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这些日子在看红色经典系列之《换了人间》。
昨晚看到了一个小情节,心有所动。
情节的背景讲的是毛主席为了建立中苏同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年底就去了莫斯科。
一开始,谈判并不顺利。
毛主席就在莫斯科住了下来,这一住,就住了将近两个月。
期间,他在师哲、孙维世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苏联的名人陵园,还特意凭吊了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卓娅等人。
毛主席注意到,女英雄卓娅牺牲时只有18岁。
他对着师哲、孙维世等人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我们国家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珍惜。
想了想,又说,我们的女英雄刘胡兰牺牲时比卓娅还小,只有15岁。
老覃认为,在我国的英雄人物中,刘胡兰可能最能让毛主席感动的人物之一。
毛主席为不少英雄人物题过词,比如说抗日英雄张自忠,毛主席题词为“尽忠报国”;比如说革命小英雄陈永康,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比如说因公牺牲的张思德,毛主席题词为“为人民服务”;再比如说大公无私的雷锋,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还有远渡重洋,前来我国战地救治的国际战士白求恩,毛主席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但刘胡兰是唯一能让毛主席两次题词的人。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问团在山西省文水县活动期间,副团长张仲实听说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回向毛主席作了汇报,请毛主席主席题词。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展纸研墨,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可惜的是,这幅字稿送达文水县后,因战争原因不慎遗失。
1956年12月,在纪念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共青团山西省委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重新题词。
毛主席立刻又重新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毛主席为一个人题写两次同样内容的题词,充分体现出了他对这位年龄最小的女烈士的褒奖和赞扬。
不过,就在毛主席在为刘胡兰第二次题词的同一时间,河北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来到北京,请毛主席为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士题词。
该信强调:河北省隆化县22万人民热切盼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
但是,毛主席婉拒了这一请求。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下面先简单说一下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董存瑞并不是隆化人,而是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他是在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牺牲的,牺牲时,年尚未满19岁。
董存瑞出生于1929年10月15日,小时候当过儿童团长,15岁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被编入东野贺晋年担任司令员的第11纵队的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担任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因敌人隐藏在桥型暗堡里的火力太猛,我部队进攻受阻。董存瑞肩负起清扫障碍的任务,他抱起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桥下。但桥洞下面空空如也,无处安放炸药包,眼看总攻时间将至,为了减少战友们在冲锋时的伤亡,他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拉发了导火索。
不得不说,董存瑞的英雄壮烈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毛主席为什么没有给董存瑞题词呢?
原来,毛主席认为,董存瑞和刘胡兰不同,董存瑞是军人,刘胡兰是群众,给董存瑞题词,还是得由总司令来。
于是,冀兴坡从北京带回的是朱德总司令亲笔书写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回到隆化,冀兴坡把毛主席的意思给大家一说,大家都非常感动。
大家都觉得,毛主席这么处理,既充分体现了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又表达出了对董存瑞烈士军人身份的重视。
于是,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被镏金镶嵌在了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
毫无疑问,这8个字高度凝聚了国家领导人对董存瑞烈士英勇事迹的最高评价和对董存瑞烈士的无限缅怀。
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后来多次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董全忠老人后来还当选为省、县人民代表。
下一篇:原创 铁血帝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