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华夏历史上名将辈出,能称“兵仙”的唯有韩信一人。韩信用兵,正奇之间变幻多端,堪称神鬼莫测。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痞子”刘邦尚且能成为汉王, “屠夫”项羽尚能成为响当当的西楚霸王,“兵仙”韩信却只能给刘邦打工。
可以说刘邦的天下有一半以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那么,拥有如此绝世才华的韩信为何不听从剻通的建议,选择自力更生,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偏偏甘愿当一个打工仔,最后还成为飞鸟尽后的“良弓”,狡兔死后的“走狗”。
秦朝灭亡后的形势图
一、 韩信不够接地气
1、韩信不太会“结党”
韩信作为一名“将将者”,曾经领导过汉军阵营里的许多将领。让人奇怪的是,从他由齐王变楚王,楚王再变为淮阴侯,一直到最后被夷灭三族,都没什么将领站出来为他说话。如果他善于“拉帮结派”,肯定不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且他在齐地为王期间完全有机会带着自己的亲信们割据自立,进而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据《史记》所载,韩信在成就“背水之战”的奇迹后,把作战过程形容为“驱市人而战之”。作战勇猛的将军们被他称为“市人” ,就差直接说他们是上不了台面的水货了。如果你是他的手下,听到他这样说,心里岂能没有一点怨气?即使碍于他的地位和才华,能够忍得住他的贬低,可心里的那种疏远感是不会少的。
韩信的“背水之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2、那些曾经跟过韩信的大将
韩信给刘邦当过大将军、左丞相,地位显赫,受他领导过的将领们必然不会太少。仅仅是《史记》记载的就有许多,比较出名的有曹参、灌婴和杨喜等。曹参正是那个“萧规曹随”中的“曹”,他是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也是刘邦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他跟着韩信灭魏、赵、齐,称得上是韩信的“最佳搭档”。
曹参即使不支持韩信另立门户,他在韩信备受打压时,能够站出来说点好话,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只要他向刘邦开口,多少是有些分量的,可他没有。可见韩信没能和他建立“友谊”。此外,像跟着韩信灭魏的高邑,灭赵的赵将夜,灭齐的傅宽、灌婴、卢卿和王翳等将领,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都是些汉朝的开国功臣,爵位都很显赫。
韩信画像
二、 刘邦对韩信的防范
1、 刘邦在韩信麾下安插钉子
刘邦早前是跟着项家叔侄干的,后借势而起。作为过来人,他对韩信这种能够独当一面的“无双国士”岂能完全放心?明面上看,刘邦对韩信是高度信任,只是一个“萧何夜下追韩信”,就把韩信提拔为大将军。可韩信每次领兵出征的时候,刘邦都会在韩信身边安插一些钉子。
就比如说前文中提到的“元老”曹参,他在跟着韩信灭魏之前,就已经是刘邦的代理左丞相、建成侯,试问他有什么理由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去帮助韩信背叛刘邦?还有和曹参一样,也当过汉朝丞相的灌婴,他在跟着韩信灭齐之前,已经被刘邦封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刘邦让这些人去“帮助”韩信,不可谓不高明。
千年老二—曹参
2、 韩信真正掌军的时间并不长
韩信真正独立掌军,最早是在公元前205年4月,当时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所败,是韩信及时聚拢溃兵,然后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在京邑、索邑之间打了一场胜仗,稳住了局势。同年8月,刘邦让韩信统领大军征讨魏豹,结果韩信不仅拿下了魏地,还顺带着灭了代国。可没过多久,刘邦就把韩信麾下的精兵强将抽调到了荥阳。
力量被削弱的韩信依然能够成功搞定燕地、赵地。不料刘邦出其不意地来了一出好戏,公元前204年6月,刘邦混到韩信军营,干净利落地夺了韩信的军权,并让韩信自己收拢一些赵兵去进攻齐地。公元前202年,刘邦又让已经占领齐地的韩信率军攻打项羽。项羽被灭后,刘邦故技重施,跑到军营中再次夺了韩信的军权。满打满算,韩信独立掌军的时间还不到3年。
韩信平定魏、赵、代和燕地后的形势图
三、刘邦对韩信的感觉
1、刘邦“畏惧”韩信
韩信在刘邦集团中的表现是极其夺目的,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遍观刘邦麾下众将,谁能在军事上和项羽匹敌?唯有韩信一人。如果韩信只是一般厉害,大家对他也就是一种佩服,可韩信是异常厉害,近乎于神了,大家对他就很畏惧了。据《史记》所载,韩信有一次到樊哙家做客,临走时,樊哙竟然一口一个“大王”,还“跪拜相送”,此时的韩信已经被贬成了淮阴侯。
樊哙的这种表现正是刘邦集团对韩信的真实写照。刘邦作为集团老大,不会因为自身地位的尊崇而在对韩信的“畏惧”上有所弱化,相反的是,会更强烈。首先,刘邦和其他人一样,对韩信会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畏惧;其次,刘邦还会有一种基于“求生欲”的畏惧,他会害怕韩信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的大敌。
“兵仙”的成长之路,
2、刘邦“厌恶”韩信
刘邦对待自家兄弟不算小气,张耳、韩王信、卢绾和彭越,刘邦将他们都封了王。轮到韩信向他索要个王爵时,他就“小气”了。韩信给他的帮助,岂不比以上几个人大得多?刘邦只是给了韩信一个平台,投了点资源,结果韩信给了刘邦大半个天下,魏、赵、代、燕和齐地,包括最后的垓下之战,哪个不是韩信的汗马功劳?
刘邦这种从底层爬起来的高层,在领导韩信这种业务能力超强的下属时,心里多少会滋生出些“厌恶”的情绪。在他的认知里,韩信可以“跪求”他,但是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和他谈条件,这会让他更烦躁、更厌恶。当你极度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你还愿意对他大度吗?还愿意让他飞黄腾达吗?
汉初分封图
结语
韩信和项羽相比,差了点出身,和刘邦相比,差了点气度和胸怀,由此注定了他很难实现“剻通之计”,也注定了他会落得一个不好的结局。换句话说,他是有智商没情商,可以被人重用,但是难以讨人喜欢。
但凡情商高那么一点,韩信也不会在领导对自己已经很不满的时候,还那么“狂”,他倒是不怕什么,可他身边的人怕啊,不然也不会动不动被身边的人坑,最后还被吕后诓骗至死。
参考文献:
《史记》
《韩信传》
《韩信的故事》