方则以牛马居多。

以运载能力来说,牛马的运输能力显然不及舟船,何况牛马还要吃草料,运输的成本更高。有历史学者统计,汉武帝时期,从长安向边塞运送粮草,每一斤需要消耗十九斤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晚年,彻底放弃戍边屯田的最大原因。

隋朝建立后,隋炀帝不惜赔上大隋国祚也要开凿大运河,就是为了解决北方物资运输的问题。正是从隋炀帝开始,华夏历史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漕运”。

隋炀帝忽略了一个问题,关中地区海拔比南方要高,运河凿通了,但是由低往高的漕运问题永远永远也不会解决,朝廷依然面临巨大的运输成本压力。所以,隋唐两代即使有大运河,转运的枢纽却设在洛阳。

唐朝终结后,大运河的中心转移到开封。因为开封地势平坦,更加有利于漕运的运营。久而久之,长安作为华夏重心的位置被洛阳和开封逐步取代。

宋朝以后,历代王朝都不再考虑建都长安。明朝初年,朱元璋有效仿汉唐的意思,把都城搬到长安。公元1391年,他让太子朱标前往长安实地考察。结果太子回朝不久,英年早逝。

此时,朱元璋年事已高,内心萌生“传孙不传儿”的想法,想把皇长孙朱允炆扶上位。毕竟迁都是大事,朱允炆年纪太轻,稍有不慎容易滋生事端,进而动摇社稷。思来想去,朱元璋也就放弃建都长安的想法。

从李白笔下“长安市上酒家眠”的繁华,到杜甫眼中“城春草木深”的落魄。长安由沧海变桑田的巨变,承载着一段封建千年的变迁史。真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其... 说起空城计,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城墙抚琴自弹,神色自若,上演一场空城大计,吓走围城之将司...
原创 张... 做为曾经一方霸主的东北王张作霖来说,在早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家庭条件非常的差,但是即便如此,张...
原创 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秦国变法,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秦国似乎走向了强大的道路,商鞅在秦国整...
原创 赵...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里面有很多的经典桥段,其中赵子龙七进七出曹营,单身就阿斗的故事可谓是...
原创 靖... 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朝代,当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还有瓦舍以供百姓们娱乐。宋...
原创 侯... 侯景在归降梁国之前,曾经跟随过尔朱荣、高欢,而就是这样一个降将,靠着八百残兵一路发展,最终举起大旗反...
原创 郭... 郭沫若想让溥仪当他助手,溥仪回了他5个字,你怎么看? 文丨大石历史讲廊 清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
原创 毛... 毛主席一生有很多位秘书,那么,毛主席本人也当过秘书吗?当过的。毛主席应该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他曾同时...
原创 这... 苏联在其境内曾发现一座中国汉代宫殿遗址。 这事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1940年,在前苏...
明代永宣时期红釉瓷器真品图片鉴... 明永乐 鲜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珍贵的永宣红釉瓷器 自古华夏多尚赤,红釉一色大吉昌。 自元代铜红釉瓷...
原创 英... 其实自从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建立了哈德良长城的时候,就注定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会...
原创 《... 第十名,曹宁,恰似战场上独自行走的孤狼,长枪常伴其左右,每一次出击皆透露出令人不敢轻视的凶悍与决绝。...
原创 中... 不得不说,近代的日本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不仅仅是指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1个也是唯一...
原创 宰... 宋人在宰相欲通过兼职扩张其职权时,会通过直言进谏规劝皇帝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磨灭宰相揽权的野心。在宰...
原创 秦... 科技文明发展至今,仍然有许多事情无法解读。在古代那些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往往就会用神灵来解释,用这种...
原创 李... 李斯是一个大才,他帮助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天下,嬴政当了皇帝后,他就当了宰相,李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
原创 战...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
原创 文... 上文自造无极限更非闭关不合作:左宗棠联合法德排斥英国目的何在,我们谈了左宗棠系洋务企业的技术合作,主...
原创 韩... 最近网上又盛起了一股讨论韩信的潮流:“韩信到底有没有造反?”、“如果韩信不造反会不会被杀”诸如此类的...
原创 诸... 诸葛瞻死前大喊8个字,刘禅听后悔恨交加,姜维听后心如刀割 中国历史上,有着大量的厉害的历史名人,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