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为何没能帮助刘备完成统一三国的心愿?毛主席跟身边人谈话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评价很透彻,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犯了3个严重错误。第一,选错了将帅,诸葛亮奉命离开荆州之前,将荆州交给关羽看守。荆州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可惜关羽没能守住。
最终,关羽败走麦城,不仅失去了荆州,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诸葛亮明知道关羽是一个傲慢的人,却还是把荆州交给了关羽。从这个角度来说,用错人的诸葛亮,也应该为荆州失守承担责任。
另外,诸葛亮后来安排马谡看守街亭,也是一种用人错误。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了。
第二个错误,诸葛亮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出手,亲自指挥前线的战斗。比如街亭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应该亲自带领大军前进,不应该分散兵力。马谡被围困时,他应该向北突进,及时控制局面。
第三个错误是战略失误,没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利用。毛主席曾评价诸葛亮的原话是,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诸葛亮几个错误,让本就处于劣势状态的蜀汉损兵折将,错失了很多机会,所以诸葛亮后来北伐了好几次,也没有办法改变局势,最后只能殚精竭虑,耗尽心血而死。
诸葛亮自从被刘备请出来以后,一直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没有愧对刘备,他的忠义和智慧,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不少人甚至将诸葛亮神化。
毛主席说出诸葛亮的几个错误之处,并不是对诸葛亮全盘否定,他只是站在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冷静地分析问题,从历史的人物身上,获取经验和智慧。
这也是毛主席喜欢阅读历史典籍的核心原因之一,在毛主席看来,读历史典籍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前人的经历,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看清未来,少走一些弯路。
毛主席对诸葛亮的忠义和能力很认可,曾号召各级干部学习诸葛亮的办事方法,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毛主席熟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反复阅读了十多次,过去千百年发生的故事,毛主席都已经熟记于心,他站在了一个极高的层次看待问题,自然可以看出很多普通人难以察觉的地方。
正因如此,毛主席才能取得那么惊人的伟大成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访问时,只跟毛主席面谈了70分钟,就被毛主席深深折服。
事后,尼克松对已经年近8旬的毛主席万分敬佩,他觉得毛主席的思维像闪电一般敏捷。
一向自认为能言善辩的尼克松,在毛主席的面前,只能当一个虚心听讲的学生。
毛主席的知识和能力,都是他通过学习获取的,他晚年身患眼疾,视力模糊的难以看清东西,还专门让人念书给自己听。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毛主席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毛主席的伟大成就,值得世人铭记,永远都是中华儿女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