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采访过街头上的老百姓。晚清中国大臣中,最讨厌的大臣是谁?很多人都给出了非常统一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李鸿章。在很多朋友的固有印象中,李鸿章是一个为了荣耀的汉奸。在我们清朝末年签订的诸多不公平条约中,李鸿章签了。人们似乎潜意识里认为李鸿章是不平等条约的始作俑者。
但实际上李鸿章自己也是无奈的,他痛恨洋人,他要拯救清政府。但是面对软弱无能的统治阶级,他无能为力。其实认真来说,李鸿章本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他在反对义和团运动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他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从他给女儿选婿就可以看出来。1888年,李鸿章将自己22岁的女儿嫁给了一位40岁的大臣。当时大家都不看好这门亲事,认为李鸿章对女儿不忠。那么这场婚姻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
爱女人如命,慎重选择。
李鸿章虽然是个人大臣,但个人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古人讲究多子多福,李鸿章的子女关系却很淡薄。他只有一儿一女,有了两个孩子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很老了。尤其是他生下小女儿的时候,已经46岁了。
?也许是因为老来得女吧,所以李鸿章对女儿宠爱有加,堪称视她如掌上明珠。从出生开始,他的小女儿就享受着这个家庭最好的资源,李鸿章也从未因为重男轻女而有所偏袒。
在小女儿亭亭玉立的时候,他花巨资请当时社会上很有名气的老师。在当时女孩普遍不能读书的情况下,李鸿章支持女儿广泛读书,因为她想像哥哥一样上学。李鸿章是封建社会多么难得的一位父亲啊。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好,李鸿章的女儿有最好的老师。他的女儿叫李菊藕。这个小女孩很聪明,很有天赋。她能很快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正确认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所以,小姑娘能在所有小姑娘中脱颖而出。
正是因为从小把她像掌上明珠样养大,李鸿章才非常重视这个女儿。当李菊藕长到适婚年龄,李鸿章自己又舍不得了。他的女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要匹配的郎君自然也应当是最优秀的男人。可是李鸿章左看右看,都无法为女儿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人。
一来二去,李菊藕也被耽误了。22岁的她已经是大姑娘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结婚,难免邻居说闲话,但李鸿章根本不以为意。他觉得即使女儿不结婚,他也能养的起。
挑选大臣,年龄差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鸿章在朝廷认识了当时的一位大臣,名叫张佩伦。张佩伦虽然是个不屈不挠的人,但在政治道路上,他走得很坎坷。
从一开始,张佩伦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站派。每次中国和西方列强发生冲突,他都主张朝廷能够挺起腰板,对着西方列强出兵,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让他们见识大国威力。但是每一次,慈禧太后想的却都是妥协退让,这让张佩纶也很是无力。
实际上,当时的张佩伦对清政府的综合国力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如果真的在正面战场上相遇,清政府并不会是西方列强的对手。后面的一次交战当中,就是因为后勤保障和后备军力的补给不充足,导致张佩纶吃了败仗。
?明明很多人都要为这次失败承担责任,偏偏张佩伦就这么倒霉,背了黑锅,一次次被降级。但对他来说无所谓,他并不是一个把官职看的很重的人。
李鸿章很欣赏他的做事风格,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邀请他来家里给一双儿女当老师。和张佩伦在一起,李鸿章也在仔细观察这个人。他发现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人。
于是李鸿章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他把最爱的女儿嫁给了当时40岁的张佩伦。李菊藕完全理解父亲的决定,她也愿意听从父亲的建议。只是张佩伦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鸿章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事实证明李鸿章做了一个确实很好的决定。婚后夫妻感情深厚,互相扶持,让这个小家庭变得热闹起来。看到女儿如此开心,李鸿章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后世子孙,鼎鼎大名
李菊藕与丈夫成亲之后,每日里陪伴的对象,就从父亲李鸿章变成了丈夫张佩纶。与幼年时在家陪伴父亲一样,白日里李菊藕便陪着张佩纶在书房处理事情,读书写字;晚间,夫妇二人便会在一起喝茶品酒,吟诗抚琴,日子过得非常快活。
成亲之后没多久,李菊藕为张佩伦生了一儿一女。他们的儿子张志沂是个有才华的人。虽然他的工作有点不靠谱,但父母都挺为儿子骄傲的。
这个儿子后来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而他的女儿张爱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应该说,在张培伦的后人中,张爱玲是最有名的一个人。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是张爱玲的真实写照。她小小年纪就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创作高质量的作品。如果民国文坛没有张爱玲,那将是文坛的一大损失。
不得不说,李鸿章看人的眼光真毒辣。当时有那么多青年才俊想娶他女儿,他却选择了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角色,却没想到这个角色是女儿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