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版图极其辽阔,清朝鼎盛时期,北到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库页岛,西到葱岭、巴尔喀什湖,南到南沙群岛,总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版图基本包括了东西南北的地理屏障,因此从战略安全的角度来看,清朝的版图是非常完美的。
从历史地图上,也可以看出清朝版图的优势,比如东北方向,濒临日本海,而且有一座大型岛屿库页岛。库页岛作为清朝领土得到了国际条约的确认,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根据这份国际条约,不仅是我国绘制的清朝地图,世界大部分国家绘制的清朝地图都包括库页岛,比如美国绘制的清朝地图,就包括库页岛。但日本绘制的清朝地图却没有库页岛。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日本认为库页岛是和族人分支世代居住的岛屿。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所谓和族人的分支,指的是阿伊努人。阿伊努人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个原住民族群,历史上被日本人称为虾夷人,北海道也因此被称为虾夷地。
北海道原本是阿伊努人生活的家园,历史上并不属于日本,后来随着日本的扩张,逐渐控制了北海道这片土地。在日本扩张的过程中,阿伊努人大部分被消灭,而且日本也不承认阿伊努人原住民的身份,1899年,日本颁布了《北海道旧土人法》,规定阿伊努人是和族的支脉,并不是独立的族群。
这样一来,日本控制北海道就变得名正言顺。而阿伊努人除了分布在北海道之外,还分布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因此日本也把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视为和族人支脉世代居住的土地,不认为库页岛属于清朝领土。
第二,日本试图将库页岛纳入版图。日本控制北海道之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19世纪初,日本开始向库页岛扩张。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黑龙江入海口东南部,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的北海道相望。因此日本也把库页岛称为北虾夷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放弃了北虾夷地的称呼,开始统一称库页岛为桦太岛。
从19世纪初开始,日本不断向库页岛南部派出开拓团,与此同时,沙俄的势力也进入了库页岛北部,两国围绕着库页岛展开了不断争夺,到了19世纪中期,日本势力和沙俄势力已经在库页岛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
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瑷珲条约》等多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库页岛,但库页岛南部仍然由日本实际控制。1875年,沙俄和日本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沙俄占据的千岛群岛北部和日本占据的库页岛南部交换,沙俄控制了库页岛全境。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战败,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沙俄被迫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了日本,二战后日本战败,库页岛全部归属苏联。由此可见,日本历史上对库页岛有着很大的野心,一直试图将库页岛纳入版图。综合这两个原因,日本不认为库页岛属于清朝,因此日本绘制的清朝版图没有库页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