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申报》的主笔与社评
迪丽瓦拉
2024-11-02 04:36:23
0

原标题:晚清《申报》的主笔与社评

创刊于1872年4月的《申报》,在晚清时期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申报》初创时,组织机构比较简单,主要是主笔房和会计部。主笔房其实就是现在的编辑部,写社评的、编稿的都隶属于主笔房,主编被称为总主笔,普通的撰稿和编稿人员则被称为主笔。由于没有任何档案传承下来,晚清申报馆的人员流动情况一时还难以摸清。但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晚清《申报》的社评体现了主笔对当时社会的总体认识,也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大趋势。

一、1897年以前《申报》的主笔和社评

在1897年之前,由于主笔的关系,《申报》的社评呈现出由洋务而改良的特点。

《申报》创刊以后,笔政长期由浙江文士主持。首任总主笔是浙人蒋芷湘,其人在1884年考中进士后离开报馆,余事不详。继任总主笔是钱昕伯,浙江吴兴人,号“雾里看花客”,是王韬的朋友和女婿。钱由于身体不好,时常不能到馆,故总主笔的事务经常由主笔何桂笙代理。何是浙江山阴人,号“高昌寒食生”,据《申报》的挽文所记,其著述有《劫火纪焚》、《红楼梦题名录》、《齿录》、《一二六文稿》等。关于第三任总主笔,目前各种著述都说是黄协埙,一般认为在何桂笙于1894年去世后不久即由黄继任。但据笔者研究,第三任总主笔应是王韬。理由是:在清末长期旅居上海、从事报业的陈伯熙在《上海轶事大观》中曾言:王韬“光绪年曾任《申报》主笔,月撰论说六篇,月薪七十元。”而曾担任过《申报》主笔的孙玉声在上世纪20年代所著的《退醒庐笔记》中有《天南遯叟轶事》一文,讲到王韬担任总主笔的具体时间。该文说:“天南遯叟王紫诠先生韬……暮年总持《申报》笔政时予主政《新闻报》,故得朝夕过从,极文酒流连之乐。”《新闻报》创刊于1893年2月17日,首任总主笔是蔡尔康,孙玉声是第二任(郑逸梅:《上海旧话》)。由此推算,可以确定王韬应是《申报》的第三任总主笔。王韬于1896年7月3日在《申报》上刊登《天南遯叟告白》,宣布因年事已高,搁笔闭门谢客。这样黄协埙继任总主笔应在王韬卸任之后。

在蒋芷湘、钱昕伯、何桂笙、王韬任总主笔期间,曾供职于主笔房、襄理笔政的人主要有苏人黄协埙、蔡尔康、高太痴(何桂生弟子)、杨乃武、韩子云(《海上华列传》作者)、浙人沈定年、赣人吴子让等。这些总主笔和主笔们大都是具有秀才或举人功名的江浙文士,由于他们生活在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较大的江浙一带,因而思想较之内地知识分子要开明得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上海,开始游离于科举之外,逐步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他们任职《申报》之时,正值洋务运动进入高潮,洋务思想和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申报》的主笔和社评也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主笔们和洋务派的关系较为紧密。如吴子让曾在曾国藩门下任过幕僚,而积极投身于洋务事业的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人和《申报》主笔也有过从。翻检这一时期《申报》的社评,不难看出它的总倾向和当时洋务派与早期改良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是一致的,即鼓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制器、开矿、办厂以求富;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摒弃陋俗,以及浅尝辄止地介绍一点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知识。

二、1897至1904年《申报》的主笔和社评

《申报》的第四任总主笔是黄协埙,他得任总主笔之职大概是因了资格老的缘故。黄协埙,字式权,江苏南汇人,廪生,别署梦畹生,有《粉墨丛谈》、《凇南梦影录》、《沪事谈屑》等行世。黄接任总主笔之初,按照雷瑨的回忆,有金剑花、雷瑨、赵孟遴等3人任主笔。1902年,又有张蕴和加入。黄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念念不忘功名的人(1884年还入过一次秋闱)。他上任以后一改前几任主笔改良济世的办报风格,整日“竞竞于字句间,撰述之稍涉激烈者,记载之略触忌讳者,必于阅总时悉数删去”。他对于做论说文,强调文法,对当时流行的通俗易懂的报牍体颇有微词。因此,这一时期的论说文腐气十足,读起来简直与八股文同调,《申报》的声誉也大受影响,销量大跌。黄担任总主笔期间,对百日维新的失败不仅没有给予同情,反而大骂康梁大逆不道,这更引起全国舆论界对《申报》的反感,上海各报也抓住机会猛批《申报》。

三、1905年2月以后《申报》的主笔和社评

从1905年2月至1911年底,《申报》的总主笔共有三位,分别是金榴、张继斋和张默。金榴,字剑花,上海青浦县人,任职至1907年秋。继任的张继斋任职至1909年初。张默,名葆元,号蕴和,松江人,秀才出身。他从1909年初担任总主笔,直至民国元年史量才接办《申报》为止。这一时期,到底有多少人任过《申报》主笔,一时还无从确知,但有名姓可考者不下20人,包括雷瑨、赵孟遴、沈景贤、孙东吴、吴虞生、陆达权、严饴庭、颜仲珊、伍特公、刘师培、王锺麒、杨千里、孙玉声、黄虞孙、黄允之、孟森、秦晋华、汤幼谙、邵仲威、张雄伯、张叔通等。值得注意的是,从1911年8月底到岁末,该报社论多为无名、平子所作。考其名号,所谓无名、平子,竟是清末民初新闻界巨擘陈冷和狄楚青,而以往著述从未提及这二人在晚清曾担任过《申报》主笔之事。1905年以前《申报》的社评一栏没有标题,改革后的《申报》开始标注“论说”的字眼,并且“论说”的字数一般控制在1000字左右,篇幅稍有缩减。另外,1905年以前论说文的后面,经常附有说评注解式文字,而改革之后这类文字不见了,在1907年以后改为清谈类栏目。1911年8月24日以后的《申报》将论说改称为评论,字数减到600字以内,文风也从以往的夹叙夹议改进到纯粹的评论上来,真正成为社论了。改革后的《申报》基本上抛弃了对朝廷的依附,总体上做到了独立评论时事。1905年前《申报》的主笔基本上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旧式知识分子,而此后的《申报》主笔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留学回国人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时期《申报》的社评主调是鼓吹立宪。据笔者粗略统计,不含时评,从“论说”的数量上来说,为立宪呐喊的社评最多,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强,至于立宪新闻更是连篇累牍。

综上所述,历经了40年风雨的晚清《申报》,在不同主笔的编纂下,内容前后有较大的变化。在1897年以前,报纸的思想核心呈现出从洋务思想向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演进的轨迹。从1897年到1904年,由于总主笔的保守,《申报》在对戊戌变法等事件的评论中,有失偏颇,是《申报》历史上较为暗淡的7年。自1905年2月《申报》进行大改革后,报纸又重获新生,主持笔政的主笔们,极力鼓吹立宪,同情革命,对晚清立宪运动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黄晋祥)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万象特约作者:隔壁老孙)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小传:一次、一次、又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传奇少...
深挖坦桑尼亚贸易数据,对中非贸... 在中非友好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往来成为连接双方的重要纽带。坦桑尼亚作为非洲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原创 滕... 滕王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
原创 多... 多尔衮应该没有想过,自己死后几百年再被提起,是以如此屈辱的方式。多尔衮为清军问鼎中原劳苦功高,掌握大...
原创 细... 十大美男子中的第一位,自然就是潘安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说一个人长得非常帅的时候,也都会说他貌...
亚美尼亚是怎么成为第一个基督教... 这个不寻常但有吸引力的基督教十字架位于中世纪的Surb Karapet教堂,该教堂位于今天的亚美尼亚...
原创 夏... 古代中国商朝的迁都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充满了辉煌与荣耀,也蕴含着无数的谜团和故事。在这个...
原创 原... 晚清妃子长的真的美么?一组对比照告诉你,看完瞬间不淡定了 看过清宫剧后,很多男人都羡慕皇帝有后宫佳丽...
原创 司...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 东汉末年,传承了数百年的汉室走向了衰微,刘家的皇帝们再也没有...
原创 赵...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北宋...
原创 在... 引言 句丽方窃据,唐将已专征。国破千年恨,兵穷百战平。——《吊高丽》 朝鲜半岛上古时候的国家叫做高句...
原创 原... 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享年66岁。 那么成吉思汗到...
原创 作... 根据史料记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生中有8个儿子,其中他最疼爱的是老三刘如意,最终继承大统的是老二刘盈...
原创 原... 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的光绪皇帝在瀛台郁郁而终,年仅38岁。光绪4岁即位,亲政后渴望能有...
原创 清... 1882年8月25日,韩国尚处于李朝统治时代,也就在这一天,一支清军突然来到李朝的首都汉城。清军的神...
原创 郑... 引言 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其实相比于什么...
原创 韩...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非常著名的典故我们想来并不会觉得陌生,在书本上都...
原创 大... 众所周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存续了276年,传了12任皇帝。古人有给身故之人立牌位的习惯,但...
原创 4... 1940年2月4日,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曾经的苏联二把手尼古拉·伊万...
原创 你... 你不姓关,我不姓曹,咱哥俩喝一杯! 关公关老爷,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他与孔子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